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古代追星,最早的莫過于春秋戰國時期,有個叫韓娥的女子要到齊國去,可是走到半路沒有了盤纏,為了解決吃喝問題,決定利用自己唱歌這個一技之長來賺點兒生活費,于是就賣唱換食,以至于人走後歌聲餘韻仍繞梁際,三日不絕。男女老少久久沉浸在優美的歌聲裡,根本就沒有察覺韓娥已經走遠了。
後來人們不顧韓娥走遠,硬是把她追回來,讓她繼續唱,這就演變成後來的“繞梁三日”的典故,也可能是史上最早的追星故事了。不過,繞梁三日可能隻是古代追星的一個小故事,下面說的,可就是古代追星界的大事件了。
熟讀史書的人都知道,中國晉朝有個叫衛玠的人,是個大帥哥,二十七歲那年去都城建業,江東人士紛紛趕來觀看,萬人空巷,圍得水洩不通。由于看的人太多,可能身體有病,心理壓力過大的緣故,衛玠當場死亡,于是就有了“看殺衛玠”的典故。
晉朝的潘安,可謂是一個大帥哥,要形容他怎麼帥,古人常常比喻男子“貌比潘安”來作為對男子容貌最高的稱贊。而要說追逐潘安的粉絲們的瘋狂行為,可以從他每次出行的收獲來看。相傳他每次出行時,婦女們都紛紛結伴到城牆上去看他,就是為了一睹潘安的容貌。
很多婦女更是為之癫狂,在潘安出現時,就向他投擲水果,以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看來古代的追星粉已經有向偶像送禮物的愛好,因此潘安每次出門回來,水果都要用車來載,因此就有了“擲果盈車”一說。
古人不單單是對貌美的人有傾慕之情,對文人雅士或者有識之人,同樣也是瘋狂追逐。 陳師道本來字“履常”,因為崇拜蘇東坡,改字“無己”,意思是為偶像而忘我,眼裡隻有偶像,沒有自己了。再後來,蘇東坡被下放到湖北黃岡,自己在東坡上開荒種地,号為“東坡”,陳師道也跟着改名,号為“後山”。
類似的做法在《太平廣記》裡也有記載:早在唐朝,李白名滿天下,他有個“粉絲”也因之改名叫“李赤”。
曲詞家柳永非常受人們的追捧。當然,追捧柳永的都是歌藝伎,她們個個都想讓柳永為她們作一詞半曲。柳永死後,來追悼的歌藝伎達數千人,這也創了古代追星的一個新高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