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文化中,“桃”是一個很神奇的存在。
“桃”有很多美好的寓意,深得百姓喜歡。過年要貼桃符,壽星公抱着個大桃子,神仙們吃的仙果主要是仙桃,就連桃木劍都能辟邪……
古代文人們,就更喜歡桃了,寫了無數題詠桃花的詩文,傳世佳句也是多不勝數。
關于桃花的文章,最著名的當屬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其實,《桃花源記》是《桃花源詩》的前言,或曰序。雖然《桃花源詩》也寫得很好,但最終還是《桃花源記》的名氣更大。
再說詩。查詢某詩詞搜索庫,含有“桃”字的古詩詞竟達4289首之多。
最早在《詩經》裡,就有《木瓜》、《何彼襛矣》、《桃夭》、《小毖》、《抑》、《園有桃》等6首詩涉及桃字,其中“投我以桃,報之以李”(《抑》)、“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桃夭》)都是千古名句。
除了陶淵明,魏晉南北朝的曹植、阮籍、鮑照等人也都寫過桃花的詩。
到了唐朝,關于桃花的詩就更多了,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寫過關于桃花的詩,王維還把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改成了《桃源行》:
李白《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山中問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間。”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高蟾《上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雲栽。”
劉禹錫《玄都觀桃花》:“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裡桃千樹, 盡是劉郎去後栽。”
劉禹錫《再遊玄都觀》:“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王維《桃源行》 :“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古津。”“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這其中,最有名的非崔護的愛情故事《題都城南莊》莫屬: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到了宋朝,王安石和蘇轼都寫過關于桃花的詩句,但最打動人的還是黃庭堅的《寄黃幾複》。
王安石《元日》:“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蘇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黃庭堅《寄黃幾複》:“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但在所有關于桃花的古詩詞中,我最最喜歡的,還要數唐寅的《桃花庵歌》。
桃花庵歌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隻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複日,花落花開年複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事,酒盞花枝隐士緣。
若将顯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閑。
世人笑我太瘋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估計很多人是在周星馳電影《唐伯虎點秋香》裡第一次聽到這首詩,但電影裡并不是瞎編的。這首詩似乎都是用的都是白話,然而意境深遠,是唐寅詩中之上乘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