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最好的,期待他們未來至少能夠超越自己,而這些表現形式通常又在于鼓勵孩子追求學業上的成功方面。這本來就沒什麼不對,但是在過度追求高分的過程中,我們卻似乎背離了我們原本想要孩子“成為怎樣一個幸福的人”的初衷。
臨床心理學家麗莎·達莫爾(Lisa Damour)表示,成年後的幸福感與學業學術成就其實并不是強相關的,而更多的是“人際關系的質量,目标感和感覺到自己擅長和感興趣做的事”。
如何教孩子同理心臨床心理學家達莫爾說,那些有責任心的特征包括同理心,它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更好的人際關系,更加關懷同伴和誠實。 根據《良好的開端》早期學習的說法,“同理心是一種鼓勵孩子寬容和接納,以及促進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态的能力。”要在您的小孩心中建立這一重要價值,請嘗試以下五個技巧。
一、模仿的移情行為
作為父母,您是孩子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老師。您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會看到您做什麼,她也會學習着做。 讓她看到您對親戚,朋友,鄰居保持同情心和寬容之心。而且,當您看到她的模仿行為時,别忘了稱贊她的進步和努力。
就像微博一位寶媽描述的:
最近家裡來客人多,寶寶也有見陌生人的機會,表現的非常害羞愛笑,也很會和大人們互動會主動模仿大人的動作和發音。感覺一下子長大了似的。原來父母的溫柔、慈愛、熱情并富有同情心都會影響到寶寶——深深感受到孩子的感受~真好
二、父母積極創造能激發孩子同理心的機會
父母不要隻是等待孩子主動模仿自己了才注意到自己的行為,才加以糾正和引導,相反,父母需要提供更多機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友善。例如,要求她幫助照顧或輔導她的小兄弟姐妹或堂兄弟姐妹寫作業,教他們生活小技能,讓她和他們協商解決玩伴中的小沖突,并向親戚和朋友寫一些問候的郵件或制作卡片。
鼓勵孩子走出家門 交往的技能隻有在與人交往中才能學會。走出家門,廣交朋友。讓孩子去找夥伴玩,邀請鄰居家的小孩子、同班同學來家做客了。
三、談談感受,經常互動交流
一個孩子天生就具備理解自己感覺的能力,這能力同樣是理解别人的感覺的重要的第一步。(就像有過愛的體驗的人,更擅長于去愛别人一樣。)父母在陪伴的過程中,經常和孩子進行交流感受,這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情感語言”,并在交談過程中,逐漸明白要多站在别人的立場上多多考慮他人的觀點。
這一點很重要,年幼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問題這種體驗,對于沒有過多人生經驗的他們來說,并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所以父母的陪伴、交流,就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幫助孩子理解重大的心理情緒活動,譬如大起大落的心情體驗是如何發生,如何控制的。
僅僅和孩子交流感受是不夠的。您還需要讓孩子有機會親自去體驗它們,例如憤怒,沮喪和失望。告訴孩子這些起起落落的情緒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可以幫助她學習如何處理它們,以及如何在身邊的朋友也經曆這些情緒的時候,理解他們,同情他們,幫助他們。
五、使用故事角色扮演,類似話劇扮演的方式,讓孩子嘗試擁有角色的代入感
書是向孩子介紹不同情緒的好方法。在與小孩一起進行睡前閱讀時,選擇閱讀一些能夠解決各種情感問題的故事,讓孩子多聽多看多體會。在講完一段故事時,激發孩子去角色思考,例如:“在A和B打架後,您如何A會怎麼想?B呢?他們為什麼會彼此誤會?如果他們想避免誤會,就該如何?”懂了這些,孩子的同理心将會被逐步培養。
正因為我們存在于世間,真的需要愛,需要通過不同的關系來獲得愛。那麼,通過同理心,我們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别人、懂得如何去愛别人。而通過愛别人,我們自己也會變得更好、更完整。父母把孩子引入同理心品格培養的大門,孩子将會一生受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