近年來,白城市各級政府不斷加大投入和監管力度,推進稭稈禁燒工作取得成效,使稭稈全域禁燒禁得住,藍天白雲留得住。
完善工作體系,加強禁燒管控。白城市嚴格落實“市、縣、鄉、村、屯”五級禁燒包保責任制,完善稭杆禁燒網格化包保清單,明确各級網格長職責,實現網格化監管全覆蓋。對重要時段、重點區域實行“全天候”“地毯式”動态不間斷巡查管控。充分發揮鄉鎮政府、村委會等基層組織管理作用,定區域、定人員、定職責,層層分解任務,逐級落實責任。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稭稈禁燒監管網格4551個,實現所有耕地“塊塊有人管、監管無盲區”。
精準制定措施,推進稭稈離田。今年,白城市各縣(市、區)撿拾打捆機械設備、離田機械、儲存場地及配套資金全部籌備到位,确保稭稈有序離田。在符合條件的地塊,力争水稻留茬不超過5厘米,從根本上解決水稻稭稈露天焚燒問題。
推進“稭稈變肉”工程,促進稭杆消納。白城市作為吉林省重要的畜牧業生産基地,通過實施規模化标準化養殖場區規範提升工程,鼓勵畜禽規模養殖場(小區)、飼料加工企業利用稭稈生産優質飼料,引導稭稈飼料規模化生産,現已确定“糧改飼”申請主體365個。
加強器具研發,服務綠色發展。白城市農牧機械化研究院研制的《5QHS-280型稭稈青黃貯收獲機》已順利通過白城市科技局驗收,該機具可以提高農作物稭稈回收利用率,在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可減少因稭稈焚燒造成的環境污染。截至今年4月,該機具已生産6台(套),作業面積3000多公頃。
強化組織推動,實施保護耕作。白城市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領導牽頭的保護性耕作領導小組,制定年度《保護性耕作計劃》并分解至各縣(市、區),明确和落實責任。今年,白城市完成保護性耕作播種面積676萬畝,超過省下達的任務130萬畝。
積極宣傳引導,營造輿論氛圍。白城市各縣(市、區)、經開區(園區)管委會在線上通過新媒體推送宣傳片,線下通過印發宣傳單、懸挂橫幅、廣播喇叭等傳統方法,廣泛宣傳稭稈禁燒的相關法規以及露天焚燒的危害。
來源:彩練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