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湖北百湖之市魚米之鄉

湖北百湖之市魚米之鄉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4 08:30:36

湖北,号稱千湖之省,古楚國之舊地,轄區湖泊密布,水網縱橫,自古被稱為“魚米之鄉”。然而,湖北三大名魚名震中華,大米聲名卻不為人知。那麼問題來了,湖北是憑什麼被稱為魚米之鄉呢?

湖北百湖之市魚米之鄉(湖北憑什麼被稱為魚米之鄉)1

黃毛粘稻米

經高人指點,說一首孝感的民諺中可能藏着這個問題的答案,這首民諺在當地古老相傳:黃毛粘,兩頭尖,一人吃飯兩人添。那麼到底什麼是黃毛粘?又是否能從這段民諺中找回古楚失落的米之魂魄呢?讓我們一起尋找問題的答案。

黃毛粘稻谷

在湖北的各大超市,櫃台上最顯眼的地方,擺放的都是東北大米,沒有看到黃毛粘的身影。近幾十年來,北米南下,早已封王,除江浙一帶大米可以自保以外,其他南方米均是潰不成軍,而中國之南,泰國香米又遠渡重洋而來,迅速割據一方,所謂魚米之鄉,米字幾乎要被從頭上摘下。作為曾經的米之王地,湖北到底有沒有一款大米能做定海神針?

市面上難以找尋,我們就開始查閱當地文獻資料。資料上隻有簡短的記載黃毛粘,王地之米,得天獨厚,芒種播,立冬收,六十年代後逐漸絕迹。資料上的描述,令人好奇,得天獨厚的王地之米,是萬萬不可能輕易消逝在曆史的塵埃當中。我們加大搜索力度,走訪了更多的群衆,終于得到了一條有價值的線索:黃毛粘找吳稻長。

最後我們發現,吳稻長在孝感農業界人人知曉,曾在北京工作,是一名小有成就的律師,已經擁有優越的生活,但為了心中的理想,他放棄了一切,毅然投入不被人看好的農業事業中。吳稻長原名吳斌,稻長隻是熱愛他的朋友給他起的一個昵稱,自古名劍配英雄,那好米自然就要配稻長了。

湖北百湖之市魚米之鄉(湖北憑什麼被稱為魚米之鄉)2

黃毛粘稻米

幾度輾轉,我們聯系上了吳稻長,他聽說我們的來意後發出了爽朗的笑聲,随後我們獲得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吳稻長的香潤生态農業基地,就種植黃毛粘稻米。吳稻長邀請我們前去基地一觀,我們便迫不及待的出發了。

在黃毛粘稻田邊,我們見到了吳稻長,如同他精心種植稻谷一樣,吳稻長的身上仿佛也帶着陽光的氣息。吳稻長指着碧綠的稻田向我們介紹了關于黃毛粘的一切。

湖北百湖之市魚米之鄉(湖北憑什麼被稱為魚米之鄉)3

吳稻長

黃毛粘起源于楚地,古老稻種,生長期較長、成熟期較晚,芒種播種,立冬收割。口感兼具籼稻和粳稻的特色,米質結實,米脂濃厚,口感極佳。隻有在孝感地區,才能确保其生長條件,成熟後才能擁有最好的口感。生長周期長達一百五十天,讓每一粒香米都充分吸收大地精華。孝感全年日照總時長超過1800個小時,降雨量超過1000毫米,充足的日照和水分帶來的是纖細瑩潤的外形和沁人心脾的大米之香。宋羅公升詩《嘗稻》有雲:楚稻中秋熟,珠玑碗面浮。

但與黃毛粘優異品質相對的是稀有的産量,黃毛粘過去畝産僅400餘斤,是真正意義上的珍稀之米。這也是為什麼60年代黃毛粘一度絕迹的最大原因。而黃毛粘最終能夠保留下來,也有一段曲折的傳奇故事。

湖北百湖之市魚米之鄉(湖北憑什麼被稱為魚米之鄉)4

湯儉民老師

上世紀八十年代,香稻育種專家專家湯儉民老師在孝南農業局工作,當時的局長李友豪将一個發黃的牛皮紙信封交給他,信封上寫有“1964年10月黃毛粘”字樣,裡面裝的是僅存的幾束黃毛粘的谷穗,李局長握着湯老師的手囑咐,千萬要保藏好這些稀有稻種,不要讓黃毛粘在荊楚大地上絕迹。

接過稻種後,湯老師每年都會少量種植一些黃毛粘稻米,不讓這種稀有稻米絕種,并進行改良培育,直到2013年吳稻長從北京回來,才在湯老師這裡了解到黃毛粘的故事,這才帶來了黃毛粘的新生,兩人攜手合作,湯老師負責改良育種,吳稻長負責規模化有機種植生産,辛勤的汗水終于獲得了回報,黃毛粘種植産量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口感更加香甜,曆經半世紀之久,黃毛粘香米終于重見天日。

湖北百湖之市魚米之鄉(湖北憑什麼被稱為魚米之鄉)5

故事終于告一段落,而問題還在,憑什麼湖北能被稱為魚米之鄉?

我們走前,吳稻長請我們吃了一頓黃毛粘。飯香撲鼻,我和同事們當然是吃個痛快,我剛吃完了一碗,正準備再添上一碗,一回頭,看到我的兩個同事已經先我一步站在廚房了。我的腦中立馬響起了那首古老的民諺:黃毛粘,兩頭尖,一人吃飯兩人添。原來這首民諺描述的就是現在場景!

故人誠不欺我,隻要湖北還有黃毛粘這樣的好米在,那麼魚米之鄉的米字,就可謂是名副其實了!

湖北百湖之市魚米之鄉(湖北憑什麼被稱為魚米之鄉)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