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我們或許感覺到地球生命十分孤獨,茫茫宇宙大千世界,從未觀測到地外生命存在的痕迹。當然部分原因是人類的觀測技術以及科技水平限制,可觀測宇宙直徑930億光年,但是人類文明真正能實地探測的甚至出不了太陽系。
其實就拿最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太陽系内八大行星,土星和木星就包含了大量的衛星,加到一起上百顆。有些衛星如土衛六和木衛二,科學家對它們寄予厚望,認為可能存在簡單生命,尤其是木衛二歐羅巴,厚厚的冰層下是深深的液态海洋,或許存在生命。
這是人類目前無法确定的,隻有進行實地探測之後才能得出結論。
按照地球生命生存的經驗,天文學家尋找地外生命也是要求宜居環境,首先天體類型要是岩質的,氣态巨行星無法滿足生命出現的基本條件。其次最好要保證岩質行星的體積和質量适當,可以比地球稍大一些。最後就是大氣層、液态水等等。
宇宙中天體大體上分為以下幾種類型,首先最普遍的是恒星,例如夜空中閃閃的星星,本質上都是恒星。其次是恒星周圍的大行星,例如太陽系内八大行星,除此之外就是小行星、矮行星、衛星預以及一些天體碎片。其中可以支持生命存在并且成就發展的,可能隻有行星以及一些大衛星等。
要想尋找這些系外行星,我們肉眼看不見,隻能通過特定的方式去尋找,2009年NASA發射了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目的是尋找在其它恒星周圍運動的岩質行星,方式主要是通過“淩日現象”,其實道理非常簡單,這些行星會繞中心恒星公轉,就無法避免的通過太陽表面,并且遮擋住太陽總體的光線,如果開普勒太空望遠鏡觀測到恒星亮度周期性微弱變化,那麼就意味着它的周圍存在行星。
此前科學家曾預估過銀河系内恒星總體數量,可以達到2000億顆左右,而和太陽類似的黃矮星數量也不在少數,黃矮星壽命大約100億年時間足夠,同時在生命的前中後期都十分的穩定,這對于周邊的行星來說至關重要。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布最新研究顯示,銀河系中含有3億顆左右适合生命存在的星球,天文學家根據模型推斷銀河系内和太陽亮度質量等都相似的恒星,其中30%甚至是90%重,周圍都存在類似于地球大小的岩質行星。如果按照此前NASA統計出的數據,銀河系内有40億顆左右的恒星,大小量度都和太陽類似。
而按照類地行星存在的概率,天文學家認為銀河系内至少含有3億顆左右适合生命存在的行星。NASA科學家此次公布的研究結論,都是基于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獲取的系外行星數據。
人類尋找系外行星有何意義?
開普勒太空望遠鏡2009年發射成功,2018年正式退役,發現了大量的系外行星,給科學家留下一大筆寶貴财富。而它的繼任者淩日系外行星探測器2018年發射,繼續進行系外行星的探索工作。
人類尋找系外行星,期望可以尋找到那些和地球環境類似的天體,在探尋地外生命的同時,也可以尋找人類的潛在第二家園。
未來人類會放棄地球,移居到新的家園嗎?
目前來看,科學家從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發現的系外行星中,篩選出大約4000個左右的可能宜居行星,無論是和母星的距離,自身的體積等都和地球類似。但唯一的缺點就是都距離地球太遠了,人類目前沒有能力進行實地探測,自然更無法進行移居。
距離我們最近的行星應該是比鄰星-b,這是位于比鄰星周圍的一顆行星,距離我們大約4.22光年。但比鄰星作為一顆紅矮星,它們周圍的行星一般來講都不适合生命生存和發展。
宇宙很大,未來發現的超級地球可能也會越來越多!#科學燃計劃#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