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說到底就是盡人事聽天命

說到底就是盡人事聽天命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23 07:58:32

師父一直要求我們平時有點體會都要記錄下來,我一直也在想寫寫,不知怎樣入手寫。

我平常也教了一些學生,教學時也能觀察到學生的問題所在,看到初練拳者身體的不協調,動作的僵硬,也會想到自己,自己也是從學生這樣走過來。

師父常說:“練拳沒有巧,堅持不懈,心安在當下就行了”。但很多人會說,我是在認真學呀,也在認真做,可是就是做不好,可能是太笨的緣故吧。

其實是他們沒有真正理會到師父說“當下心安”的内涵。

開州四維拳最重要的一個原則:“心是主君,意領氣行”。

今天帶着大家做領勁走順纏逆纏,但有些學員在反複反複動作之下仍自我陶醉的按照自己的方式練習,不按照這個原則來,我的腦子裡又一次蹦出這句話了。《靈蘭秘典論》雲:心者,君主之官也。

說到底就是盡人事聽天命(心為主君意領氣形)1

心主宰着身,身體百骸無不從心。因此心是主君。

那麼心如何領導、察知、控制、驅使身體的呢?

這裡就有一個關鍵:“心之所發謂之意”,這個意在心與身之間進行聯接,在心的角度上代表着心,在身的角度上代表着身。

人自出生後,後天情欲漸長,先天元氣漸消,又為六氣所侵,七情所感,六欲所擾,從而使得身體消耗無滋,百病生,形神渙散,各種雜念、想法、欲望摻雜,心體被蒙蔽,以至于心不控身,而身不顧心,身心背離的現象。

四維拳行架一書規範第一條強調的就是用意,在拳架運行時要根據拳式動作不斷的用意領着前行,用意專注于動作運行之前,使任何招式動作都有目的指向,身體各部位協調一緻的促進完成這一目的的運行。一動無有不動,這個一動就是意動,意的指揮,意先行。無不動,是指外形配合意動,跟随意的指揮,依次向着目的而行,沒有顧此失彼的亂動、妄動。用意是貫穿在整個拳架運行之中,所以就有了心是主君,意領氣行的規矩要求。

初學用意,要一邊想一邊動,初始會存在着意與形不統一的情況,意與動作上往往顧此失彼,造成精神與身體兩方面的緊張,隻要悉心練習,經過一段時間,動作就會與意相配合。熟練後意就會專一、專注、專誠,這時心就自然而然的靜下來,最後達到無極而太極的混混沌沌的狀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入靜狀态。

人為萬物之靈,能感通諸事之應,是以心在内而理周乎于物,物在外而理具于心,意者心之所發也,形者外顯于形象也。是故,誠于中,而萬物形于外,内外相感不外一氣之流行。所以拳架子是形與意的統一結合體,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如在練拳時出現閉目養神,似睡非睡,動作松懈,散漫随便,沒精打采等等現象,都是拳之病,沒有真正達到意與形配合一體。

《說文》曰:“意,志也。”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意至少包括三種含義,一是目的性,二是持續性,三是堅決性,概括為堅決的向着一個目的持續前行。《春秋繁露》曰:“心之所謂意”,這也說明意必須要有載體才能達成目的性,否則,意無法在時間空間内得到具體的體現和落實,就成了空中樓,水中月,鏡中花,變成了空想,臆想。練拳運行過程中要内意與外形相統一,意動則形動,意注于形中,開合虛實内外合一,意到勁到,上下相随,完整一氣。最終志于道,參陰陽,合造化。

這就是内三合的真正含義,同時因意形合一緻身心一體,心體工夫無形之中造就出來。

說到底就是盡人事聽天命(心為主君意領氣形)2

龍溪曰:心之通明是謂聖。即:聖人通過持之以恒,下學上達,經過一定時期的笃實修養,來達到覺悟的境界。

因此龍溪告誡門人:“實修實證,弗求速悟,水到渠成,自有逢源時在。”

開州四維拳《初學下手切要》第九條:“曰拳即曰心,四肢百骸無不從心。”

所以,師父從一開始就要求學者:按三專之法,專注、專一、專誠,層層遞進,以複本心之靈明。

四維拳弟子: 桂紅宇

2021030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