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記者從廣州市水務局獲悉, 近日,廣州市大沙河碧道項目先後榮獲2022年國際風景園林師聯合會(IFLA)“洪水和水資源管理類榮譽獎”和2022年度廣東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獎。
大沙河位于廣州市荔灣區,全長5.2公裡。大沙河碧道長1.1公裡、總面積12萬平方米。主要建設内容囊括了水安全提升、水生态建設、水環境治理、水文化傳承、完善便民服務設施五大方面,用“繡花功夫”融入海綿城市發展理念、連通斷頭人行路、補種本土綠植、新增碧道标識系統、完善救生設施等。
大沙河碧道按照荔灣區内河湧20年一遇的堤防達标建設标準,充分保留大沙河原有堤岸結構,并進行生态化堤岸改造。通過增設救生設施80套、河湧警示标示53個、清理大沙河行洪通道内的雜物及垃圾約130平方米,整治大沙河流域支渠、支湧排水通道3處,着力保障行洪通道暢通,鞏固提升大沙河水安全。
同時,項目建設進一步鞏固大沙河水環境治理成效,通過荔灣區排水單元達标創建工作,施工前充分排查河湧周邊生活污水及農業污染源,确保實現污水不進入河湧。同時補種耐水及淨水能力強的再力花、美人蕉等水生植物350平方米,并充分運用海綿城市的理念,利用綠地、植草溝、石材、雨水花園、透水瀝青路面等提升碧道對雨水徑流的吐納、儲存和淨化水體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大沙河碧道水環境。經委托第三方檢測單位對荔灣區大沙河水體進行測評,大沙河目前整體水質已達到Ⅳ類水質标準。
大沙河碧道的設計建設結合海綿城市發展理念,兼顧水安全與水環境,将河湧水岸整體作為一個大的海綿體,在地形設計上充分考慮坡度對徑流的影響,讓雨水向河道彙流不外排。
海綿設施建設包括5975.04平方米可下滲的透水瀝青慢跑道,提高場地下滲率;營建濕地灘塗2910.58㎡,種植本地耐水濕植物,提高對雨水的淨化能力,降低地表徑流對河道的污染;結合入口設計雨水花園1201.01平方米,晴天供人們玩耍嬉戲,雨天可以調蓄雨水,降低雨水峰值河道行洪壓力。最終實現了大沙河海綿功能與水安全保障并存,兼顧“安全、生态、景美”。
大沙河碧道建設還充分傳承發揚一河兩岸龍舟競渡水文化特色,保留周邊村民沿用至今的龍船塢,結合大沙河碧道标識系統,打造大沙河龍船文化科普展示标識牌,向居民群衆宣傳大沙河龍舟文化曆史及嶺南傳統民俗文化。
“沙溪龍船景”是在荔灣區乃至廣州市内屬聞名的民間龍舟比賽之一。民間廣泛流傳着“沙溪龍船飛甘快,老龍龍船用繩拉”的說法。自1963年農曆五月初六龍溪沙溪村舉辦第一屆龍舟景起,迄今已有60多年。
現今沙溪龍船景已升格為荔灣區龍舟邀請賽,列為“荔枝灣·新西關”民俗文化活動——“五月五,龍船鼓”系列之一。每逢端午期間,村民就像過年一樣,村内熱鬧非凡,處處揚起龍舟鼓的聲音,大人下水賽龍舟,小孩在岸上觀看,食龍船飯等,成了端午節“龍溪沙溪龍舟景”的亮麗風景。
此外,大沙河碧道建設将巡河通道與漫步道、慢跑道、騎行道結合,挖掘碧道濱水經濟帶建設理念。
改造後的大沙河碧道漫步道成功串聯人流量大的廣佛地鐵龍溪站與荔灣花鳥魚蟲市場、東西部扶貧協作市場等荔灣鄉村振興重要消費節點,拉動居民群衆進入市場休閑消費熱情,進一步提升居民群衆的幸福感與獲得感。
大沙河碧道還建設并投入運營了大沙河碧道黨群服務驿站。驿站以黨建為引領,以智能一體型裝配式的服務驿站為基礎,搭建滿足居民群衆使用智能販賣機、公廁、共享充電寶、共享寄存箱、醫療箱等公共配套服務的優質平台。
【南方日報、南方 記者】 鄭慧梓
【通訊員】 趙雪峰
【作者】 鄭慧梓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