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京劇舞台禮儀大全

京劇舞台禮儀大全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09 01:20:24

京劇舞台禮儀大全(京劇舞台上的禮儀)1

京劇舞台上的禮儀

石呈祥

《論語》中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可見中國古代是很注重禮法的。中國古代社會的這一特征從京劇中就能很清楚地看出來,因京劇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多數京劇劇目是表現中國古代社會生活的。

京劇藝術具有程式化的特點,京劇所反映的中國古代社會的各種禮儀都是通過特定的程式表現出來的。比如娶親嫁女要吹奏唢呐曲牌[工尺上];祭奠亡靈時,吊祭者要在胡琴曲牌[哭皇天]的伴奏聲中行禮。了解這些程式的含義,掌握其中規律,對我們欣賞京劇藝術将會有很大幫助。京劇中的禮儀很多,限于篇幅,這裡僅舉幾例,讀者可舉一反三。

君臣之禮

京劇裡的大臣見皇帝(叫“見駕”)時,都是畢恭畢敬的。他們必須根據各自的官職級别,行跪拜之禮。身份地位較高的隻跪一條腿(左腿微屈,向左前方斜跨一步,右腿跪地);有時不跪,隻将左腿向左前方斜跨一步,躬身施禮;身份地位低的則要雙膝跪地。行禮時要說:“臣某某見駕,吾皇萬歲!”皇帝說:“卿家平身。”大臣說:“萬萬歲!”然後才能站起來,垂首侍立。皇帝若說:“賜坐”,大臣說“謝坐”,才能坐下。待事畢,皇帝下旨,對大臣說:“領旨下殿”,大臣說:“領旨!”或說:“遵旨”、“謝萬歲”,才能下場。

京劇裡常有“接旨”的場面。通常是從人向主人禀報:“啟老爺,聖旨下!”接旨的大臣立刻命令下人:“香案接旨”(即設擺香案,迎接聖旨。香案即放置香爐的長桌),然後恭恭敬敬地迎接傳旨的人。傳旨人一般是太監或朝廷的欽命之臣。傳旨人高喊:“聖旨下!”,大臣說“萬歲!”馬上跪下,身邊的從人也随之跪其身後。等傳旨人讀完聖旨,說:“旨意讀罷,望诏謝恩哪!”接旨的大臣要說:“萬萬歲!”起身接過聖旨,交給從人,說:“香案供奉”。接旨完畢,大臣把傳旨人讓到客位坐下,如果傳旨人是太監,便說:“有勞公公捧旨前來,多受風霜之苦。”(如果傳旨人是大臣,則稱‘大人’)對方則答:“為國勤勞,何言辛苦”。有時傳旨人不坐,隻說:“有王命在身,不敢久停,告辭了”,随即下場。

居家的禮節

在家裡,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子女見父(母)都要躬身施禮,說:“孩兒參見爹爹(母親)。”女兒見母行禮,要兩手松松地抱拳,重疊在胸前右下側上下移動,同時略做鞠躬的姿勢,說:“母親萬福。”父(母)以手示意說:“罷了”,或說“我兒免禮”。兒女行完禮,要在一旁侍立,等父(母)說:“我兒一旁坐下”,兒女說:“謝坐”,或說:“孩兒告坐”,然後才能坐下,坐的姿勢要規規矩矩。如果長輩吩咐晚輩做什麼事,晚輩必須說“孩兒遵命”之類的話。臨走的時候,晚輩要先說“孩兒告辭了”,行禮後,轉身退下。如果長輩先行,晚輩要恭恭敬敬地說:“爹爹慢走”,或說“孩兒送母親”。

在一些特殊情境下,比如母子久别重逢,晚輩要對長輩行跪拜之禮。例如《四郎探母》中,楊四郎在宋營見到分别十五年的老母佘太君時,就要跪拜叩首。如果晚輩違背了長輩的意願,做了什麼錯事,惹了什麼禍,或犯了罪,讓長輩生氣了,晚輩必須馬上下跪,認錯賠罪。

在家裡,弟弟、妹妹見了哥哥要說:“ 參見兄長。” 兒媳見了公婆要躬身施禮,說:“參見公公(婆婆)。”妻子見了丈夫也要施禮,稱呼一聲“ 啊,官人!” 或稱“老爺”;丈夫要還禮,說:“夫人免禮”,“請坐”。

主賓之禮

京劇裡,主賓相見有比較固定的儀式。通常是客人未上場,先由從人或者在場的某個角色向主人通報,說“某某到”,主人說一聲“有請”,樂隊吹奏唢呐曲牌 [ 工 尺上 ],主人離座出迎。客人出場,賓主在台口相見,先向對方拱手打招呼,互緻問候,寒暄一番,說一些客套話,比如說:“久違了”、“幸會”等等,說罷,二人同笑。主人說聲:“請”,以手示意客人先行,客人還要謙讓一下,然後客人在前,主人在後,做出虛拟的進門動作(因台上沒有門)。有時主人說:“如此你我挽手而行”,二人并肩“進門”。“進門”之後,主人把客人讓到客位(在主人座位的左方,即靠下場門的一側)。賓主落座後,彼此還要說幾句客氣話。例如《鍘美案》中,陳世美來到開封府落座後,包拯先說:“不知驸馬駕到,未曾遠迎,當面恕罪”,并做拱手的動作,陳世美邊拱手邊說:“豈敢,本官來得魯莽,明公海涵。”

有時在一些比較正式、隆重的場合( 如會友、飲宴等),主客雙方要同時背向觀衆,向襯幕打躬施禮。比如《群英會》中,周瑜和蔣幹見面落座之前就這樣行禮。《坐宮》中,鐵鏡公主知道了楊延輝的真實身份,夫妻“再把禮見”時,也是這樣行禮。

如果主人宴請賓客,客人也要先說幾句客氣話,如“到此就要叨擾”之類。主人吩咐:“酒宴擺下”,樂隊奏曲牌。常用的曲牌有唢呐曲牌[傍妝台]、[一枝花],笛子曲牌[山坡羊]、[春日景和]等。樂聲止,主人端起酒杯對客人說:“請”,客人也拿起酒杯,說聲“請”。飲完一杯,向對方亮一下杯底,說聲:“幹”。飲宴結束後,客人對主人說:“我要告辭了”,主人對從人說:“送客”,起身相送,客人拱手告别下場。在京劇裡,朋友相處或與不熟識的人交往也要講究禮節。如《姚期》裡,姚期奉诏回朝,他的“親密戰友”馬武敬酒送行,姚期念:“叨擾了!”接過酒杯,灑酒敬天地,唱三句[西皮快闆],拱手上馬。《武家坡》裡,薛平貴向素不相識的鄰居大嫂(此人不出場,隻在幕後搭話,叫做“搭架子”)打聽王寶钏的消息時,對着上場門說:“大嫂請了。”大嫂答應傳話,薛平貴說:“有勞了。”(勞駕的意思)薛平貴說的這些話,和我們今天使用的禮貌語言“您好”、“謝謝”,意思是一樣的。

官場及其他場合的一些禮儀

京劇中,官員之間、官民之間的禮儀更為嚴格,等級森嚴。下屬見上司要低頭下跪或躬身施禮,說“ 參見大人 ”。小官在大官面前要表現出十分敬畏的樣子,低頭、彎腰、垂手, 自稱“下官”、“ 卑職 ”,大官說什麼都要表示服從,說 “是”、“遵命”、“大人高見”、“多謝大人”。

大官要走了,小官必須起身相送,說:“送大人”,那大官通常是表情嚴肅地說一聲:“免”,大搖大擺、威風凜凜地下場。如果是小官先行,必先躬身施禮說:“下官告退。”

在一些莊重嚴肅的場合,如升堂審案、欽差巡按理事,小官見大官要先報門,即通報自己的姓名,說:“報,下官某某告進!”然後用右手撩起左袍襟低頭進見,大官昂然上座,兩旁侍立的衙役口喊“ 堂威 ”,以示威嚴。如果大官讓小官坐下,小官要先說:“ 謝座 ”。同級官員之間見面要行拱手禮,分别的時候要說聲:“ 告辭了 ”,“請”,再拱手作别。

在京劇裡,老百姓見官要下跪,說“參見老爺”,或者說“參見大人”。官老爺讓“起來”才能站起來,還要說:“謝老爺”。對官老爺要俯首聽命,官老爺喝令:“下去”,老百姓要說:“是”,然後行禮,低頭下堂。

在表現軍事題材的戲裡,元帥升帳時也顯得十分威嚴。元帥念完“ 引子 ”歸座之前,要向兩旁侍立的兵卒、将官掃視一下,兵卒、将官們要略躬身、低頭,表示敬畏。大将見了元帥要躬身垂首,說:“參見元帥”,元帥說:“将軍少禮”,或說“站立兩廂”。大将問“元帥有何差遣”,元帥發令,大将接令後要說:“得令”。

表現發生在非漢民族地區或外族、外邦(如匈奴、遼、金、清)的故事戲裡,有的角色行番禮。如《四郎探母》“回令”一場,鐵鏡公主給其母蕭太後請安賠禮,請的是“蹲安”(身體緩緩下蹲,再起來);《大登殿》中,馬達、江海行的也是一種番邦禮(左臂向左前方上舉,如燕展翅,右腿向後斜踢)。

關于京劇舞台上的座次

京劇舞台上的座次(座位的順序)有着嚴格的法則與規律。中國傳統禮儀習慣以左為大,右為小,故戲曲舞台靠近下場門的區域稱之為“大邊”,靠近上場門的區域稱之為“ 小邊 ”。舞台的上場門一側是主位,下場門一側是客位。上場人物必須分賓主落座,客坐大邊,主坐小邊;每一方(主、客)若不止一人,則應按長幼尊卑區分主次,由裡往外依次而坐(長者、尊者靠中間坐),不能亂坐。比如《群英會》“對火字”一場,諸葛亮是東吳的客人,坐大邊,周瑜、魯肅是東吳的主人,坐小邊。周瑜是統帥,魯肅是參謀,所以必須坐在周瑜的右側。

如果沒有客人在場,也要根據在場人物的長幼尊卑按順序就座,長者、尊者居中,男左女右。比如夫婦同台,丈夫坐大邊,妻子坐小邊;如果是兩代人同在場上,父母坐中間(父親坐大邊,母親坐小邊),子女晚輩坐兩邊。如果隻有子(或女)一人在場,此人坐小邊;如果兄弟(或姐妹)二人同時在場,則居長者坐大邊,年紀小的坐小邊;若有子、女多人同在場上,則男女分坐,男坐大邊,女坐小邊;同一側的幾個人再按年紀由裡而外,依次而坐。

婚喪之禮

京劇舞台上表現婚喪嫁娶的禮儀比較簡單,主要通過音樂、服飾、道具的色彩變化,制造出相應的環境氣氛。比如表現娶親、拜堂,台上用紅色大帳、紅色桌圍椅帔,桌案上置紅紗燈、紅蠟燭台。新娘穿紅帔,頭上蒙的蓋頭是一塊四方形的繡花紅緞,四角綴有挂穗。新娘乘坐的花轎用轎帳來表示,一個轎夫雙手高舉用竹竿挑起的長方形紅綢轎帳,新娘站在轎帳後面即表示上轎了。拜堂時,唢呐奏[工尺上]牌子,新娘由丫環攙扶着下轎,新郎身着紅帔出迎。醜扮的傧相由上場門上場,先說幾句與劇情有關、合轍押韻的吉祥話。比如《鳳還巢》中朱煥然和程雪雁拜堂時,傧相念:“兩家成婚配,夫唱要婦随;洞房花燭夜,才知誰是誰。”吉祥話說完之後高聲念:“一拜天地!”新人同向外拜;傧相再念:“二拜高堂!”新人同向内拜;傧相再念:“夫妻交拜,送入洞房!” 新郎、新娘對拜後雙雙下場。

如果是靈堂祭奠,台上的桌圍椅帔均為白色,舞台正中上懸白色靈帳,上有“靈堂”二字,白地黑字,顯得莊嚴肅穆。桌案上放香爐和一對塗銀的燭台,蠟燭也是白色的;正中的靈牌上寫“某某(死者)之位”。場面奏[哭皇天]曲牌,祭奠者身着孝服,頭纏白綢條上場。祭奠人如果是死者的妻子或晚輩,必須拈香,跪拜;如果是死者的同輩,則站立行禮。禮畢往往要唱大段的[反二黃],以抒發人物的悲痛之情。

京劇中的這些禮儀,折射出中國古代社會的一個側面——重禮法,講禮儀,等級森嚴,上下尊卑分明,長幼有序。這種禮法維護了古代的社會秩序達千年之久,其中有許多應當批判的東西,也有可以借鑒的東西。當今要建立和諧社會,難道不需要一種适應這種社會的禮儀嗎?尊老愛幼、文明禮貌,古今同理,在這方面我們還有許多事要做。

(摘自《凡人品戲——梨園花瓣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