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造就了不少帝皇,他們有的勤政愛民,殚精竭慮為社稷謀福祉,成為令後人敬仰的偉大皇帝;有的則荒淫無道,坑害百姓,在史書上留下千古罵名;還有一類皇帝就比較奇葩,他們鐘情于自己的獨特“愛好”。
南北朝時期,北齊皇帝高緯喜歡唱歌,整日躲在後宮填詞作曲,全然不顧北齊國勢衰微,快要被他國吞并的現實;唐朝皇帝唐肅宗對下象棋情有獨鐘,即使在安史之亂爆發後的逃亡途中,也不忘和大臣們對弈……
還有曆史上著名的“詞皇帝”李煜,他在治國方面沒有什麼天賦,卻擅長書法、繪畫、音律,尤其是他的詞,更是經典中的經典,流傳百世。其中有首著名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後人在詞中看到的是李煜凄苦、悲涼的心境,卻不知,這首詞是李煜在宋太宗趙光義強幸小周後,并命人現場作畫《熙陵幸小周後》之後的悲憤之語,據說也正是這首詞給李煜帶來了殺身之禍。
“千古詞帝”李煜我國曆史上的五代十國是一段藩鎮割據、紛争不斷的混亂時期,而南唐憑借李昪、李璟兩任皇帝的治理,一度達到鼎盛,但随後不久就被後周打得節節敗退,不得不去掉帝号,改稱國主,南唐也因此由盛轉衰。
李煜是李璟的第六個兒子,他性格溫文爾雅,不喜歡殺生,整天沉迷于藝術創作和修身拜佛,按理說,南唐的國主之位輪不到李煜,因為他上面還有五個哥哥以及一個皇太叔李景遂。
可惜天意弄人,李煜本無意争搶國主之位,但上天卻硬是要把這個重任放在李煜的肩上。除了大哥李弘冀之外,他的其餘兄長先後夭折,當時李弘冀聽說父親李璟有意将位置傳給叔叔李景遂,于是準備密謀殺害叔叔。
李景遂死後,李煜發覺大哥的下一個目标可能是自己,于是更加厭惡宮廷鬥争,不想染指那個充滿血腥的位置,可偏偏此時大哥李弘冀暴病而亡,李煜不得不趕鴨子上架,當上了南唐的國主。
其實,李煜長有天生的帝皇相,那就是和項羽一樣的重瞳,據《南唐史》記載:
從嘉廣颡豐頰骈齒,一目重瞳子。
可李煜隻喜歡弄詞作曲,繁雜的朝堂事務隻會讓他厭煩。
李煜自幼聰穎過人,琴棋書畫無一不精,尤其是他的詞意境高超、文采斐然,按照現在的話說,是前途無量的藝術種子,可惜身為國主,這些反而成了他被後人诟病的“缺點”。
大小周後,皇室醜聞李煜的詞流傳百世,他與大小周後之間的三角戀情同樣也令後人津津樂道。在李煜尚未登基前,司徒周宗19歲的長女娥皇進宮表演了一場風情萬種的舞蹈,李煜被其絕美的身姿吸引,從此便将她記在了心裡,後來娥皇便成了李煜的皇後,史稱大周後:
後主昭惠國後周氏,小名娥皇,司徒宗之女,十九歳來歸。通書史,善歌舞,尤工琵琶。
娥皇容貌秀麗,能歌善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才女,有些文青的李煜當即将她引為知己。李煜在位期間,雖然後宮中妃嫔衆多,但他對大周後用情極深,曾經為其創作過多首詩詞,甚至還在詞中記錄兩人閨房秘事、男女柔情。
不過,都說藝術家都有一顆多情的心,李煜自然也是個多情種子,在他一生中,除了大周後外,小周後在他心中的地位同樣不可小觑,不過令人感到諷刺的是,大小周後彼此之間不僅是親姐妹,還成了情敵。
在大周後生病期間,小周後就已經進入宮中,并且和姐夫李煜多次幽會,李煜所作《菩薩蠻》據說就是描寫兩人幽會時的場景。偶然間,大周後見到妹妹出現在後宮中,這時,她已經明白丈夫和妹妹已經有了私情:
或謂後寝疾,小周後已入宮中,後偶褰幔見之,驚曰:“汝何日來?”小周後尚幼,未知嫌疑,對曰:“既數日矣。”後恚怒,至死面不外向,故後主過哀,以揜其迹雲。
大周後去世前悲憤過度,至死不肯再看李煜一眼,而李煜雖在大周後病逝時自責不已,但隻三年不到,便将小姨子扶做正室,史稱小周後。
李煜成階下囚,趙光義強幸小周後
在李煜的“精心治理”下,南唐很快被宋朝滅亡,宋太祖趙匡胤将南唐君臣帶到北宋京都軟禁起來。其實趙匡胤對待南唐降臣還不錯,封李煜為違命侯,小周後為鄭國夫人,好吃好喝供應起來。
可趙光義繼承皇位後,李煜的悲慘生活就開始了,趙光義酷愛女色,對姿色絕美的小周後垂涎不已。于是,趙光義總是找一些理由讓小周後進宮,幾次之後,趙光義再也按捺不住,強行臨幸了小周後。
此後,趙光義又多次召小周後進宮,進宮幹什麼自然不必多說,但李煜身為宋朝階下囚,敢怒不敢言,隻能眼看自己的妻子飽受侮辱。李煜和小周後的身心皆受摧殘,在痛苦中苟且偷生。
這還沒完,趙光義有一次還命畫師将他強幸小周後的場景畫了下來,一來逼迫小周後就範,二來則是為了羞辱李煜,這幅畫便是名畫《熙陵幸小周後圖》。
小周後回到住所時,心中氣憤不已,對着窩囊的李煜就是一頓劈頭蓋臉臭罵,李煜心中憤懑,但又對小周後心生愧疚,不敢反駁,隻能借酒消愁。
後來李煜填詞一首表達心中的郁悶,這便是開頭所說的《虞美人》。不過很快,這首詞就傳到了趙光義那裡,趙光義一看,哪裡還不明白,李煜是對自己不滿呢,于是一杯毒酒賜李煜歸西了,而在李煜死後不久,小周後也抑郁而終。
結語曆史上關于宋太宗趙光義是否強幸小周後一事是存疑的。當時趙光義剛從哥哥手中接手皇帝寶座,朝廷局勢尚未穩定,此時趙光義應該無暇顧及風花雪月,更重要的是,畫名“煕陵”是皇帝死後的陵墓,也就說即使趙光義命人作畫,也不可能取這個名字。
不過,李煜雖然不是做皇帝的料,但他經曆過的亡國之痛,卻造就了詞壇的新一代君王,幸運與不幸,任憑後人評說而已。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