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當代年輕人是資深“躺平藝術家”。這屆“打工人”,奔走在繁瑣的工作和複雜的人情之間,逐漸摸索出了一套既能應付他人又能取悅自己的方法,并将其命名為“糊弄學”。
“糊弄學”的起源是由于豆瓣網友“@摸魚的阿湯”上網時,看見了一個運營畫風很野的微博——發過最多的博文是各種“咯咯哒”,于是被自家董事長找上門,懷疑他整天在糊弄工作。
于是該網友瞬間頓悟,覺得人生苦短,糊弄一下也沒什麼不可以,從而創建了“糊弄學”豆瓣小組。
這是一門關于“以不敷衍的方式應對生活中難以推脫之事”的新學,網友們借用今年流行的“××子”稱呼,将精研“糊弄學”的各位統稱為“弄弄子”。提出無理要求的甲方、耗費精力的社交……生活中看似無解的難題,都可以巧妙糊弄過去,為大好青春省心節力。
人際交往對于這屆年輕人來說算是生活中最大的難題了,“弄弄子”們早就想出了破解之道,各種“萬能句式”分分鐘解救你。
交談愉快的事情時,一句“針不戳”(真不錯)既能顯得真誠,還帶着一絲俏皮。
面對别人的提議,可以用“先肯定再否定”這樣句型禮貌敷衍。例句:當别人表示“我們晚一點去吃飯吧”,回答“嗯嗯”就有點敷衍了,可以改成“嗯嗯,晚一點去吃,現在先不吃。”再比如别人提議“我們明天走好嗎?”“好,我們明天走,今天不走”。
當對方向你吐槽時,靈活運用“感歎詞 評價事情 感受”的句型,典型代表為:“天哪!這也太那個了吧,我無語了。”或者,同事跟你抱怨自己老公時,你可以說:“哎,這叫啥事兒啊,要是我也受不了。”
如何回複領導的工作安排,也有“弄弄子”現場教學。
面對微信上半生不熟的人發來砍價鍊接、助力活動,随手甩出早已準備好的截圖,一切都輕松明了~
至于在生活中如何與人交談、如何誇到對方心裡去,明星伊能靜多次在節目中展示了她的經驗:當有人抱怨時,隻需要肯定他,再放低自己的身段,你就可以“糊弄”過去了,并獲得對方的好感。
比如,秦昊跟她交往時說自己堅持文藝片這條路,不知道對還是不對。這時伊能靜回複說:“你知道我多想成為你這樣的演員嗎?”
後來在《乘風破浪的姐姐》節目中,阿朵跟伊能靜說自己可能要被淘汰了,伊能靜安慰她說:“阿朵,你知道你的音樂多棒嗎?我的夢想是成為你這樣的音樂人。”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明明覺得對方的要求無理或沒必要,但往往礙于情面無法明确地拒絕。這時,一些委婉的推辭或是能低質量但快速地完成任務又不讓對方察覺的糊弄手段變得很有必要。除了人際交往,“糊弄學”還能應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追劇:當代年輕人看劇都是擠着碎片時間忙裡偷閑,于是各類短視頻博主橫空出世,“5分鐘帶你看完XXX”“XXX電影解說”爆火,通過隻言片語就把長達數小時的影片濃縮成了五分鐘的短片,或者刷刷微博熱搜也能追完一部劇。
做飯:當代青年生活節奏快,工作時常996,但也想在廚房裡感受柴米油鹽帶來的煙火氣。于是“弄弄子”們學會化繁為簡,獨家秘制了一道葷素搭配、營養均衡的一鍋亂炖,雖然賣相不咋地,就着電視吃起來也很下飯。
戀愛:有一種“糊弄”叫戀愛第三個月和第三年的區别。情侶剛開始交往時一舉一動都裹藏小心翼翼的試探。戀愛第三個月女朋友說:“我餓了……”對方能在大夏天騎過三條街去買一道小吃。等到戀愛第三年,同樣一句“我餓了”,大多數男朋友都隻會利索地打開外賣軟件開始點餐。
更有一些高段位的“弄弄子”,在治療拖延症方面對自己糊弄起來真狠之又狠——糊弄自己的大腦,反向戰勝拖延症。
無論是糊弄别人,還是糊弄自己,其實更多都是在“放過自己”。其實“弄弄子”們一直都清楚,自己隻是用一種更容易被接受的形式,快速解決生活中不重要的小事,在非原則性的問題上得過且過。畢竟“糊弄學”的終極奧義在于用省下來的精力,做你認為真正重要的事情,愛真正值得愛的人。
評論
“糊弄”二字,表面聽起來有些負面,其實未嘗不是年輕人洞悉生活智慧、用幽默對抗緊繃的自嘲說法。在過度社交、人情難卻、工作繁重的快節奏生活狀态下,年輕人不時有分身乏術之感,也難以真正面面俱到。對于無傷大雅的瑣事,“弄弄子”們選擇了一種耗費精力較少又相對得體的做法,既照顧了對方的訴說情緒,又給自己留下“放空”的輕松時刻。
當然,理解年輕人的一些糊弄行為,并不等同于認可對它的濫用,“凡事皆可糊弄”的極端傾向并不足取。正如“糊弄組”組規中所說:“糊弄組奉行的是清楚自己可以糊弄的範疇,而有選擇地糊弄。”隻有明确生活的目的和意義,在該真誠、該努力時絕不糊弄,個人才能真正掌握人生主導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來源: 大衆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