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差評君在邊幹飯,邊刷手機的時候,被一個 2007 年的視頻給吓尿了。
片子裡的年輕人操着台灣口音,在馬雲和史玉柱等大佬面前,介紹着一個名叫 web3.0 的項目。
“ web1.0 是單向的,由公司主導..... web2.0 是雙向的,相當于 YouTube ,大家都能上傳東西互動。 ”
“ 而 web3.0 是虛拟世界和真實世界的結合,可以分析用戶在虛拟世界裡的行為,去引導現實的消費。 ”
“ 這樣, web3.0 就能打破内容和廣告的界限,讓新的商業模式能産生實質經濟效益,也為營運本身帶來獲利。 ”
雖然現在關于 web3.0 的定義,可能和他描述的有點不一樣。
然而他講的,不就是現在流行的元宇宙,還有早就被巨頭們用上了的大數據和個性化推薦嗎?
在十幾年前互聯網剛興起的那年代,這一番超前的言論,直接把史玉柱整得雲裡霧裡,馬雲也是一幅打量騙子的表情。
而現在的差評君,卻隻想跪在手機面前,想知道他是如何穿越時空的?從哪裡買的月光寶盒?
隻不過可惜的是,寶島老哥在節目中并沒晉級,後來因為父親癌症的變故,他也棄互聯網從醫,走上了中醫的道路。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但在另一方面,寶島老哥參加這個電視節目,卻也成功引起了差評君的注意。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在這個名叫《 赢在中國 》的商業真人秀裡,像是寶島老哥這樣的 “ 時間刺客 ” 和 “ 大預言家 ” 其實不在少數。
而《 赢在中國 》節目本身呢,也像一位見證者,見證了不少企業的興衰叠起,并親曆了時代的變遷。
要知道,在那個風起雲湧的二十一世紀初,創新和創業可是最拉風的詞兒。
分衆傳媒的老闆江南春就吐槽過,那時候說自己是詩人已經不招女孩子們喜歡了,得說自己是商人才夠有排面。
創業者、企業家就是那個時候萬衆矚目的大明星。
所以在 2006 年,央視的王利芬就推出了真人秀節目《 赢在中國 》,計劃從從民間選拔出商業人才。
用現在的話說,《 赢在中國》就是那個年代的創業圈《 青春有你》和《 創造 101 》。
節目的評委也個個都是大佬,像是馬雲、俞敏洪、史玉柱、柳傳志等等都是節目的常客。
而除了能認識這些大佬之外,節目組最高還能提供 1000 萬的創業資金。
那個年代的真人秀有沒有劇本,差評君不太清楚。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劇情上《 赢在中國 》比現在的一些尬綜藝可是要精彩許多。
其中印象最深的,還要屬一個名叫張向東的窮小子,當着慧聰網 CEO 郭凡生的面,預測慧聰網必定幹不過阿裡巴巴。
作為中國第一批的電子商務公司,那時候的慧聰網和阿裡巴巴可以說是一北一南并駕齊驅。
面對一位無名之輩質疑,郭凡生馬上還擊到: “ 我已經這麼成功了,你認為我還不行。是,我确實不行。但這話要讓曆史來說。 ”
大佬一回應,身邊的其他嘉賓也紛紛搭話附和,一時間現場立馬就充滿了歡快的氣息。
後面的故事呢,應該也就不用差評君多說了。
在阿裡巴巴早已坐擁萬億市值的同時,慧聰網,漸漸在互聯網世界銷聲匿迹,如今隻剩下 6 億港元的市值。
前員工和老東家仇人見面的狗血劇情,也是差評君吃瓜愛看的。
一位名叫吳志祥的年輕人,就曾因為和馬雲意見不和,就被馬雲 “ 優化 ” 和 “ 畢業 ” 了。
出來單幹的吳志祥創辦了同程旅遊,還親自來到《 赢在中國 》,現場感謝了一波馬老闆的炒鱿魚之恩。
雖然被不少投資人說,同程旅遊的未來就像趴在玻璃上的蒼蠅,有光明卻沒未來。
但吳志祥靠過人的實力還是成功晉級,拿到了《 赢在中國 》的第五名。
為了尋求更大的融資,在吳志祥拒絕了節目組 500 萬的融資之後, 2015 年,同程旅遊獲得了來自騰訊等資本的 60 億投資。
而倒戈加入騰訊系的同程,如今市值高達 300 多億。
因為評委們個個都是不差錢的主,除了選手和評委之間的對手戲,有的時候啊,評委之間還會互相掐起來,也是常有的事兒。
像是一期節目裡的辯論題便是 “ 彙源果汁是否應該在萬榮建廠? ”
選手們在唇槍舌劍辯論完之後,彙源果汁的創始人朱新禮和今日資本的徐新,就在點評階段拌起了嘴。
這邊說萬榮原料豐富,但比較貧困,在這兒工廠不僅能減少成本,還能帶動老家當地人民緻富。
那邊說這筆投資不夠理性,完全就是意氣用事,如果把建廠的幾億元花在渠道和品牌上,效果會更好。。。
誰對誰錯差評君不好評價,反正彙源果汁的現狀,是挺拉胯的。
因為在參加《 赢在中國 》當年,正值彙源果汁上市, IPO 集資 24 億港元的彙源果汁,成了當年港交所最大的 IPO 項目。
而如今的彙源果汁因為經營不善,已經負債 114 億,但在破産重整期間,彙源果汁去年還向河南捐了 100 萬的物資。。。
再看着節目裡當年意氣風發的朱新禮,多少有些物是人非了。
而在當時全民創業的氛圍下,甚至連《 赢在中國 》的創辦人王利芬,都從央視出來單幹,就創辦了優米網。
優米網最大的賣點就在于,有《 赢在中國 》的獨播權。
在出走之後,王利芬繼續整出了《 赢在中國藍天碧水間》、《 赢在中國 2016 》等等的節目。
但因為這些節目不再關注民間的創業者,而是找來一堆企業家玩真人秀遊戲,更是像是一個老闆們互相作秀和宣傳自己的舞台。
最後,連《 赢在中國 》這部綜藝自己,也在時間的長河之下被沖沒了。
連評委們和節目都如此,《 赢在中國 》中絕大部分的選手其實也早大都曆經沉浮,在商海裡找不到影子了。
唯一還活躍在大家面前的,應該就前面提到的吳志祥了吧。
總得來說呢,《 赢在中國 》這節目誕生于那個時代,可能也隻屬于那個時代。
畢竟那時候,馬雲還沒因為 “ 996 福報論 ” 而口碑急轉直下,俞敏洪也還沒去搞直播帶貨,新東方才剛剛上市。
大夥們還在功能機上用着 QQ2007 ,而創業在大家的眼中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互聯網就像一篇還未開墾的土地,充滿希望。
而看着這些十幾年前的創業者、老闆們讨論着未來,也多多少少也有些錯位感。
大數據和個性化推薦早就無處不在、 web3.0 的概念又被重新炒作了起來;阿裡巴巴最後一家獨大、如今成為了一座大山等等。。。
這些在當時看似是荒唐話的預言,和當下真真切切的現實,就這樣巧妙結合和在了一起。
或許,這就是這些視頻,為啥在最近越來越火的原因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