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日語中月份别稱的由來

日語中月份别稱的由來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30 13:09:25

  「弁當 べんとう」的由來 日語中月份别稱的由來(雷說日語弁當)(1)

  日語「弁當べんとう」的意思相當于漢語的“盒飯”。而在漢語中也引進了日源詞“便當”。

  中國自南宋時期就有“便當”一詞,“當”讀輕音,是“方便”“簡單”“容易”的意思。這個詞傳到日本之後,起初在日文中沿用中文“方便”“簡單”的原意。但是,後來表記發生了變化,寫成了「便道」「辨道」「辨當」等。後來,根據這個詞的本來意義,将其用于攜帶食物用的容器,取名為「辨當箱」,即我們說的“飯盒”。

  據說,作為盒飯的「辨當」一詞的使用是在鎌倉時代出現的,而作為容器,「辨當箱」一詞的登場是在桃山時代。

  日本很早就有使用「弁當」的習慣了。在那以前,把裝飯的容器叫做「破子破籠(わりご)」,這是一種用柏木薄闆做成的飯盒,内有隔闆,并有蓋子,用于攜帶食物。在平安時代也出現了類似的「幹し飯(ほしいい)」等。

  在日本為什麼使用了「弁當」二字呢?

  有學者是這樣解釋的:「便所」一詞源于佛教,意思是“在室内(不在室外)大小便的方便的地方”。以前,日本的便所曾經稱作「厠(かわや)」「禦不浄(ごふじょう)」「閑所(かんじょ)」「雪隠(せっちん)」等等,盡可能避開「便」的字眼。所以,在「便當」一詞的使用上,有意避開「便」,最初使用了「辨當」。後來漢字簡化為現在的表記「弁當」。

  「弁當」在日本立足之後,又出現了「駅弁」「空弁」等詞。

  「弁當」一詞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就傳入我國,由于“便當”與「弁當」在中文裡發音相同,又有“方便用餐”之意,所以又稱之為“便當”。可以說,這個詞類似“經濟”“社會”“民主”等詞,都是從中國傳到日本,在日本賦予了新的概念之後,又傳回了中國。

  在英語中也有“bentou”一詞,無疑是日源外來詞。

  中文方便之意的“便當”讀 biàn dɑng,“當”是輕音;盒飯之意的“便當”在實際的使用上都說成:“biàn dāng”。可是在《現代漢語大辭典》中标音為“biàn dàng”。

  順便介紹一下:根據『日本大百科全書』(小學館)對「弁當」一詞的解釋,織田信長在安土城為了便于給衆多的人發放食物,當時把食物裝到了簡單的器皿之中,意思是「當座を弁ずる」(解決當下)。所以,後來稱這種簡單的器皿為「弁當」,解釋中并沒有提及源自中國。

  平安時代是日本古代的一個曆史時期,日本官方稱呼也可稱做平安京時代,平安京時期,平安時期。從794年桓武天皇将首都從奈良移到平安京(現在的京都)開始,到1192年源賴朝建立鐮倉幕府一攬大權為止。

  鎌倉時代、かまくらじだい,1185年—1333年,是日本曆史中以鐮倉為全國政治中心的武家政權時代。始于1185年(文治元年)鐮倉幕府成立,終于1333年幕府滅亡,經曆149年。

  桃山時代(1585-1603)是日本豐臣秀吉統治的時期。上承戰國時代,下啟江戶時代。是中世紀向近代的轉型期。因秀吉居住在伏見城,附近山上有桃樹而得名。

  關注【雷說日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