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産在鄭國執政20多年,推行了全面的改革,取得了明顯的成績。據《史記》記載:“子産為相一年,豎子不戲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賈;三年,門不夜關,道不拾遺;四年,田器不歸;五年,士無尺籍,喪期不令而治……”這些話的意思是:子産執政一年,遊手好閑的人不再輕浮嬉戲,老年人不必手提肩扛着重物,兒童也不用下田耕種。兩年以後,市場上買賣公平,不預定高價了。三年過去,人們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四年以後,農民下工不必把農具帶回家了。五年以後,士人無需再服兵役,遇有喪事則自覺地舉行喪禮。這形象地說明了子産的政績。
子産講解政策
據《左傳襄公三十年》記載,子産推行改革之時,一些人曾經很不理解,不僅反對,而且還咒罵過子産,當時就流傳着一首歌曲:
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疇而伍之,孰殺子産,吾其與之!
這歌的大意思是:計算我的家産而收财物稅,丈量我的耕地而征收田畝稅。誰要殺死子産,我來參加,我來幫助!
三年以後,鄭國人又唱起了另一首歌:
我有子弟,子産誨之;我有田疇,子産殖之,子産而死,誰其嗣之?
這歌的大意是:我有子女,是子産教育的;我有土地,是子産開辟的。子産死了,誰來繼位?
子産去世的時候,鄭國人悲痛異常:青壯年人都痛哭失聲,老年人像孩童一樣地哭泣,他們都說:“子産離開我們走了,老百姓将來依靠誰啊!”大家都由衷地懷念他,贊頌他。
子産塑像
紀念子産的子 祠園
對子産,孔子是非常崇敬的。他評價子産說:“子産有四種君子的品德:他自己的行為謙遜莊重,事奉上級嚴肅而謹慎,他養護人民有恩惠,役使人民符合正義,符合情理。”
這段話是孔子對子産的評論,是贊揚他的為政之道和君子之風。子産在治理國家中能很好地處理對自己、對上級、對百姓的各種關系,使各種關系都很和諧。無怪乎清代曆史學家王源贊頌他為“春秋第一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