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不懂如何和孩子溝通?文:幼子學堂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孩子叛逆不懂如何和孩子溝通?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文:幼子學堂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對于情緒的了解是少之又少,他們在3歲左右的時候,右腦要比左腦更為發達,而右腦掌控的是感性,這也導緻了孩子大多比較情緒化,容易因為一點事情就變得特别的不開心。
準備出門逛街的時候,小婉特别的開心,一直家裡蹦來蹦去的,小婉最喜歡的一件事就是和母親一起逛街。平時母親都比較忙,難得有空抽出來陪小婉逛街,小婉自然開心得不得了。
在逛商場的時候,小雅也是一路連蹦帶跳的,等到了快吃午飯的時候,小婉說想吃冰淇淋,小婉的母親說:“都快要吃午飯了,不要吃零食了,不然等會你就不想吃東西了。”
小婉一聽,不樂意了,說一定要吃,小婉的母親沒有同意。忽然小婉大哭了起來,說自己就是一定要買。小婉的母親有點被吓到了,沒想到自己的女兒情緒變化竟然會這麼大。
其實,如果孩子的情緒教養高的話,那麼他就不會随便的發脾氣,完全不理會父母的感受。而且情緒教養越高的孩子,對于他們人格的養成有着非常大的幫助。
第一: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情緒教養高的孩子,他們的自控能力會比一般的小孩高。人什麼情況下自控力會下降?一般當人出現了負面情緒的時候,他的自控力就會慢慢的下降,負面情緒容易讓人的整個狀态都變差,可如果這個人能夠很好的調節自己的情緒,那他就能更快的恢複過來,同時自控力也得到恢複。
而情緒教養高的孩子,他們可以很好的調節自己的情緒,從而更好的控制住自己,不容易出現失控的場面。
第二:更加理性的對待人生
有些孩子,他們的情緒控制能力較差處理起事情的時候,容易帶有情緒,比如中午難過了,就不想吃飯,父母怎麼和他說都沒用。
而情緒教養高的孩子,則能更加理性的看待事情,不會把過多的情緒帶入進來,同樣是不卡新,但是他就不會說因為不開心所以我不吃飯,這就是在理性的看待事物。
情緒的教養,要從零歲就開始
為什麼說情緒的教養要從零歲就開始了,因為專家們發現還處于嬰兒期的孩子,他們就已經能夠和大人互動了。
雖然他們不懂得說話,可是他們能夠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孩子的第一聲哭聲,便是一次情緒的表達。孩子用哭可以表達很多的事情,比如他想小便了,比如他肚子餓了。
然後在他兩個月左右的時候,他就會開始學會微笑,這種微笑也是一種情緒的表達,可能是表達他的愉悅,也可能是在表達他想受到關注。
在嬰兒小的時候,如果父母的負面情緒過多,将會導緻孩子的整個人的狀态也會受到影響。
第一:引導孩子認識情緒
情緒是千變萬化的,但它并非是怪獸,孩子沒辦法掌控情緒,往往不是因為被情緒這頭怪獸吓到了,而是他的能力還不足以讓他對自己的情緒有一個比較清晰的了解。
因此,父母有義務的幫助孩子認識情緒,了解情緒的方式有很多,不過歸納起來可以分為情緒繪本和情緒遊戲兩種。
情緒繪本:
情緒繪本就是專門用來闡述情緒的,孩子因為大腦發育的原因,他們會具象的東西會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情緒繪本通過把情緒具象化,從而讓孩子清晰的了解到各種情緒都是什麼樣子的。
情緒遊戲:
情緒遊戲需要父母的參與,比如父母扮演一個郁悶的人,然後讓孩子來猜。孩子需要通過觀察人臉的變化,說話的語氣,以及肢體語言的表現來綜合判讀自己的父母此時是怎樣的一個狀态,而這種情緒遊戲能夠很好的讓孩子全方位的了解情緒的真面貌。
第二:幫助孩子正确應對負面情緒
負面的情緒,并非是不良的壞情緒,如果每次孩子難受,父母都和孩子說這樣的情緒是不好的,人應該永遠保持開心,那麼孩子就會故意去壓抑自己的負面情緒,不讓這些情緒得到合理的釋放,有可能導緻孩子變得壓抑和難受。
其實每個人都會有負面的情緒,有負面情緒是很正常的一件事,重點在于你怎麼去釋放這些情緒。比如通過打籃球,通過跑步或者是畫畫等等。
父母需要引導孩子通過以上提到的這些正确的方式來解壓。而不總是讓孩子去壓抑自己。
第三:父母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父母有時候來了情緒,難免會對孩子發脾氣,這是因為受到了踢貓效應的影響,人在受到負面情緒的影響時,容易把這些負面的情緒傳給比自己低一等的人,可能是下屬,還有可能就是自己的孩子。
因此,父母除了引導孩子認識情緒,還應該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學會調節情緒,不随便對孩子發脾氣。
少和孩子講各種大道理,從情緒教養入手,逐步引導孩子,幫助孩子塑造穩定人格。
我是幼子學堂,想要了解更多有價值的育兒資訊,還請關注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