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内覺察
回歸本源
良言一句暖三冬,惡語傷人六月寒。
語言的力量,大到我們難以想象。
有的時候一句無關緊要的話,可能對于他人來說就是噩夢。
說話三思,不僅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一種對自己的内在要求。
言為心生
心念決定語言
常聽人說,自己是一個心直口快的人。
說到心直口快,有的人能感受到真誠,有的人能感受到刁難。
不管處于什麼樣的前提,這說明說話者本身是欠缺思考的。
語言,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境界。
能好好說話的人是值得尊敬的,好好說話蘊含着對自我的自制。
尤其是在有情緒或者一些問題發生的時候,一個人如果能夠冷靜并且平和地說話,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能力。
有人說我控制不住自己語言上的嚴苛,但我的心是好的。
一個人如果在說話的時候,每一次都快言快語,缺少冷靜斟酌,很容易就會說出欠妥的語言。
語言實際上映射着我們的内心。
不管我們有意還是無意對他人冷嘲熱諷的時候,觀察自己的心,就會看見自己的心念。
也許有嫉妒、有憤怒、有羨慕,不管起了什麼樣的念頭,自己知道還是不知道,都會影響語言的變化。
在語言方面,要謹言慎行,三思而後開口。
不能因為自己心直口快而讓他人理解包容自己,要知道,欠妥的語言,也許就會傷害到他人。
三思是對自己的約束,對自己心念的覺察,也是對他人的尊重。
用善意的心
理解他人的不易
有這樣一句古話:“知人不必言盡,言盡則無友;責人不必苛盡,苛盡則衆遠。”
了解一個人後,不需要把話都說盡,這樣的話會失去。
責備他人的時候,不要太苛刻,否則就會遭到遠離。
很多事情過猶不及,都在于“度”,如果我們不能掌握“度”,就會失去一些什麼。
當你看見一個人手足無措的時候,不需要拆穿他,可以給他善意。
有一個小孩子,因為着急穿了一雙破的襪子,到了學校以後,同學指着他說,你的襪子破了好大一個洞。
這個孩子,接下來連續幾天,每天都要換不同的襪子,來證明自己有很多襪子。
這是孩子的方式,對于成人呢,也是一樣的。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展現的是體面的自己,當我們看到了他人的尴尬,不說破,就是一種善。
我們看到了他人的困境,給予一定的善意,看透而不揭穿。
給予他人體面,就是給予自己體面。
這裡的體面,不是身份地位,而是對一個人尊嚴的尊重。
如果我們快言快語拆穿了他,就像打了他一巴掌,他會痛,我們也會痛。
真正聰明的人,知而不言,言而不盡,這是一種難得的品質。
帶着善意的心,能夠理解他人的不易,就會在語言上有所收斂。
對他人寬容
每一次寬容都是放過自己
《增廣賢文》中寫道:“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意思是,對待自己要嚴格,對待别人要寬容。
隻要是人都會犯錯,對于他人所犯的錯誤,我們盡可能地給予最大的包容。
過去的事情不要反反複複地提,這種情況在親子關系,親密關系中很常見。
對方做錯了事情,點到為止,事情過去就過去了,我們給予寬容,寬容意味着這個事情已經翻篇了。
有的人喋喋不休地反複說,有的人可能當下過去了,但會在下一件事情出現的時候,又翻出上一件事情。
這都意味着,我們沒有真正的包容,放不下對方的問題。
如果我們控制不住,總是要苛責他人,這說明我們内在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自己來解決。
得饒人處且饒人,饒人就是在饒自己。
我們饒不了人,意味着我們内在有一個放不下的不滿意的自己。
當我們意識到這個問題後,再慢慢地修正,就會有所改變。
點到為止,是一種智慧。
給他人空間,讓他人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成長。
心念影響語言,修正内心,三思而後開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