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個讓孩子驚喜到爆的科學小實驗? 進行科學小實驗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希望通過以下簡單、有趣、适合操作的科學小實驗,讓孩子在“玩科學、做科學、想科學、議科學、用科學”的過程中,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并在實驗中探索事物規律,同時,學會遵守規則、相互合作以下是“科學小實驗大全”,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20個讓孩子驚喜到爆的科學小實驗?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進行科學小實驗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希望通過以下簡單、有趣、适合操作的科學小實驗,讓孩子在“玩科學、做科學、想科學、議科學、用科學”的過程中,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并在實驗中探索事物規律,同時,學會遵守規則、相互合作。以下是“科學小實驗大全”
1、會變色的花
材料準備:兩枝淺色帶莖的花,相同的透明瓶兩個,藍色墨水。
實驗操作:
(1)将兩個透明瓶内注入相同多的水,其中一個滴入幾滴藍色墨水
(2)将兩支花分别放入透明瓶内,幾天後觀察花朵顔色的變化。
指導建議:
●提供給的花朵顔色盡量是淺色的。
●注意引導每天觀察莖及花朵的變化,并做好記錄。
拓展與替代:可在自然角用芹菜、香菜等易觀察的植物做實驗,觀察并記錄。
附:科學小知識
莖是植物的營養器官之一,具有支撐植物、運輸水分和養料的作用。植物的莖能從下至上地将根吸收的水分和養料運輸到植物的各個部分。花瓶中的花朵會變色正是因為莖輸導藍色墨水的原因。
2、互不理睬的氣球
材料準備:氣球兩個、幹燥的絨布(或絨毛衣)、細線。
制作方法:把兩隻氣球吹滿氣,綁好以防止漏氣,并用細線連在一起。
實驗操作:
(1)手提細線的中間,會發現兩隻氣球是相互靠在一起的。
(2)用幹燥的絨布(絨毛衣)分别在兩隻氣球上充分摩擦,然後再提起線,會看到兩隻氣球分開了。
指導建議:提醒摩擦時用力要适度,不要把氣球弄破。
拓展與替代:把塑料繩紮成把,自上而下用手不斷地捋,就會看到塑料繩像花朵一樣展開。
附:科學小知識
科學實驗表明,物體因摩擦而帶的電,不是正電就是負電。與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相同的,叫做正電;與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相同的,叫做負電。相同的電荷有相互排斥的特性,而不同的電荷會互相吸引。由于兩個氣球被絨布摩擦後帶上了同種電荷,所以會互相排斥,自然就分開了。
3、磁力線
材料準備:一個小盤子,一個塑料袋;一張手工紙,一些鐵屑;一根條形磁鐵。
實驗操作:
1.将磁鐵放入塑料袋中,接着在沙堆裡攪拌,然後拿出塑料袋放到小盤子裡,取出磁鐵,鐵屑就會掉下來,多次以後就能取得很多鐵屑。
2.将磁鐵放到手工紙上,在周圍均勻地撒上收集到的鐵屑,輕輕敲打手工紙,由于磁場的作用,紙上就會出現磁力線的圖案了。
指導要點:教育孩子不要将磁鐵接近手機和手表、電視機等電子産品,以免損壞這些電子産品。
4、美麗的彩虹
材料準備:兩個塑料水瓶,一支圓規;一把錐子,一些水;一根小号縫衣針。
實驗操作:
1.用縫衣針在塑料瓶蓋上紮大概二十幾個小孔,将塑料瓶灌滿水,蓋緊瓶蓋,人背對太陽,握住瓶子,輕輕地擠壓使水噴出來,就能看見彩虹了。
2.用錐子在另一個瓶蓋上紮孔,重複上面的試驗,這次從瓶蓋上噴出的小雨中就看不到彩虹了。
指導要點:在用縫衣針紮孔時要注意使用縫衣針的方法,使用縫衣針時要注意不弄到手上
5、水笛
材料準備:一根長吸管,一把剪刀;一隻玻璃牛奶瓶;一瓶水。
實驗操作:
1、用一直空的玻璃牛奶瓶,向瓶中放入大半瓶水;
2、用剪刀在長吸管大約三分之一處剪個口子,使它幾乎斷開,但還要連着一點;
3、使吸管在切開處彎曲,将吸管較長的一段插入水中,切口處于水面上,使勁向吸管吹氣就會聽見聲音,調整吸管在水中的位置,聲音又會發生變化。
附:科學小知識
當我們向吸管中吹氣的時候就會産生一股噴出的氣流。這股橫向的氣流通過較長段吸管口部的時候,引起吸管中氣柱的振動,于是産生了一個微弱但穩定的聲音。當較長段吸管在水中下降時,振動的空氣柱縮短了,從而産生了一個較高調的聲音,吸管上升,空氣柱加長,便産生了一個低調的聲音。
6、自制陀螺
材料準備:廢舊光盤、水彩筆、各種顔色的即時貼。
制作方法:用各種即時貼裝飾光盤,然後将粗細适中的水彩筆從光盤中小孔穿入,并固定住。
實驗操作:用力擰轉陀螺,然後放手,讓陀螺旋轉,看誰的陀螺旋轉時間最長。
指導建議:
●分别用水彩筆的兩頭做支點,觀察旋轉速度和時間的不同。
●觀察陀螺旋轉速度不同時,光盤上即時貼顔色的變化。
●調整支點距離地面的距離,觀察陀螺旋轉時間長短的變化。
●用不同的力度旋轉陀螺,觀察陀螺旋轉的時間長短。
拓展與替代:
◆可使用卡紙、火柴棒或其他材料制作陀螺。
◆用紅、黃、藍三種顔色中任意兩種顔色裝飾陀螺,進行三原色實驗。
◆在生活中玩各種各樣的陀螺。
附:科學小知識
陀螺是中國古老的兒童玩具,是在地上轉的回轉體。陀螺在旋轉的時候,不但圍繞它本身的軸線轉動,而且還圍繞一個垂直軸做錐形運動。要讓陀螺立起來,必須不斷地施加外力,一旦失去外力的幫助,陀螺很快就會倒下來,因為陀螺的支,占、太小,無法支撐自身的重量。陀螺轉動的時間長短與支點距離地面的遠近、旋轉時的用力大小、支點與地面接觸面積和摩擦力有關。
7、自制噴泉
材料準備:兩個大一些的空飲料瓶(如雪碧瓶)、大頭釘、水
制作方法:
(1)在一個雪碧瓶的瓶身一側豎排用大頭釘紮若幹個直徑大小相同的小孔。
(2)在另一個雪碧瓶的瓶蓋上紮數個直徑大小不同的小孔。
實驗操作:
(1)在第一個瓶子中裝滿水,水會從瓶身的小孔中噴出來,且水噴射的距離不同。
(2)在第二個瓶子中也裝滿水,并擰緊瓶蓋,然後用力擠壓瓶身,水會象噴泉一樣從上面噴出來。
指導建議:
●操作第一個瓶子時,要注意引導觀察哪個小孔噴出的水射得遠,哪一個小孔噴出的水射得近,請記錄自己觀察到的結果。
●操作第二個瓶子時,要引導孩子感受用力大小對形成噴泉大小的影響。
附:科學小知識
水的壓力由水的深度決定,水越深,水壓就越大;水越淺,水壓就越小。所以,在瓶身上的小孔直徑相同的情l)下’從瓶子底部噴出的水噴射得最遠,頂部噴出的水射出的距離最近。此外,當用力擠壓瓶身時,瓶子中的水同時受到壓力的影響,從大小不同的小孔中噴射出來。擠壓越用力,水壓越大,噴泉越大。
8、自制泡泡水
材料準備:洗衣粉、餐洗淨、肥皂片、小勺子、水、杯子。
實驗操作:請孩子任意選擇一種材料放入水杯裡攪拌做成泡泡水,吹泡泡玩。
指導建議:
●用各種材料做泡泡水,看看哪一種材料溶解的速度快,哪一種材料容易吹出泡泡來,以及材料和水以多大的比例結合吹出的泡泡才又大又多。
●到戶外吹泡泡,引導觀察泡泡表面的色彩變化。
●提醒不要把泡泡水吸到嘴裡。
拓展與替代:
◆在自制泡泡水時,可以提供鹽、糖等不能吹出泡泡的材料,引導對比實驗。
◆在洗手、洗臉、刷牙時注意觀察是否有泡泡生成。
附:科學小知識
泡泡是由于水的表面張力而形成的。通常水分子間的相互吸引力比水分子與空氣之間的吸引力強,這些水分子就像被黏在一起一樣,但如果水分子之間過度黏合在一起,泡泡就不易形成了。洗衣粉“打破”了水的這種表面張力,它把表面張力降低到隻有通常狀況下的1/3,而這正是吹泡泡所需的最佳張力。
泡泡水的調配比例會影響吹泡泡的效果。一般,以2份餐洗潦加6份水調出的泡泡水即可使用。甘油是一種吸濕液體,它與水結合會形成一種較弱的化學黏合劑,減緩水的蒸發速度。因此,為了使泡泡不那麼快消失,可以在泡泡水裡放入一些甘油。通常情況下,吹泡泡溶液最佳配方為:2份餐洗淨、6份水和1—4份甘油。透過泡泡我們能夠看到七彩光,這是因為光線穿過肥皂泡的薄膜時發生折射的緣故。
9、有趣的不倒翁
材料準備:塑料乒乓球、橡皮泥、彩紙、水彩筆、沙子、綠豆。
制作方法:
(1)将塑料乒乓球剪開一個小口,把橡皮泥粘在小球内底部中間的位置上,作為不倒翁的身體。
(2)用彩紙做一個圓錐體,畫上五官,作為不倒翁的頭。
(3)用黏合劑将圓錐體和塑料小球粘合好,做成不倒翁。
實驗操作:
(1)用手推動不倒翁,觀察其搖擺狀态,看是否會倒下。
(2)分發乒乓球,改變橡皮泥的重量和在乒乓球内的位置,觀察不倒翁是否會倒下,讓孩子明白不倒翁的重心越低,不倒翁就站得越穩定,越平衡。
(3)在乒乓球内填充沙子、豆粒等各種材料,再推動不倒翁,觀察其變化,讓他們明白隻有物體固定了,才有可能使不倒翁不倒。
指導建議:
●用大小不同的力推動不倒翁,觀察其擺動的情況。
●觀察不倒翁的形狀和内部構造,了解不倒翁上輕下重、底部圓形的特點。
●想辦法使乒乓球内的沙子和豆粒固定在乒乓球底部。
拓展與替代:
◆可用雞蛋殼等球狀物體代替乒乓球制作不倒翁。
◆也可把圓形卡紙對折成半圓制作不倒翁。
◆在生活中尋找與不倒翁制作原理相同的用品或玩具,如搖椅、搖擺木馬等。
附:科學小知識
塑料乒乓球内粘有橡皮泥的部位最重,所以成為不倒翁的重心。粘的位置越低,不倒翁的重心越低,越穩定。不倒翁處于平衡時,重心和接觸點的距離最短,即重心最低,這時最穩定。推動不倒翁時,外力導緻不倒翁與桌面的接觸點與重心不在同一條直線上,外力撤銷後,重力會使其回到重心最低的位置保持平衡,所以,不倒翁無論怎麼搖擺都不會倒。
10、影子的形成
材料準備:手電筒、小玩偶(不透明物體)、玻璃杯(透明物體)、塑料杯(半透明物體)、記錄紙、筆。
實驗操作:
(1)把三種物體放在地闆上,讓孩子用手電筒分别照射,觀察并記錄其影子。
(2)變換手電筒位置照射小玩偶(不透明物體),觀察、記錄玩偶形成的影子。
(3)手電筒不動,變化小玩偶離手電筒的距離,觀察其影子大小的變化。
指導建議:
●為了得到滿意的活動效果,活動教室的窗戶最好用不透明窗簾遮擋住。
●分析影子形成的原因及光源位置對影子的影響。
拓展與替代:
◆有條件的可以提供投影儀、應急燈、聚光燈等供做遊戲。
◆觀察夜晚中物體的影子,并尋找光源。
◆在戶外選擇一樣物體,讓畫下該物體在一天中影子的變化,并進行測量與記錄。
附:科學小知識
光在直線傳播時如果被不透明物體擋住,就會在物體背面形成影子。光可完全透過透明物體,所以完全透明的物體不能形成影子;光穿過半透明的物體時會透出一部分光,形成一個半透明的影子。光照射角度不同,影子的形狀、大小就會不同。物體離光源的距離不同,影子的大小也不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