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曆史人物翻案很多時候局限于史料,翻案之後這個人物就變得“佛系”了。比如曆史上有關纣王的史料被證僞以後,我們忽然發現有關他的真實史料幾乎就沒有了,于是對這個人也失去了興趣。但關二爺在這個問題上,堪稱是一個官一代逆襲的典範。
(1)
《三國志·張飛傳》對關羽有這麼一個評價:
羽善待卒伍而驕于士大夫。
這句話用今天的意思說,就是關羽對普通的士兵非常好,但是士大夫?知識分子都是臭老九。
不管曆史是勝利者還是失敗者,最終執行書寫曆史的人,都是知識分子。關二爺既然敢玩命得罪知識分子,有關他的事迹,可就多了去了。
比如在陳壽手裡,就編過這麼一個段子:
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
這個段子說孫權想當關羽親家,結果被關羽罵回去了,孫權也很生氣。
但問題在于,孫權要給哪個兒子找老丈人?什麼時間找的?派去的使者是誰?我們都不知道,這可不是《三國志》的作風。說到底,陳壽的目的就是為了埋汰人,而關二爺“欲辯已忘言”。
(2)
有了陳壽的先例,後人就放得開了。
為了腦補關羽是怎麼罵孫權的,三國時期有一個人叫魚豢編輯了一本野史叫《典略》,在這本書裡,關二爺怎麼罵人就說出來了:
貉子敢爾,如使樊城拔,吾不能滅汝邪!”
意思是老狐狸崽,你要是敢來樊城,老夫滅了你!
拜托,人孫權就給兒子求個婚,犯得上這麼罵人嗎?顯然,這麼編排的目的就一個:
關羽不講理。
後來有個叫王隐的史學家寫了本《蜀記》,在這本書裡,王隐就開始了,什麼關二爺看上了秦宜祿的老婆,後來被曹操挖牆腳了(這個故事流傳之後,秦宜祿的老婆變成了貂蟬)、關羽全家被龐德的兒子龐會殺光什麼的,就都出現了。
等到了《三國演義》裡,關二爺~堂堂武聖啊,打架就三招:
馬快、刀重、拖刀計。
會這三招也能叫武聖人?開什麼玩笑。
所以關羽在官方的地位,一直特别一般。直到唐朝李世民開始修武廟,當時江湖公認曆史上最能打的是姜子牙,大家覺得姜子牙沒有跟班不行,于是就在姜子牙身邊放了一大堆曆史的武将,其中還包括項羽。
到了明朝,朱元璋在《大明诏旨碑》中表示,要把姜子牙、項羽等人從武廟中踢出去。剩者為王,關二爺的官方身份徹底開始扶正。
(3)
牛人之所以牛,就在于即便丢掉了官方的身份,他依舊很強。
最先發現關二爺價值的,其實是佛教徒。
南北朝時期,佛教剛傳入中國,當時在荊州一帶盛傳戰敗後的關羽天天晚上帶着陰兵逛街,老百姓特别恐慌。于是一個得道高僧就跑去和關羽商量:
大哥,給個面子,過來給我們當守護神呗?
關二爺:好的。
從此,關二爺就變成了佛家的伽藍菩薩,帶領佛法走四方。
這時,道家不幹了。同樣是兼職,為什麼不能給我們當顧問?
于是關二爺就又成了關聖帝君。似乎平日裡隻幹一件事:
如果一個地方有厲鬼作祟,道士通過請神的方式叫來關羽,厲鬼一刀切。
我們知道,佛教、道教的神仙體系非常混亂,往往一個神仙就要兼職好多職位,比如趙公明,就身兼瘟神和财神兩大崗位。
所以随着關羽的身份不斷增加,他離成為一些行業的祖師爺,就沒那麼遠了。
(4)
然而,關羽真正成為各行業的祖師爺,和天地會也有一些關系。
我們知道,天地會為了反清複明,最終選擇了關二爺作為主要的祭拜對象,畢竟在《三國演義》的故事裡,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作為一個被官方稱贊的武聖,老百姓祭拜一下,總不會有問題吧?
當時,天地會主要活動區域在四川、湖廣、福建等地區,天地會中兄弟又都來自各行各業的老百姓。大家平日裡統一身份都拜關羽,對外自然要宣稱關二爺是自己的祖師爺,于是漸漸的,關羽就成為了典當行、腳夫、算命先生、香燭、蠶業、絲織、糕點、武财神、豆腐、鹽、剃頭這些行業找祖師爺,也就不奇怪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