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地質學家章鴻钊彙編的《古礦錄》,“以行省為經,以朝代為緯”,全面整理注釋了兩漢以來各類史書中華夏大地的礦産位置,其中提到戰國時期的磁山就是指南針的發源地,在今天河北邯鄲市武安縣。
指南針的前身是司南,古人用來辨别方向的器具。《管子》載:“山上有磁石者,其下有金銅。”《呂氏春秋》九卷精通篇有載:“慈招鐵,或引之也。”人們在磁山上發現磁鐵礦,久而久之發現磁石吸鐵、磁石有指向性。
經過曆朝曆代的研究,指南針終于應運而生,在古代中國多用于軍事、占蔔、看風水以及定位等方面,而流傳到國外用于探險、航海等領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推動世界殖民地的幫手。
1、按磁針偏向記載:指南針最早記載于北宋科學家沈括的《夢溪筆談》。
王振铎教授認為,指南針真正出現的時間應該是宋代,“自周末至李唐,古人所稱述之‘司南’或稱‘指南’為一種辨别方向之儀器,其物便于攜帶及測驗,宛如指南針之用矣。”
大意是從周代末到李唐王朝,無論是司南還是便攜的指南器,都真能稱之為指南針的過渡階段,因為這一千多年尚未有關于磁偏角的記載。直到《夢溪筆談》出現“微偏東”類似的文字注釋。
2、按司南的曆史演變記載:指南針最早出現在唐朝,在北宋得以發揚光大。
西晉的太子太傅丞崔豹曾著《古今注》,其中提到“蝌蚪,蝦蟆,(青蛙)子也,一名懸針,一名玄魚。”古代學者考據這是司南“從勺到針”的過渡樣式,在南北朝時期确實出現過懸針與方向盤搭配使用的記錄。
中國科學技術史專家潘吉星,在王振铎教授和英國科學技術史專家李約瑟的觀點基礎上,推斷出指南針源于唐代。憑借唐代堪輿中出現的水羅盤證據,重新梳理了指南針的發展脈絡和發明時間,“晉南北朝開始對司南作技術改進,而在唐代後期完成從司南向羅盤的轉變,北宋人享受這些技術成果并使之發揚。”
3、在三星堆玉器上出現指南針,将中國指南針發現史追溯到伏羲時代。
上古文獻中曾提及,是黃帝發明了指南車,但未有實物為證。直到四川三星堆遺址發掘以來,考古學者在出土的玉石器裡發現了指南針的原型,隻不過是玉石雕琢,無法轉動,有可能是祭祀崇拜活動中的象征。
憑此暫且不能斷定指南針在上古時代出現過。
三星堆玉石司南
時至今日,戶外旅行、徒步、登山等野外活動盛行,指南針廣泛普及為戶外運動愛好者指引方向,畢竟在偏遠地區萬能的導航也可能起不了作用,地圖和指南針很關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