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明朝抗倭曆史橫幅全幅

明朝抗倭曆史橫幅全幅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5-09 09:01:31

明朝萬曆二十年,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入侵朝鮮,意圖通過占領朝鮮,打通入侵中國的道路,實現其入主中原的夢想。其後朝鮮向宗主國大明求救,中朝軍民聯手抗倭,曆時七年,史稱 “壬辰戰争”。

明朝抗倭曆史橫幅全幅(大明海外有孤忠)1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争中,大明朝湧現出了衆多的傳奇人物,像在第一次抗倭援朝戰争的前線統帥,率軍取得了平壤大捷名将李如松,平壤之戰中奉命攻擊城外日軍據點牡丹峰,勝利完成任務戚家軍老将吳惟忠。

第二次抗倭援朝的前線指揮,将日本人趕回老家的麻貴,露梁海戰中統帥中朝水軍與日軍艦隊展開決戰,最終大敗日軍的陳璘等等。這些大人物因為這場戰争立下赫赫功勳,在斑斑青史留下了自己的姓名。

然而這場戰争能夠勝利,除了這些聲名顯赫的大人物,還有一些不為人知的小人物的努力,他們同樣用自己的鮮血和智慧,創造了一個個傳奇故事。

明朝抗倭曆史橫幅全幅(大明海外有孤忠)2

今天我們就講講他們的故事,願先輩們的英雄事迹不被人所遺忘,願我們能銘記這些熱血報國的小人物。

其實早在豐臣秀吉尚未統一日本時,他妄想入侵中國的野心已經暴露無遺了。1586年春,豐臣秀吉就任日本“關白”(宰相)之職時,在大坂城召見葡萄牙傳教士。

就曾狂妄揚言,待日本全國統一之後,欲出兵占領朝鮮、入主大唐(中國),并請傳教士協助從葡萄牙購買大型戰船兩艘,以備将來渡海之用。

到了1590年秋天,豐臣秀吉迫降北條氏統一日本。開始整兵備戰,為日後入侵做準備。甚至公開宣稱“先伐朝鮮國,以秀次(秀吉義子)為帝守備,使掌日本國中之事,我将入大明而為皇帝”。

明朝抗倭曆史橫幅全幅(大明海外有孤忠)3

種種狂妄之言數不盡數,此時在日本豐臣秀吉入侵中國的念頭,已經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而豐臣秀久的狂妄之舉引起了一位旅居日本的大明人士的注意,他就是日後在這場戰争做出突出貢獻的大明英雄——許儀後。

許儀後又名許三官,大明江西吉安人,是個做生意的商人。但是因為家學淵源,他還是個出色的醫生,精通醫術。

隆慶五年,許儀後坐船出海時,所乘坐的船在廣州附近海域被海盜劫持,許儀後因為會醫術得以幸存。後來幾經波折,許儀後被轉賣到日本,身無分文的他隻能靠給人治病賺錢養活自己。

此時的日本正處于戰争頻繁的戰國時代,亂世之中醫生格外吃香,許儀後在日本的生活還算可以。特别是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許儀後救活命了藩主島津義久的兒子,因此得到藩主的信任,被任命為禦醫。

明朝抗倭曆史橫幅全幅(大明海外有孤忠)4

後來許儀後便在日本娶妻生子,并因為受到薩摩藩主島津義久的寵信,使得其成為當地“唐人”的領袖。

因為之前的經曆許儀後非常痛恨掠奪漁民海商的海盜,趁着與島津義久的特殊關系,勸說島津義久殺了以薩摩為根據地的海盜首領陳和無、錢少鋒等人,為沿海除了一大害。

1587年豐臣秀吉征服了薩摩藩,島津義久被迫開門投降。并帶着許儀後一起去京都觐見豐臣秀吉。趁此機會許儀向豐臣秀吉講述了自己坎坷的經曆,然後向豐臣秀吉提出徹底解決海盜問題。

豐臣秀吉此時已經不滿足稱霸日本,而且想着進一步向外擴張。所以豐臣秀吉答應了許儀後的要求,發布倭寇取締令,派遣水軍剿滅了海盜。

明朝抗倭曆史橫幅全幅(大明海外有孤忠)5

也就是在跟随島津義久居留京都期間,許儀後探聽到了一些豐臣秀吉準備征伐朝鮮入侵大明的消息,剛開始許儀後并未介意,以為豐臣秀吉為了鼓舞士氣吹噓而已,畢竟以區區日本來入侵大明,實在太過驚世駭俗。

但是,随後豐臣秀吉便将島津義久回薩摩,命島津氏“整兵二萬。大将六員。到高麗會齊取唐”。許儀後得到這一情報後,非常吃驚,立馬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收集豐臣秀吉入侵的具體情報,整理成具體的報告。

許儀後的第一份陳報是由平戶托人送往國内的,第二份是托一位“新來船主”轉交的。但是,許儀後沒有十足的把握,不知道這份事關重大的情報能否及時送到,隻能日夜憂哭。仰天長歎。

在此危難之際,幸而遇見被擄商人朱均旺自願以身報國,願意冒着生命危險帶着這份情報回大明,向大明朝廷上奏,于是許儀後又寫了第三份陳情書交給朱均旺。

明朝抗倭曆史橫幅全幅(大明海外有孤忠)6

朱均旺原是江西臨川縣民,萬曆五年(1577)往交趾貿易時遭遇倭寇而被擄往日本.因為其能識字,于是被賣給寺院抄寫佛經,後因遇到同鄉許儀後而獲得釋放。

因為豐臣秀吉擔心其出兵的詳細消息被洩露,下令在日唐人一律不許下船。朱均旺乘坐的船也被扣留,幸虧朱均旺和許儀後急中生智,扯薩摩藩的虎皮做大旗。

威脅扣留其船的日本士兵,要是不準朱均旺出海,日後中日之間的貿易都将斷絕,其要承擔所有責任,這才讓朱均旺順利出海。

但是因為這樣的舉動,許儀後徹底暴露了自己,為自己招來了滅之災。豐臣秀吉得知此事大怒,要鑄造大鍋,活活煮了他。幸虧薩摩藩朱島津義久講義氣,為了他向德川家康求救,将許儀後救了下來。

明朝抗倭曆史橫幅全幅(大明海外有孤忠)7

而逃出升天的朱均旺最終不負所圖,于萬曆二十年(1592),将随身攜帶的署名“陳情人許儀後、郭國安”的密報,經福建軍門張汝濟呈報給朝廷知道。

陳情書約五千餘言,極為詳盡 地介紹了日本的時事情況,除了最為核心的軍事情報之外,許儀後還特意留心日本國情,悉數介紹日本六十六國的情況。對後來中朝軍民在抗倭鬥争中戰略戰術的運用也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尤為重要的是,許儀後在《陳報》中還詳細記述了當時日本國内的局勢及各諸候的内部矛盾,這也為後期大明和日本各藩主,尤其是薩摩藩的議和以後提供了重要依據。

明朝抗倭曆史橫幅全幅(大明海外有孤忠)8

15萬曆二十六年(1598)八九月間,明朝中路軍董一元部與日軍島津軍團在晉江兩岸處于對峙狀态。因為大江的阻隔,明軍的進擊難以開展。

在此進退不得之際,一名為日軍所釋放的朝鮮婦女引起了明軍遊擊茅國器的注意。這名被倭将放回的朝鮮婦女随身攜帶了一張說明紙條,傳遞這張紙條是一個名叫“郭國安”的日軍将領。

此人便是七年前與許儀後聯手向明朝提供日本情報的在日明人。此時的郭國安雖然已經升任日軍望津營的主将,但卻初心未改,并尋找機會報效祖國明朝。

得到郭國安的紙條後,明軍派遣間諜潛入倭營,與郭國安取得了聯絡,并最終定計于明軍進攻之 際發火燒糧以為内應。郭國安的舉措使得日軍望津之營皆失,逼令日軍退守泗川。

明朝抗倭曆史橫幅全幅(大明海外有孤忠)9

不久,發動入侵戰争的豐臣秀吉病死,日本國内權力暫時由德川家康、前田利家等“五大老”及豐臣秀吉死前親自任命的“五奉行”輔佐年幼的豐臣秀賴掌管。由于遠征朝鮮耗費巨大,卻無成效,德川家康等人日決定從朝鮮撤兵。

在這一過程中,明朝方面也加緊了促使日軍盡快撤兵的工作,而重點放在了當時号稱作戰最勇敢、實力最強的島津義弘身上。

在此過程中,許儀後又曾“親到朝鮮泗川之地”進行說服工作。郭國安也與明使内應,“從傍贊之”,終使義弘答應撤兵。

也就是說,許儀後、郭國安等人在長達七年之久的“壬辰戰争”期間,從開始的“密報倭情”到戰争結束時的撤兵說服工作,始終都在利用着一切機會為自己的祖國付出。

明朝抗倭曆史橫幅全幅(大明海外有孤忠)10

他們在國家危難的時刻,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為國為民,充分體現出愛國者大義凜然的襟懷和視死如歸的氣概。

但是,戰争結束後,許儀後等人并沒有回國。而是繼續以一個普通“唐人”的身份留在了日本,而他的後人恐怕也早已成為副符其實的“日木人”了。

那麼,他在建樹了如此大功後,為什麼沒有回國呢?據筆者推測,這恐怕主要還是出于中怕回國之後不被朝廷所信任這一慎重考慮。在時明朝嚴厲“海禁”(尤其是對日本)的情況下,他的這種經曆和處境是很難得到明朝廷的完全信任。這一點,許儀後知道的很清楚。而且對于屢屢救助自己的島津義久,許儀後也不忍心辜負。

另外,朱均旺的經曆也可以說明許儀後的這種擔心并不是毫無根據的。其冒着生命危險将《陳報》送回了國内。但他回國之後除再三接受“查審”之外,沒有任何褒獎,後來甚至連去向也不知道了。

同時,“壬辰戰争”結束後,明朝将吏之間也是一片混亂,争功者,獲罪者,辯申者,冒名者,不一而足。忙着政治鬥争的官老爺們也無心去關注這些小人物了。

明朝抗倭曆史橫幅全幅(大明海外有孤忠)11

許儀後一一這位被曆史埋沒和遺忘了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在中華民族面臨嚴重危機的時刻,懷一片赤子愛國之心,與郭國安、朱均旺等同心協力,精忠報國,為抗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将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這一類的人們,就是現在也何嘗少呢?他們有确信,不自欺,他們在前仆後繼的戰鬥,不過一面總在被摧殘,被抹殺,消滅于黑暗中,不能為大家所知道罷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