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為衆多中藥中經常用到一味藥,主治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有“為回陽救逆第一品藥”之說。附子一物,上下,攻補,寒熱,行止,内外均可,随其配伍的不同而變化無窮,使用得當,則療效卓著,在群藥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被奉為“百藥之長”是有據可依的。
但是,附子有毒,用不好會出性命的。附子的用量向來存在很大争議。通常附子用量都不超過15克。臨床醫生會根據患者病情,加大用量至30克左右。内寒嚴重,可增至50克左右。所謂的“火神派”,會用到100克以上。具體用量為多少,視具體情況而定。
附子一定要先煎,9克左右先煎半小時,15克左右先煎1小時,30克以上先煎2小時,之後二煎,開小火煮40分鐘即可。煎附子的時候可以入一塊生姜,30克左右,拍碎即可,再配合蜂蜜50克效果更佳,能夠減輕附子的毒性。
說完附子,再來給大家推薦一個名方一—附子理中湯。附子理中湯出自明朝方賢著的《奇效良方》中,構成藥材:人參、白術、幹姜(炮)、附子各10克,炙甘草5克。适應證:中寒中濕,嘔逆虛弱。經常會有一些慢性腹瀉的患者來我這看病,雖然不是什麼大病,但是再好的身體,也會難以忍受慢性的消耗、作痛的腹部,以及外出常頻繁跑廁所的尴尬。
從西醫的角度說,導緻腹瀉的因素有:情志、微生物感染等;而中醫認為此病屬于“洩瀉”“痢疾”“腸風”“髒毒”範疇,潰瘍性結腸炎病變在牌胃和大小腸,脾虛、濕濁為該病的主要誘因。找出病因後,治療的過程中要做到标本兼顧,溫中健脾,澀腸止利,化濁,我選擇的基本方為“附子理中湯”,可以根據患者的病情加減。
一天,一個三十歲上下的女性帶着自己的母親來看病,她的母親來看望她。為了讓食物更可口些,女孩烹調的食用油太多了,吃了一頓飯後,母親就開始消化不良,要去廁所。從吃過飯到來到我的診所之前短短的幾個小時,就去衛生間達到五次。女兒擔心母親這樣下去會脫水,便帶她到我這裡。
附子
我看到她的第一眼,就發現她面色很白,神疲倦怠,好像連走路都要扶一把了,再看看舌苔,舌淡,苔薄白,把把脈,則脈沉細弱。我問她是不是喜歡喝溫熱的食物,特别怕冷。她說,你怎麼知道,在家就知道吉林很冷,可沒想到這麼冷,把能穿的厚的衣服都穿上了,還覺得冷。
另外,她還說,在家裡解大便的次數也比較多,一天有三四次,大多是清晨四五點鐘的樣子,一聽到肚子咕噜咕噜叫了,就要立刻起床去廁所,解完大便後症狀就消失了。還有一種現象比較奇怪的是,每次吃完飯後,必然會要去廁所解大便,可人必須要吃飯,隻好是這邊吃完,那邊拉,這種症狀一拖就是二十多年,如果碰上次數特别多,就吃點止瀉藥,次數就會減少。時好時壞,除了人瘦點之外,也沒有其他毛病,她也沒有在意。
根據她的表述,這屬于牌腎陽虛,命門火衰,火不暖土。我讓她停服其他止瀉的西藥,給她開了6劑附子理中湯,用水煎服。
一個星期後,她的女兒再次來到我的診室,高興地說,母親腹瀉的次數明顯減少了,而且以前每次腹瀉前肚子都會咕噜咕噜響,現在也好了不少,隻是,母親明天就要回老家了,需不需要帶點藥回去?我為給她開了3劑附子理中湯,加炒淮山15克,黃芪20克。
一個月之後,老人的女兒專誠上門感謝我,說我将伴随她母親二十年的腹瀉頑疾治好了,現在胃口也好了很多,人也精神不少。每年八九月為嬰幼兒秋季腹瀉高發期,此時去醫院,兒科靜脈輸液室裡肯定的一片哭聲,家長們八成是來陪孩子打點滴治療腹瀉的。但是幼兒秋季腹瀉第一五輪狀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類西藥治療幾乎無效,若此時改用中藥治療,效果甚好。
推薦中藥方劑:紅參、附片各5~10克,肉桂3~5克,茯苓10~15克,甘草3克,随年齡大小增減,每天一劑,用水煎汁,少量頻服,療效顯著。脫水者可以根據脫水程度口服補液鹽。也可以用少量鹽、葡萄糖、溫水調成補液鹽,同樣能夠起到作用。
此方表面複雜,實際上是桂附理中湯與四神丸的組方。若孩子伴有傷食史和嘔吐,加用益黃散(青皮、陳皮、丁香、诃子、炙甘草);腹脹可加用小茴香,防風;大便白淡,四肢不溫,加用附片、炮姜;發熱伴舌苔白黃厚膩,加用荷葉,姜汁炒黃連。
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很多人都喜歡吃冰鎮西瓜、冰鎮飲料,殊不知貪食過多的冰鎮食物會對腸胃造成傷害,引發腹痛、腹瀉。此時因為我們的胃對冷的刺激非常敏感,胃平滑肌和黏膜血管突然遇到過冷食物刺激,很容易收縮痙攣,引發胃痛或加重胃病。
所以夏天時,無論是老人,小孩還是孕婦,都不應吃冰鎮食物,要吃常溫食物。成年人如果貪食過多冰鎮食物,則會因為寒凝氣滞、脾胃虛寒導緻腹痛、腹瀉,此時可以為自己制作一些溫中散寒的食療方子,如服用生姜湯,多喝山藥、大棗、蓮子等熬成的粥。症狀嚴重的要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