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色”關注
喜歡請轉載和點贊!
史進結交少華山盜賊,遭官府圍剿,又不願落草,唯一的出路就是去找師傅王進,看看能不能投在軍前,搏一個功名,保一世清白。
第三回,他問的魯達,應該比較靠譜:
“那個阿哥不在這裡。灑家聽得說,他在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處勾當。”
到第六回,重遇魯智深,卻是這樣的結果:
“小弟亦便離了渭州,尋師父王進。直到延州,又尋不着。”
魯智深不會說謊,因此王進肯定在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處。可是,史進到了延安府,卻找不到王進,這是為何?
原因隻有一個:
師傅不肯相見。
我們說過,王進這個人在《水浒》的意義,就是成為一個良民的意義。
要知道厲害。一看是高俅,不抱任何幻想,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要會跑。調虎離山計,聲東擊西之計,暗度陳倉計,使得爛熟。
要堅定。中途不産生動搖,不放棄目标。
這三點,說實話,一般人做不到。史進就沒做到。以後我們會看到,很多好漢都做不到。
我曾說過,史家莊對王進母子那麼好,王進為什麼還要離開?
一、不願意連累史家莊,畢竟是高俅緝拿之人。
二、史家莊不是長久的避難之地,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處才是。
三、王進了解史進這個徒弟,早晚要惹事。果然王進走後,史進很快就出事了。
那麼魯達說得那麼肯定,王進在老種經略相公處,史進為什麼就找不到師傅呢?
首先,王進得罪高俅這事已經傳開了。正如魯智深所說:
“你要尋王教頭,莫不是在東京惡了高太尉的王進?”
其次,史進的名頭也已經傳開了。所謂:
魯提轄道:“阿哥,你莫不是史家村甚麼‘九紋龍’史大郎?”史進拜道:“小人便是。”魯提轄連忙還禮,說道:“聞名不如見面,見面勝似聞名。”
第三,史進找師傅可謂一路招搖:
史進道: “小人是華州華陰縣人氏,姓史,名進。請問官人,小人有個師父,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姓王名進,不知在此經略府中有也無?”
王進本來就是想躲高俅,找個可靠之所,隐姓埋名,安安穩穩過日子。即便這樣他的事迹還是傳開了。這還不算,又來一個犯事兒的徒弟大張旗鼓地找師傅,這豈不是要王進的老命?
史進這麼一路找下去,等于昭告天下人,跟我來,我師傅在這兒。
所以,史進的結局肯定是找不到師傅。即便他到了延安付,王進也會躲起來,不讓他找到。
說實話,在王進看來:
徒兒啊,你史家的恩情,半路搭救我病重的母親,我已經還了。我盡心盡力,教了你一身本事,從此兩清。師傅隻想安安穩穩過日子,可不想像你那樣一輩子打打殺殺的。
這就是王進的意義。施耐庵通過王進告訴我們,在北宋,要做一個良民有多麼難。不僅要頭腦清楚,會跑,還要會取舍,還要懂得明哲保身,拒絕感情。王進是一個有本事的良民的标杆,是個參照系,一百單八将為什麼落草?就是做不到王教頭這樣。
我相信史進是滿懷熱情去尋找師傅的,我也相信史進内心是不想落草的。要落草早在少華山就落了。可是史進一路尋找師傅的過程,也是他漸漸絕望的過程。
首先是盤纏漸漸用光了。
其次是心也漸漸冷了。投奔個師傅都那麼難,這世間真是沒有路可走了。唯一的路便是打家劫舍。所以,第六回史進再次碰到出家的魯達,是這樣的:
“回到北京,住了幾時,盤纏使盡,以此來在這裡尋些盤纏,不想得遇哥哥。”
所謂尋些盤纏,不就是搶嗎?
此時的史進,心灰意冷,已經決定要做強盜了。
果然他和魯智深會面,就殺了生鐵佛和飛天夜叉,燒了寺廟。然後:
史進道:“我如今隻得再回少華山去,投奔朱武等三人,入了夥,且過幾時,卻再理會。”
就這樣,一個滿腔熱血的青年,重情重義的青年,體驗過世道的艱難,人心險惡和人情冷暖,走投無路,隻得去做強盜。
這就是史進尋師的過程。這就是史進想做良民而不能慢慢絕望淪落為強盜的過程。
悲哉!這世道,滿目蒼涼。
編輯 / 配圖:李明劼
風之子:原名李明劼,《紅樓夢》研究者,新浪紅學名博。大學時代即發表文學論文二十餘萬字。著有《風語紅樓1風之子解讀紅樓夢》、《風語紅樓2香塵逝》、《風語紅樓3夢流年》。《風語紅樓4大廈傾》即将出版。如今又開始《水浒》研究,一文一武,一張一弛,亦雅亦俗,亦癡亦嗔,不亦樂乎?
風之子開講啦!
(請上喜馬拉雅搜索"風之子的風語紅樓")
《風語紅樓》《風語紅樓2:香塵逝》
《風語紅樓3:夢流年》
當當、京東、亞馬遜及新華書店有售
支持風之子,購買《風語紅樓》
轉載請注明“來源:轉載請注明“來源:風語紅樓,微信号fengyuhonglou”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