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選擇市場上各式各樣的理财産品時,總會碰到一個詞:年化收益率。買P2P、買餘額寶、買基金、買銀行理财,不懂這個詞怎麼行!
但是,你真的懂“年化收益率”嗎?先看兩個小故事。
故事一:
有一天鄰居張阿姨找到我。
張阿姨:小星啊,你不是學金融的嗎?
我:是啊是啊!
張阿姨:我買了10000元銀行半年期的理财,說好的年化收益5%,結果到期了我隻得了250塊利息!銀行都是騙子!
我:我算算啊~~250塊,是啊,是250啊~~~~我是說利息确實應該是250塊。
張阿姨:5%不應該是500塊嗎!
我:不是啊,因為投資期限隻有半年,所以要按半年計息,就是250塊。
張阿姨:不是年化嗎!怎麼又按半年計息了!銀行都是騙子!
我:……
故事二:
有一天,樓下李大叔找我。
李大叔:小星啊,你不是懂金融啊,你來看看我買的基金。
記賬與儲蓄是理财的開始
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釋,年化收益率的意思是:把當前收益率(日收益率、周收益率、月收益率)換算成年收益率來計算的,是一種理論收益率,并不是真正已取得的收益率。
年化收益率=[(投資内收益 / 本金)/ 投資天數] * 365 ×100%
年化收益=本金×年化收益率
實際收益=本金×年化收益率×投資天數/365
當然,大家不是來聽小星讀百科的。
年化收益率要關注兩點。
一是年化,二是比率。
首先來看年化,年化的意義,在于把不同周期的理财産品,統一為一個相同的周期——年。
市面上有很多不同期限的投資産品,有短期的,例如三個月,六個月等,有長期的,三年、五年的。
不同的産品有不同的宣傳口徑,為了比較這些不同期限的産品,我們需要把周期統一換算成年。
然後,我們就要進行比較了,比較的方式,就是看當周期都拉平為年時,收益和本金的比率。
例如:一個兩年期的理财産品,10000元到期獲得了1000塊收益;另一個三個月的理财産品,10000元到期獲得了200塊收益。
前者的年化收益僅為5%,而後者的年化收益高達8%。
有了年化收益率這個工具,是不是比較起來方便多了呢?
2
年化收益率和實際收益率
風險和收益一定是共存的
對于開頭張阿姨的故事,她的憤怒就來自,把年化收益率和實際收益率混淆了。
年化收益率隻是幫助你理解産品收益的一個工具,并不是産品的真實收益。
對于不滿一年的産品來說,實際收益肯定是低于年化收益率的。當然,期限超過一年,實際收益肯定高于年化收益。
小星有一個朋友,号稱股神。
我記得他從10年就開始炒股了,去年大牛市,賺了200%成功逃頂,每天得瑟的不行。
但是他從10年到15年的5年時間内,都是虧損的,其中11年,12年虧的還特别厲害。去年的收益抵上過去5年的虧損,其實賺的并不多。
我默默算了一下,他的年化收益率其實大概也就5%的樣子,跟買銀行理财的大媽差不多。
學會算年化收益率,你至少可以戳破那些人在朋友圈中的裝的逼。
3
年化收益率和預期年化收益率
做好資産配置 不再迷信專家
我們在選擇理财産品的時候,更多的時候,會看到年化收益率前面,有着“預期”兩個字。
這是什麼意思呢?
簡單的說,市面上的理财産品,風險不同,收益也不同。
那些低收益的産品,風險也低,收益比較穩定。比如銀行理财,P2P,貨币基金等,實際收益基本等于預期收益。
但是對于那些高收益的産品,特别是股票類的基金,收益并不穩定。有的股票型基金,預期收益10%,結果來了一輪大牛市,直接翻倍了都有可能。當然在市場情況不好的時候,甚至有可能損失本金。
高風險高收益的理财産品,其預期年化收益率是公司綜合産品本身、市場環境、投資方式等等方面,給出的一個預期值。
産品的實際收益會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很難準确達到預期的收益率,忽高忽低是最正常的現象。
開頭李大叔的故事,就在于他混淆了預期收益率和實際收益率。
真的希望李大叔沒有贖回,現在回頭來看那個時點真的是市場的一個相對低點啊。
對于那些買了非保本型的理财産品的投資者,這兩個概念一定要分清啊。
有的同學問小星了:那李大叔的産品,預期收益10%,最低都跌到3%了,這正常嗎?
我的回答是:正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