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端午節粽子美食拍照發朋友圈

端午節粽子美食拍照發朋友圈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30 13:31:20

  端午節粽子美食拍照發朋友圈(唐博微課我們的節日)(1)

  端午節粽子美食拍照發朋友圈(唐博微課我們的節日)(2)

  端午節粽子美食拍照發朋友圈(唐博微課我們的節日)(3)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五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

  2006年5月,端午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09年9月,端午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成為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中國傳統節日。

  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慶賀端午的活動。不知小夥伴們對端午節了解多少呢?

  關于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比較常見的如:

  紀念屈原說

  在戰國時期的楚國,有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詩人、政治家——屈原。他提倡“美政”,内舉賢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受到楚國貴族的排擠诽謗,終因讒言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國都。屈原親眼目睹故國淪陷,心如刀割,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于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羅江自盡,以身殉國。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後世為紀念投江殉國的屈原,就有了傳承至今的端午節。

  紀念伍子胥說

  伍子胥,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攻入楚都郢城。吳王阖闾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自刎而死。夫差令取子胥屍體裝在皮革裡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上古的原始信仰、天文曆法、人文曆史等多重文化因素,蘊含着深邃豐厚的文化内涵,在傳承發展中又雜糅了多種民俗為一體,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習俗内容或細節上的差異。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民俗活動之一,在中國已有1500多年的曆史了,現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異常哀痛,紛紛湧到汨羅江邊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他們争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迹。後世每年五月五日冀望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軀體。

  端午節粽子美食拍照發朋友圈(唐博微課我們的節日)(4)

  2.包粽子

  粽子,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慶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現,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粽子成為端午節慶食物。很多人愛在粽子裡包紅棗,諧音為“早中”,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端午食粽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端午節粽子美食拍照發朋友圈(唐博微課我們的節日)(5)

  3.佩香囊

  佩香囊也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香囊内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可做成各式形狀。香囊在古代還作為一種保命吉祥的象征,小孩佩香囊,有避邪驅瘟之意,多用于襟頭裝飾。

  端午節粽子美食拍照發朋友圈(唐博微課我們的節日)(6)

  4.挂艾草

  艾草作為一種草本植物,在端午節具有辟邪的象征意義。将艾草挂在門上,祈福家人身體健康,好運随身。夏季蚊蟲較多,艾葉散發一種獨特的香氣,也有驅趕蚊蟲的功效。

  端午節粽子美食拍照發朋友圈(唐博微課我們的節日)(7)

  5.飲雄黃酒

  “飲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舊時,每逢端午節,不少地區都有飲雄黃酒以驅疾除病的習慣。民俗約定要在這一天飲艾酒、菖蒲酒、雄黃酒,以禳毒除病。

  端午節粽子美食拍照發朋友圈(唐博微課我們的節日)(8)

  端午詩詞選

  《乙卯重五詩》宋·陸遊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端午即事》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裡外。丹心照夙昔,鬓發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端午日賜衣》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意内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唐博館藏話端午

  《屈原》

  端午節粽子美食拍照發朋友圈(唐博微課我們的節日)(9)

  《屈原》雕塑——潘紹棠

  唐山博物館藏

  這件雕塑作品《屈原》。陳列在唐山博物館C館館藏藝術品展廳,是由潘紹棠先生創作并捐贈的。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出生于楚國丹陽秭歸(今湖北宜昌),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屈原是中國曆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被譽為“楚辭之祖”。屈原作品的出現,标志着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獨創的新時代 ,其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

  雕塑作者潘紹棠,别名範蔭遠, 河北唐山人。擅長雕塑、美術史論。1948年考入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1952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代表作有《先驅者》、《希望之光》等。

  《橘頌》

  端午節粽子美食拍照發朋友圈(唐博微課我們的節日)(10)

  《橘頌》——蔡雲

  唐山博物館藏

  這幅畫作陳列在唐山博物館C 館館藏藝術品展廳,由蔡雲畫、黃均題字。《橘頌》是戰國時期楚國大詩人屈原的作品。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詠物詩,表面上歌頌橘樹,實際是詩人對自己理想和人格的表白。全詩可分為兩部分,前十六句為第一部分,緣情詠物,重在描述橘樹俊逸動人的外美;後半部分詠物抒情,轉入對橘樹内在精神的熱情讴歌。此件館藏書畫由賈靖宏先生捐贈。

  賈靖宏筆名淩寒,1933年出生于樂亭縣大黑坨村。賈老出身書香世家,曾拜張伯駒為師學習書法和詩詞韻律,是原新華社高級記者、《半月談》編輯。

  DUAN WU

  端午到·粽飄香

  這期唐博微課就介紹到這裡

  歡迎大家持續關注

  在端午小長假來臨之際

  恭祝您和家人端午安康

  端午節粽子美食拍照發朋友圈(唐博微課我們的節日)(11)

  端午節粽子美食拍照發朋友圈(唐博微課我們的節日)(12)

  來源:唐山博物館

  編輯:袁會

  審核:彭良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