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光, 照地堂,
蝦仔你乖乖瞓落床;
聽朝阿媽要趕插秧咯,
阿爺睇牛要上山坡。
這首童謠幾乎每個肇慶人都會唱
小時候,我們還不會聽、不會唱流行曲,
爸爸媽媽就會教我們
唱很多粵語童謠~
但是,随着社會的發展,
反映地方特色的粵語童謠
似乎正在逐漸消失……
▼▼▼
粵語童謠漸行漸遠童謠是民間文學的一個重要種類,保留了各地民俗、人文情懷及語言特色,是研究方言口語的重要語料。随着現代社會的變遷,粵語傳統童謠日漸式微。
▲圖源網絡
星岩書院院長 謝遠謀
說實話,對于當時我們這些貪玩愛鬧的孩子來說,淺白而生動的童謠,比起長輩逼着背誦的《三字經》,要舒心順意多了。
可惜,随着20世紀60年代初外公外婆相繼去世,家庭聚會不再,街坊鄰裡紛紛散居,這樣的童謠由式微而漸至銷聲匿迹了。如今,50歲以下的人們,能翻唱者有如鳳毛麟角。
家長 劉女士
家裡的孩子現在上小學三年級,他有自己的“偶像”,經常在電視上學唱一些“流行歌”,他說這些歌在班裡傳開了,同學們都流行唱這些歌。如果學校沒有教他們唱童謠,估計他們都不會去了解童謠。
林生 (23歲)
小時候爸爸媽媽也有教我唱過童謠,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時候的夏天,爸爸媽媽會在地上鋪上竹席,一邊教我唱童謠,一邊給我扇扇子,很惬意。但是後來慢慢地就跟上“熱潮”,唱流行歌了。
▲圖源網絡
粵語童謠的獨特價值1保留早期社會生活的語詞詞彙是随着社會生活的變化而演變的,從傳統童謠中,依然可發現諸多反映早期社會生活(尤其是兒童遊戲生活)和民俗的語詞,如“打手影”、“過天梯”、等。2反映傳統農業社會的印迹
一些反映傳統農業社會印迹的語詞,已經逐漸消失,特别是動物、植物和親屬稱謂、社會稱謂以及建築的稱謂,如“花廳”(客廳)、“蛤乸”(青蛙)、“蘇蝦(仔)”(嬰兒),但在童謠中不時還可覓見蹤迹,如《月光光》。
3反映各地的方言差異童謠産生于廣東各地的粵語區,那麼地方語言的差異也會在童謠中反映出來。例如,肇慶人把“不是”念作“唔系”,但在陽江話裡為“無系”;童謠裡“亞飛飛,拈蟛蝞,拈到大溝墟, 買斤豬肉仔, 喫得嘴肥肥。”的“蟛蝞”(蜻蜓)說法見于陽江一帶,所以,即使是産生于珠三角的童謠,到了兩陽一帶,也會因應其方言特點而變形。4有助粵語詞源考釋童謠口語性強,代代傳誦,保留不少早期古老的詞形,可以為粵語詞源的考釋提供佐證,了解詞語演變的軌迹。甘于恩(2003)曾考釋粵語的“聽日(明天)”來自“天朝日”,列舉了珠三角方言的大量例證,其實“天朝”的說法在某個《月光光》的版本亦可發現“天朝阿媽要捕魚蝦羅,阿爺睇牛要上山坡”。
地方語言的差異會在童謠中反映出來,
就好像
這首有趣的“肇慶童謠”
☟ ☟ ☟
阿哥哥,擔擔籮,去邊達(即“哪裡”)?賣老婆。老婆走上閣,敲鑼敲鼓唔翻落。買包餅,靴靴(讀xue三聲,比喻流水順暢)落;拍大肶,唱山歌,人人話我無老婆。滴起心肝娶番個,有錢娶個嬌嬌女,無錢娶個痘皮婆。
▲圖源網絡
哎呀,小編不自覺地說起了“肇慶話”~
近年來,我市在保護童謠文化方面
一直不遺餘力。
▼▼▼
唱響肇慶特色 傳承童謠文化
從2015年開始,市文明辦從全市征集兒歌童謠創作,并挑選出優秀童謠推薦給肇慶市教育局,由他們向小學、幼兒園推廣傳唱。
除此之外,還在星岩禮堂、牌坊廣場等地組織“童心童唱”“肇慶市優秀童謠接力唱”表演活動以及對優秀童謠進行MV拍攝,進一步加強優秀的肇慶本土兒歌童謠作品的推廣宣傳。
其中,由李三元創作的《落雨罷罷》《數星星》等童謠,就體現了濃厚的肇慶本土特色。
(歌詞)
落雨罷罷水浸塘牙
流水嘩嘩開滿山花
肇慶風景美如畫
山清水秀出彩霞
落雨罷罷遊滿魚蝦
今日肇慶多變化
社會和諧傳佳話
市民愛國又愛家
市民愛國又愛家
市文明辦副主任 趙圖強
征集的作品體現了适合兒童題材的健康與正能量的大方向,結合當代流行的時代元素,我們可以通過童謠的傳唱、接力唱進一步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端州區第三幼兒園 梁主任
校園内每天都會播放市文明辦選出的優秀童謠,在“六一”等節日表演活動中也會編排童謠節目。小朋友們受到環境的熏陶,基本都會唱了。我認為這些童謠朗朗上口,内容也比較貼近小朋友的生活,在校園内傳唱既可以弘揚傳統文化,又可以用這些适合兒童健康成長的題材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教育孩子。
希望粵語文化可以傳承下去,
也期待小朋友們能在童謠中接受
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
童年時期的你,還唱過那些童謠?
(據說會唱經典童謠的都超過20歲了~
)
快來評論區留言,
跟小編分享一下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