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給孩子的急救知識培訓

給孩子的急救知識培訓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1 19:15:38

給孩子的急救知識培訓?來源:今晚報黃金假期 賦能成長 ,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給孩子的急救知識培訓?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給孩子的急救知識培訓(急救技能是孩子的)1

給孩子的急救知識培訓

來源:今晚報

黃金假期 賦能成長

暑期意外傷害高發 青少年應多儲備自護自救互救知識

急救技能是孩子的“必修課”

連日來,本報持續推出“黃金假期 賦能成長”專欄系列報道,受到廣大讀者的關注和好評。暑假是兒童青少年意外事故高發期。相對于小學生,中學生在年齡、體力、心智等各方面已初具自護自救互救的潛能,家長可以在假期着重培養這個年齡段孩子的應急處理技能,讓他們在自己或家人、朋友遇到緊急情況時,能夠采取最恰當的措施。

暑期意外傷害高發

2017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全球兒童安全組織曾聯合發布《中國青少年兒童傷害現狀回顧報告》。報告顯示,我國每年有5.4萬餘名兒童死于意外,意外傷害是導緻我國0歲至19歲青少年兒童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暑假期間意外傷害發生相對較多。

今年暑假剛剛過半,各地均有兒童青少年溺亡、交通事故、墜落、燙傷、摔倒骨折等意外傷害發生。因為工作繁忙,暑假期間絕大多數家長無法實現對未成年人的24小時看護,而年齡大一些的中學生活躍性較強,獨自或與同學朋友外出的自由度較大,導緻監護難度增加,風險提升。如果孩子安全意識淡薄,沒有應急知識儲備,不具備一定的應急技能,面對意外情況時就會缺乏自救、施救能力。

市民梁先生的兒子亮亮(化名)上初中二年級,前幾天和同學踢球時不小心扭傷了腳。一起踢球的幾個孩子都不懂急救常識,故沒有采取任何措施。亮亮回家後,腳踝已經腫得像饅頭一樣,到醫院檢查發現腳部骨裂。“我覺得現在不少孩子缺乏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梁先生說,他計劃在假期後半段重點培養孩子的應急處理能力,“放假前,學校都會教育孩子要注意安全。我們家長也應負起責任,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識,指導孩子掌握一些應急處理技能。”

急救技能應從小培養

除了應對自身可能發生的意外傷害,如果家人或他人突發疾病、意外急需救援,孩子們會應對嗎?“我的孩子隻會打急救電話,但不懂怎麼急救。”很多家長無奈地說。

本市公益志願者馬凱曾從事應急救護培訓的志願服務。他介紹,意外事故、突發疾病幾乎每天都在發生,但多數群衆不懂得急救常識。去年,教育部和中國紅十字總會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學校應急救護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把應急救護知識納入學校教育内容。小學階段,重點開展安全教育和應急避險知識科普宣教;中學階段,掌握基本應急救護知識技能,培養自救互救和自我保護能力。現在,已經有不少學校開展了應急救護走進校園的實踐活動。

在家庭教育中融入應急救護知識同樣重要。“應急救護教育從青少年抓起,從小培養急救意識和能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也是國際通行做法。孩子們多掌握自護自救互救方面的知識,一旦遇到危險,既能保護自己,也能在他人需要幫助時會幫助、能幫助、敢幫助,對家庭穩定、社會和諧都有貢獻。”馬凱說。

這些應急技能适合中學生

天津市紅十字應急救援救護服務中心主任潘森介紹,防溺水、遇到他人溺水如何正确處理,燙傷處理方案,氣道異物梗阻應急處理,地震、火災等應急避險逃生,防踩踏,交通事故處理,止血包紮固定搬運等技能,都是适合中學生掌握的應急救護項目。

針對不少家長不知道該如何培養孩子應急救護能力的問題,潘森表示,家長可以在網絡上搜索相關的知識,與孩子一同上“網課”;或者讓孩子積極參與社區、公益組織、紅十字組織的應急救護培訓和相關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感受學習急救知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漸掌握現場救護技巧。

有的家長擔心孩子救人後反被訛詐。對此本市律師齊佳表示,民法典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在對他人實施應急救護前,可先請路人用手機拍攝視頻,或請路人作證,留存好證據,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糾紛。此外,如果學生遇到意外事故,比如交通事故,要注意拍照留存證據,留下對方的車牌号、聯系方式等,并及時報警,維護自身權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