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工作中,你是不是經常遇到沒有發票的各種收據呢?這讓很多财務萌新感到苦惱~
發票是稅前扣除的常見憑證,但不是唯一的扣除憑證哦!符合規定收據其實也可以作為稅前抵扣的依據哦~
小五整理了沒有發票也可以稅前扣除的幾種情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500元以下零星支出
企業向個人(不包括個體戶)采購,單筆不超過500元;企業聘請個人提供臨時服務,單次不超過500元,此時,需要取得一張個人開具的收款憑證,即隻需收據就可以入賬并稅前扣除。
需要注意的是,收款憑證應載明收款單位名稱、個人姓名及身份證号、支出項目、收款金額等相關信息,才能稅前扣除。
政府等相關單位開具的票據
除了發票之外,财政監制的票據也可以作為原始憑證入賬。比如政府、事業單位、公立醫院等收取費用時開具的票據,就屬于财政票據。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收據都需要有财政部或省财政廳的監制章,并且有收費單位票據專用章,才能作為稅前扣除憑證的。
未履行合同的違約金
企業因合同無法按約定履行而支付的合同違約金,由于合同并未履行,經營業務也未發生,因此不屬于增值稅應稅行為,支付方可以憑借與對方簽訂的協議、賠償協議以及對方開具的收款憑證進行稅前扣除。
境外支出
企業從境外購進貨物或勞務發生的支出,以對方開具的發票或者具有發票性質的收款憑證、相關稅費繳納憑證作為稅前扣除憑證。
比如,企業跟境外機構發生業務往來,對方會開形式發票、付款通知書,或者是買東西服務的小票,那這種就是境外收據了。
企業内部費用
企業發放困難補貼、交通通訊補貼、高溫補貼、午餐補貼等貨币性福利時,可以計入職工福利費,以收款憑據和附件資料入賬,不需要提供發票。
需要注意的是:稅前扣除這類費用時,需要附上公司的相關文件、員工簽字的福利費發放名單以及現金付款清單和銀行轉賬憑證等。
無法取得發票
還有一種最常見的情況,企業本應取得而未取得發票、其他外部憑證或者取得不合規發票、不合規其他外部憑證的,若支出真實且已實際發生,應當在當年度彙算清繳期結束前,要求對方補開、換開發票、其他外部憑證。
補開、換開後的發票、其他外部憑證符合規定的,可以作為稅前扣除憑證。
費用分攤表
按照現行規定,企業與其他其他(包括關聯企業)共同承擔費用,可以采用分攤表作為稅前扣除憑證。
例子:A公司和B公司共同租用C企業廠房,A和B沒有單獨電表,C物業對供電公司支付電費,然後轉售給A和B。C物業公司收到A和B電費後開具分攤表,A和B根據分攤表在稅前扣除。
以上7種常見的“收據”,都可以作為稅前扣除憑證。除此之外,你還知道哪些支出,不用發票也能扣除呢?歡迎在評論區探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