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毛筆書法,首先要學習執筆,大書法家蘇轼說:“執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
一般常用的執筆方法是唐代書法家陸希聲總結的五指執筆法擫、押、鈎、格、抵。執筆法的要領是:指實、掌虛,管欲直,腳放平、胸與桌沿有一拳距離。
古人關于執筆的論述頗多,總結起來,有指法、腕法二大類。指法者,即上述五指執筆法,腕法者,就是讓筆管垂直于紙面(并不是指筆管在運筆時永遠與紙面保持垂直狀),随筆勢的往來,前後左右,提按起伏,始終持之以正,這樣就能做到筆勢圓活了,腕法不正确用筆就會僵死。
下面我們詳細說說執筆的要點。
指實:手指執筆時要握實,外側四指要相互靠攏,密實而不松散。
掌虛:執筆時掌心要虛空,無名指和小指都不要貼到掌心,要像手心裡握有雞蛋。大拇指和食指間的虎口要張開,這樣,運筆就能穩實而靈活。
掌心虛手勢去下:
腕平:是指手腕與桌面要平行。康有為說: "欲用一身之力,必平其腕,豎其鋒。”
腰背直:就是身子要正,這樣用力才勻衡,寫字才端正。
腳放平:這樣才能心平氣和,而且能把周身之力很自然地運用到筆端。
執筆高低合适:執筆的高低是指從筆管下端筆根與筆管相接處到執筆的無名指第一節指背頂着筆管的切點的距離。
擫:用大指上節内側壓住筆管;
押:用食指對應大指,夾住筆管;
鈎:中指上節将筆管鈎住;
格:無名指背頂住鈎向裡的筆管,使之直立;
抵:小指頂着無名指,以為輔助。
執筆的高低要根據字體的類别、大小和筆管的長短而定,筆管一般長約五寸,一般來說,寫小字執筆要低些,筆管無名指抵筆處離筆頭一寸左右;寫中楷或大字,執筆要高一些,約二寸左右;寫大楷和草書筆管要再執高一些,約三寸左右。執筆越高,回旋的幅度就加大,更便于揮運。但過高了,下筆飄浮,寫字無力。
"初唐四家”之一的虞世南在《筆髓》一文中說: "筆長不過六寸,提管不過三寸,真一,行二,草三。”
下圖為三種執筆高低方法:
①這是寫小字時候的執筆方法,執筆的手接近于筆毫,這樣執筆的力量容易達到筆端。
②這是寫中楷字時的執筆方法,執筆位置适中。
③在寫大字或寫行草書的時候,執筆的位置要高一些,可以根據需要靈活掌握。
除此之外,還有撚管法和提鬥法,也是常用的執筆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