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影片似乎并沒有更多的波瀾在電影開拍的時候造勢,也沒有更多的宣發用在了影片後續上映之後,而我在電影中似乎看到了導演本身,一個80後的女導演,點點滴滴的用細聲細語看似軟弱的聲音,慢慢的叙述了一個女性題材,發生在一個而立之年,面對事業,生活,愛情的點點滴滴。聲音溫暖,帶有一點點疲憊,卻面對生活有着無比向往的正能量的生活。
猶如片尾的那句話,那些知道了生活真相的人還在堅強的活着,他們才是英雄。
現在越來越多的電影喜歡讓觀衆欣賞絢麗的畫面,獨立的英雄,本質上這種影片也是适應了市場中電影本身存在的一個很重要的作用,排解寂寞和放松心情。
但是對于很多電影工作者來說,能打動能觸動觀影者的一部電影是我們心中不斷努力的目标和繼續拍攝存在的意義。
而我在一個新人導演的作品中看到了這種意義和痕迹。
影片本身穿插的拍攝手法看起來略微有些學院派的痕迹,但是更多的是為了叙述影片中女孩經曆的三三兩兩。也就是原小說的名字《兩次戀愛,三次離别》。
用光影切換時間的年代其實是一個非常常見的拍攝手法,但是在本片中得到了很好的運用,每個場景每一個事件都得到了用光線來指引觀衆的不着痕迹又條理清晰的目的。
與中年男子的藍顔,與自己男人的糾結困惑,與自己最愛的長輩的一生托付卻又無法一生托付的心心念念血緣離合。促成了片中三次分離的戲碼。
戲,人人都會說,但我覺得大部分人沒有辦法做到導與演一體,而本片的導演在做為一個相對新人來說, 真情實感,字字珠玑。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影片有人罵導演有人罵演員有人罵編劇的原因。而這部戲的主創上很清楚的寫着編 導 演 都是同一個女人。所以對于自己的所思所想可以融合的非常到位。
一個女人,在經曆生活和感情的困苦之後,是否可以有些迷茫和飄搖,這種迷茫而又無法選擇的是很多影視劇無法讓女主角來體會的,因為從某種方面來說,這是個“三觀不正”的想法,但是在我看來,每個人都是普通人,每個人都有掙紮的權利。所以,影片中最後的女主角成功的明白了生活的本質也掙紮出了泥沼,讓自己本來平靜又起波瀾的生活最終又回歸到了平靜。
當代生活中,因為生理性的區别,女性在很多行業都會受到或多或少的不公平,也包括本片拍攝的女導演,導演一行,女子頗少。然而殺出來的都是各頂各的精英。同時也要背負着如片中很多影射的不少細節。包括教學工作保姆彩禮等等,女性題材的電影,總會在細處見真招。
過了愛情的部分,親情也總會在某些時刻抓人心弦而爆發出很大的能量讓人猝不及防而又潸然淚下。
簡單的一聲姥爺,崩潰的一聲姥爺,默默的一聲姥爺的話但是沒有作出反應,這種細節簡直如同擊劍比賽一般處處戳點最後赢得觀衆帶入觀衆也赢得勝利。
每個人估計或多或少會因為家庭的瑣事而産生一些讨厭厭煩的情感,但是之前看過另外一部電視劇裡面所講,我們吵,我們鬧,但是我們是一家人,我們是吵不散鬧不開的一家人。而該部影片中,一個小女孩對于姥爺所依賴所從小那種頂天立地的情感,看着姥爺的床鋪已經被收拾妥當人走飯涼,那種感情如果沒有親身經曆過,極難表現,所以在我看來,導演把自己的故事拍成故事給故事裡故事外的人看,本身就已經及其難得。
時間,光影,愛情,親情。
我們每個人在生活裡掙紮,或成為行屍走肉,或浴火重生。
慢慢的看着導演講述一個女人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劫難與幸福,戀戀不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