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王陽明最有名的兩句詩

王陽明最有名的兩句詩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30 23:19:23

說起于謙,很多人第一時間想起的是可能說相聲的那個于謙。但是熟悉曆史的朋友應該也會想起明代名臣于謙。于謙曾經死守京師,使得也先遣使議和,功績十分巨大。因此于謙官封少保,與嶽飛齊名。可惜後來明英宗聽信讒言,将于謙冤殺。

于謙曾經留下一首《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隻留清白在人間。”可以說,這首詩就是于謙那種高潔情操的最好表現,讓人佩服不已。

于謙死後,他的屍骨埋葬在西湖三台山麓。後人為于謙修建了于謙墓和于謙祠。過了好多年,明代大儒王陽明來到了于謙廟前,他想起了于謙的巨大功績,腦中靈感湧動,于是寫下一首流傳千古的對聯。

這副對聯是這樣寫的:“赤手挽銀河,公自大名垂宇宙;青山埋白骨,我來何處吊英賢。”上聯巧妙化用了杜甫的名句來稱贊于謙的卓越功勳:“諸葛大名垂宇宙。”而下聯則是借用了嶽飛墳前的名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表達了山川永遠記住于謙的情懷。

王陽明最有名的兩句詩(明代大儒王陽明來到于謙廟前)1

當然了,這個對聯不隻是追思前人,不隻是給于謙高度的評價,還有一種自我期許在裡面。過去的賢人,現在已經看不到了。那現在能看到什麼?現在的賢人在哪裡呢?所以這個對聯的言下之意是說自己要勉力向上,要向于謙學習,努力做一個對國家社稷有用的人。

正因為王陽明他有不凡的抱負,所以王陽明才能夠平定甯王之亂,同時開創發揚了心學,成為影響後世的奇人。這個對聯不隻是講述了于謙的功績,也體現了王陽明那種以前賢激勵自己的情操,兩大名人交相輝映,也因此流傳千古。

王陽明最有名的兩句詩(明代大儒王陽明來到于謙廟前)2

其實王陽明小時候就非常聰明,根據《評釋巧對》的記載,王陽明小時候就很有對聯的才華。他的父親王華有一次帶王陽明出去賞花。王華出了個上聯:“一年春長長春發。”而王陽明很輕松就對出了下聯:“五月夏半半夏生。”

長春,是一種花名。半夏,是一種中草藥名。“春長長春”與“夏半半夏”詞序倒序,詞義自變,巧妙自然,頗為佳趣。可見王陽明的敏捷才思。

王華又出了一個上聯考王陽明:“藕筆盈池,竹簡蕉書安可寫。”王陽明回答說:“苔衣滿地,秧針柳線不能縫。”上聯有筆無可寫,下聯有衣不能縫,都是生活中比較少見的現象。王陽明能夠急中生智,立刻對出下聯,足見才思敏捷。

王陽明最有名的兩句詩(明代大儒王陽明來到于謙廟前)3

王華還出了一個上聯考王陽明:“雪壓孤舟,一葉載六花歸去。”王陽明同樣爽快對出下聯:“雁橫遠塞,片箋寫八字出來。”真是令人拍案叫絕。

而王陽明的對聯還有不少精品傳世。比如王陽明曾經贈送給清平縣縣令郭慶一個對聯:“泉石不知尊爵貴,乾坤何礙野人居”

當時郭慶準備辭官歸鄉,于是王陽明就寫了這個對聯。泉石,指山林泉水,也就是隐居生活。上聯的意思是說,尊貴的爵位比不上美好的自然山水。下聯的意思則是說,世界那麼大,郭慶想去走走,總有容身之所。顯然,這個對聯贊美了郭慶辭職的行為,可以說非常得體,雖然是恭維話,但是很典雅,讓人聽了很舒服。

王陽明最有名的兩句詩(明代大儒王陽明來到于謙廟前)4

所以說,王陽明不隻是一個哲學家,不隻是一個大儒。他還是一個很有才華的文學家,是一個寫對聯的高手,值得我們佩服。在娛樂化的大背景下,小編每天寫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希望大家多多關注小編,多多分享小編的文章哦。

參考書目:《評釋巧對》、《名聯觀止》、《于謙精忠演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