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滴滴出行宣布,從4月10日開始,滴滴快車将引入“分時計價”模式和新計費标準,非高峰時段出行價格有優惠。同時,将起步價調整為13元,目前滴滴快車起步價為10元。
另外,滴滴根據數據獲悉,北京地區不同時段快車打車的成功率不同,成功率最高的時段為10點至17點,平均成功率在83.2%;最低為21點至23點,平均成功率僅為54.1%,接近一半的用戶叫車需求無法被有效滿足,供需明顯失衡。
基于以上細分時段的打車成功率分析,滴滴快車将施行“分時定價”策略,通過下調裡程費,10點至17點的訂單特别是中長距離訂單的費用将有較為明顯的下降。早晚高峰期和夜間的時長費則略漲,并将夜間時段的範圍提前2小時,涵蓋打車成功率最低的21點至23點,從而提升運力,疏導緩解出行需求。
對于滴滴此次漲價,應該說是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内。
原因在于在北京,滴滴快車必須是京籍京牌,車輛還要符合新政對于軸距以及排量的要求,司機還要通過網約車考試才能上崗。
按照新政細則标準,在北京,幾乎95%以上的滴滴快車不符合标準,滴滴不得不停止對這些車輛派單,導緻可以進行服務的滴滴快車數量減少。快車數量減少,導緻供不應求,漲價也就順理成章。
另外,大量的滴滴快車不能接單,對于滴滴而言就是一筆巨大的損失。因為巨大的訂單以及營收都是滴滴快車撐起來的,滴滴快車數量減少,直接影響滴滴訂單量以及營收,為了彌補訂單減少帶來的營收損失,滴滴隻有通過漲價,提高客單價來彌補因訂單量減少帶來的損失。
最主要的是,長期以來,滴滴都是在培育市場,為了讓用戶從出租車往轉網約車上轉移滴滴一直都是采用低價運行補貼用戶和司機的方式。為了與其它網約車争奪用戶,滴滴更是通過打折、送優惠券的方式排擠其它網約車。由于長期低價以及補貼運營,導緻滴滴燒錢嚴重,不能實現盈利。
如今,滴滴已經成為市場的巨頭,在收購優步中國之後,滴滴已經多次漲價,為得就是盡快實現盈利。
但是,對于用戶而言,其已經習慣了低價,滴滴多次漲價,目前幾乎與出租車無疑,又因為車輛減少,導緻叫車困難等待時間長,導緻不少用戶紛紛回歸地鐵或者出租車,這對于滴滴而言并非一種好現象。
所以,滴滴也将未來發展目标放在國際市場以及自動駕駛上。在年前,滴滴轉變國際化戰略,從原先得資本技術出海将會變成服務出海,通過獲得更多得海外地區市場,來提高營收增加利潤。
另外,其還在矽谷設立研發中心,發力自動駕駛技術,采用與UBER類似得政策。
滴滴營收主要都是依靠訂單,而訂單營收的70%歸司機所有,如果用自動駕駛汽車取代部分司機。那麼,訂單的收入都将歸滴滴所有,等于降低了滴滴運營成本。這是滴滴發展自動駕駛技術的主要原因。
不過就目前來看,UBER無論是在海外市場還是自動駕駛技術上都要優先滴滴很多,滴滴未來在海外市場與UBER競争,其勝算的把握很小。而且,UBER的自動駕駛汽車已經開始路測,滴滴的自動駕駛汽車還沒有雛形,即使再一次展開補貼戰,UBER 的運營成本也将遠低于滴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