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視野·萬象觀止
劇中康熙追問孝莊太皇太後,想知道國史館裡沒有的真相,父親順治皇帝是亡故還是出家。其實不隻是康熙有此疑問,就算如今現代人也想知道結論,這在曆史學界也有争議是确實存在的。
天下長河劇照
不隻是《天下長河》電視劇,曆年來很多影視作品中,有關清朝時期的人物和内容時,關于順治皇帝的死因和去向都有藝術加工和描述。
順治皇帝正史記載24歲早亡,曆史上關于此事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病故說”、一種是“出家說”。存有争議的内容就是得天花病亡和去五台山出家。那麼就根據傳說和文獻記載,來梳理一下曆史脈絡,還原順治帝的一生,探尋最終結論。
天下長河劇照
順治是怎樣一個皇帝作為大清入關後第一個皇帝,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他的生母就是《天下長河》劇中的孝莊太皇太後。經過一番皇位之争,在多爾衮的支持下,于1643年當時才6歲的福臨在關外登基,次年入關臨朝紫禁城。
順治皇帝
由于順治皇帝年幼,一直由叔父多爾衮作為攝政王主政,直到7年後多爾衮出外射獵時死于灤河,14歲的順治才開始親政。
少年皇帝滿懷社稷,勵精圖治,在大清初年與中原民族大融合做出了一定的貢獻。自己親身研學中原漢族文化,尤其是儒家學說,對孔子的思想基礎的治國理論甚為推崇。
并且号召滿族諸王和大臣學習漢文化,安撫民心,曾親率朝臣行祭拜孔子大典。還敕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倡導“忠孝節烈”。重用并提升漢族官員的官職和權利,整頓吏治而穩定社會。這讓中原天下文人和百姓對于清朝統治有了初步的認同。
順治皇帝和董鄂妃《天下長河》中有一段劇情,康熙在牽馬時,騎在馬上的太後口中提到的那個“姓董的小狐狸精”,說的就是董鄂妃。
天下長河劇照
董鄂妃,内大臣鄂碩之女,進宮後升遷到皇貴妃的速度,可謂曆史罕見。自古皇帝的後宮就很難有真感情和獨寵一說,但順治卻做到了。當時才18歲的董鄂妃已經被冊封為皇貴妃,雖然離皇後就差一步。但是卻受到了順治皇帝的萬般寵愛于一身。
如果不是孝莊皇太後的阻撓,順治皇帝真會為了她而廢後。不過有句話叫“紅顔薄命”,董鄂妃對于順治皇帝的萬般呵護沒有享受多久,體弱多病的她22歲時就香消玉損。
董鄂妃的早亡可以說改變了順治皇帝的一生,一定程度上直接導緻了這位失意皇帝的英年早逝,兩人相繼離開不過才半年的時間。順治 也就有了“不愛江山獨愛美人”的後世曆史評價。
董鄂妃
順治帝“病故說”《清世祖實錄》是記錄順治一生活動的卷宗,關于順治駕崩的記述,書中記載如下:
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一,順治帝“不視朝”,免去群臣朝賀禮儀。同日去太廟祭祀,也指派官員代替自己前往。初二日,順治身體不适。初六日,應當順治親自參加的大享殿禮儀,仍派官員代替前往。同日,傳谕赦免京城内除“十惡不赦”死罪外的一切罪犯。初七日,夜,“上崩于養心殿”。
還有給順治帝起草遺诏的官員王熙曾提到,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順治帝突然于子夜急召他入宮,并說:“朕得了天花,将不久于人世,你要詳細記住我的話,馬上拟定诏書”。
中書舍人張宸在書中寫道,順治十八年正月初四,群臣向陛下請安,得知陛下身染重病。初七夜晚,朝廷宣布大赦刑獄,為皇帝祈福,接着又傳谕民間,不許炒豆、點燈、潑水,這些正是民間為天花患者祈福的風俗。初八早晨,朝會例行取消,隻讓少數重臣摘帽入内。
以上所述順治病故時的記載,可以确認他是得天花而亡的。根據其他記載和記述,還原一下當時順治得病的前後過程。
順治和董鄂妃(劇照)
心愛女人的死,讓這個皇帝沒有了往日的雄心壯志,治理國家沒有動力,整日郁郁寡歡。由于此前已經對佛學有了一些領悟,專心向佛以求寄托,并且剃了頭發,做起了“光頭天子”。
這時的順治已經無力親政。一心想着能夠出宮入廟,當個真正的和尚。但是受于皇家限制不能如願,便讓身邊最寵信的太監吳良輔,去憫忠寺代替自己出家。
1661年,正月初二。順治皇帝去憫忠寺觀看吳良輔出家儀式,當天回宮後的晚上就确診感染天花,随後多日高燒不退。到初七日,立遺诏傳皇三子玄烨繼承大統,就是後來的康熙皇帝。這位年僅24歲的皇帝在這一日,在養心殿駕崩。
而那個鼓動順治皇帝學習佛法的吳良輔,随後也被孝莊太後嚴令處斬了。
得天花的順治(劇照)
順治帝“出家說”順治皇帝推行新政,融合漢族的國策,本來是很好的治國方略。但是多爾衮死後的各方勢力盤根錯節,順治不能充分主導自己的想法,朝中大臣給予的壓力讓他力不從心。
從政的失意,加上董鄂妃的死,讓他徹底崩潰,出家對他說是最好的去向。早在順治十四年,即1657年,順治在身邊太監吳良輔的影響下,開始慢慢研習佛家理論,并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其實順治帝最初的想法,是通過對于中原各種文化和宗教的了解,增加和完善清朝統治的思想,但是沒有想到深陷其中不能自拔,還給自己取個法号名為“行癡”。可見順治皇帝對佛學的癡迷程度,以至于在董鄂妃死後,認為自己看破紅塵,皈依佛門得以解脫。
順治與僧人交流(劇照)
對于順治出家雖然沒有直接的佐證,但是曆史上一些相關的迹象,好像也能說明其中隐藏的事實,比如:
1、清朝學者吳梅村的《清涼山贊佛詩》中,曾經暗示了順治皇帝在五台山出家的事實。
2、康熙初年,孝莊皇太後經常帶着小皇帝康熙到五台山禮佛。為什要去這麼遠的五台山确實令人費解,似乎預示着什麼内情。
康熙五台山尋父(民間傳說)
3、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慈禧太後西逃五台山,寺院裡用的都是皇家使用的精美器具,這不得不聯想到五台山跟順治的關系。
由此來看,當年孝莊皇太後看到每日受着感情和政事雙重折磨的兒子,心有不忍。想着如果眼睜睜看着他就這樣死了,還不如随了他的願,于是瞞天過海讓順治落腳五台山出家,也未可知。
結語:從曆史文獻和各種記述來看,順治皇帝因生天花而病故的可能性最大,而其他相傳的信息和各種迹象,又撲朔迷離的表現着順治和五台山的關聯,作為清朝廷入關後的第一大謎團一直沒有最終的定論。但是順治皇帝在有限的當政時期,為中華大地的民族大融合作出了一定的貢獻,曆史值得肯定。
持續更新請關注
#頭條創作挑戰賽##天下長河征文##影視劇說曆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