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重慶兩江新區行遠小學的學生們在課後服務時間上舞蹈課。劉暢 攝
鄭州師範學院附屬小學的學生們在課後服務時間自主閱讀。窦晶晶 攝
■聚焦課後服務高質量發展系列報道(四)
在推進課後服務工作中,課後服務師資配置問題是焦點和難點。目前從各地的實踐來看,學校教師是課後服務的主力軍,也是課後服務質量的決定性因素。如何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參與課後服務?如何在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的同時也減輕教師工作負擔?如何統籌多方資源共同做好課後服務?厘清這些問題是推動課後服務良性發展的關鍵環節,也是推動“雙減”政策落地的現實需求。
要正視課後服務“主力軍”負擔過重的現實
各地實行課後服務以來,學校普遍反映作為“主力軍”的教師負擔明顯增加。由于不少學校課後服務師資缺口比較大,大多數學校都是利用本校的教師資源開展相關課後服務延時課程,很多教師在校工作時間明顯高于原來的8小時工作制,特别是班主任、骨幹教師與學校管理幹部更是如此。課後服務的教師工作權責和邊界不清晰,過長的工作時間,導緻教師工作壓力過大。
課後服務一定程度上擠壓了教師的休息時間,加劇了教師的角色沖突,使得教師在家庭和工作之間更難以達到平衡。學生課後服務多元需求對教師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教師不僅要滿足對學生的看管這一基本需求,更需要科學設計豐富的、高質量的課後服務内容,針對性地開展活動,并提供專業化指導,這對教師也造成了新的壓力。
還有一些學校,在課後服務經費、資源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下,化激勵為懲罰,如與崗位晉升、評優評先挂鈎,要求教師義務參與課後服務或直接攤派任務。這種做法忽視了教師的自由選擇權,忽視了他們參與課後服務的情緒情感和價值追求,導緻部分教師對課後服務持有消極态度,産生了抵觸與倦怠情緒。
在學校教育中,教師與學生是統一體。當教師工作負擔過重,不僅他們的專業知識、教學能力處于透支狀态,其教育視野、教育格局都會受影響,過重的工作負擔還會制約教師的專業自主性,降低教師對工作的滿意度和職業的幸福感,削減教師職業的吸引力。因此,也很難培養出有精神格局的學生。教師過重的工作負擔,也會損害身心健康,弱化自我效能感,這不利于教師專心從教,會影響教育質量的穩步提升。因此,要想課後服務高質量發展,必須解決好教師工作負擔過重問題,必須像關注學生學習負擔一樣,高度關注教師的工作負擔。
調動和激勵教師參與課後服務是關鍵
學校作為課後服務政策的執行單位,要為課後服務質量和水平負全責。教師是影響課後服務質量的核心要素,高質量的課後服務需要高素質的教師團隊來支撐。課後服務的質量和水平由教師決定,教師為課後服務的課程設計、作業設計、課業輔導、活動組織等負責,教師的工作直接關系課後服務的質量和效益。所以,為教師參與課後服務創設良好的工作環境,調動和激勵教師參與課後服務工作成為關鍵。
參與課後服務帶來教師工作量的增加、休息時間減少,可以采用适當補償原則,對參與課後服務的教師在經濟報酬、職稱評聘等方面進行傾斜,以實現教師的實際損失與收益的平衡。對于參與課後服務的校内教師,學校應根據授課時長、學生人數重新進行績效工資測算,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同時,優化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方案,充分考慮教師參與課後服務的因素,确保課後服務經費主要用于參與課後服務教師和相關人員的補助,提高教師積極性。隻有教師的付出得到了肯定和合理的待遇,才能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确保課後服務水平的提升。
學校還要積極探索實施個性化的彈性工作制度,保護教師合法權益。雖然“雙減”政策已提出學校可統籌安排教師實行“彈性上下班制”,但具體實施制度還需學校綜合學生參與課後服務的時間與教師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實際需求進行制定,以真正保護教師享有休息權等合法權益。各地圍繞“彈性上下班制”的落實有諸多做法值得借鑒。比如,有的學校就為班主任、額外承擔興趣小組教學的教師安排了每周彈性坐班半天的措施,這兩類教師隻要在協調好課務和學生管理的情況下,通過在線上提交審批,就可以申請兩小時外出假。當教師精力充沛、精神需求得到滿足、有時間進行自我提升時,最大的獲益者還是學生和學校。
學校還要賦予教師課後服務課程設計的自主性,發揮教師的創新力,尊重其主體性和創新性。在課後服務課程建設過程中,教師可以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課程意識自然而然轉化成創新實踐的動力,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多樣、更為生動鮮活的學習體驗。例如,教師将社團活動課程化,可以減少活動的無序性,提高社團活動的效果。教師還可以突破常規課程的自我設置,不斷為學生創新課程服務形式,使課後服務課程更加生動、有趣味,增加課程的體驗感、陌生感、新鮮感,從而赢得學生和家長的認可,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教師的獲得感增強了,其參與課後服務的熱情自然會大大提升。
統籌多方資源,共同做好課後服務
課後服務不是權宜之計,而是全面育人的有機組成部分。學校需要站在立德樹人的高度,科學統籌、合理安排課後服務師資,厘清課内與課外的界限,破解難為之困,尋找平衡點,統籌社會、家庭等多方資源,共同做好課後服務工作。
就學校内部而言,在課後服務推進過程中,一些學校把壓力主要放在了班主任等部分崗位或部分學科教師身上。對此,各校要綜合考慮教師崗位職責、學科專業和實際工作量等因素,公平、合理地分配教師及工勤人員的任務。教育管理部門必須考慮合理配置學校專任教師與非專任教師的比例,并在非專任教師中明确職員、教輔人員與工勤人員的最低比例。當下,一些學校探索建立AB崗制度,方便參與課後服務的教師應急調整、交替輪崗;還有一些學校配備了副班主任,合理界定正副班主任職責分工及相關待遇,統籌做好班級管理工作,避免因彈性上下班産生班主任缺席班級管理問題。這些做法都值得借鑒。
學校要充分利用網絡場域下的線上資源和課程服務,實現課後服務的個性化。“雙減”政策提出“做強做優免費線上學習服務”,進一步拓展課後服務的空間範圍。以信息技術與大數據為特征的線上教育資源,為教師突破教育時空的局限、促進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提高課後服務質量和水平提供了更多便利。後疫情時代的課後服務,教師應該充分借助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教育契機,實現課後服務的智能化與定制化,将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内容有機融合,更好地實現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标。
為了解決課後服務師資短缺問題,還要積極統籌社會資源,吸納更多社會專業人士參與課後服務,實現課後服務教育人員的多樣化。現實中,學校教師提供的課後服務無論是種類上還是質量上,都難與校外機構相比,對此,可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向第三方培訓機構采購課後服務課程,也可以與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等社會機構共同開展合作。這種做法一方面可以緩解教師參與課後服務的壓力,另一方面也能真正提升課後服務質量,滿足學生的需求。
同時,學校還可以根據學生需求和課程設置需要,聘請專業院校教師、退休教師、體育教練、文藝科普工作者、能工巧匠、“非遺”傳承人、家長講師團成員、大學生和社區志願者等社會各界人士參與校内課後服務。比如,可以充分激發中小學生家長在加強家校合作方面的參與意願,努力開辟多種适宜的途徑,吸納其充實到課後服務團隊中,為家長創造直接參與課後服務機會的同時發揮家長協同作用,實現家校共同參與、協同管理。
(作者系北京市海澱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
《中國教育報》2022年06月15日第5版 版名:校長周刊
作者:吳穎惠
本文來自【中國教育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