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杜甫的詩在何時出名

杜甫的詩在何時出名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8 20:12:37

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24歲的杜甫漫遊齊趙,此時的杜甫年輕氣盛,意氣風發,充溢着自信與豪情。他“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整日以嘯歌打獵為事,而他的詩也顯得豪情萬丈,潇灑飄逸。這年,他來到齊魯大地,看到巍巍矗立的泰山,寫了著名的《望嶽》詩。

《望嶽》詩,是杜甫現存最早的詩之一,其中充滿蓬勃的朝氣,自信的豪情,與杜甫後來的“沉郁頓挫”風格有着明顯的不同。《唐詩快》評價此詩“可以小天下”,而仇兆鳌更是誇贊此詩“氣骨峥嵘,體勢雄渾,能直駕齊梁以上”。

這首詩為何獲得如此高的評價?它在詩法技巧上有哪些特異之處?杜甫在詩中又貫注了怎樣的感情?且聽王和尚細細道來。

杜甫的詩在何時出名(少年杜甫的豪情壯志)1

△ 王和尚讀詩:杜甫《望嶽》詩雄視百代

一、《望嶽》題目有何講究?是律詩還是古體詩?

先看題目。這首詩的題目《望嶽》一實一虛,“望”為虛,“嶽”為實,即全詩圍繞泰山,以“望”字為全詩之題眼,寫出層層“望”意。詩中20字,句句寫望,并且此“望”卻層次分明,可稱為全詩的脈絡主線。

作者為何要寫“望”呢?因為東嶽泰山,在齊魯大地傲然聳立,在千裡平原上顯得突兀雄峻,其氣勢足以驚人,有俯瞰大地,傲視群山的王者氣度。孟子曾說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就是因為泰山雖不如其他“嶽”高峻,卻挺拔雄奇,堪稱“五嶽之首”。而杜甫詩寫“望嶽”,正是對泰山這種王者氣度的描摹。

再說下這首詩的體裁。從中二聯來看,這首詩對仗工穩,很像五言律詩,但不符合律詩的格律要求,并且押上聲“筱”韻,因此是一首五言古詩。但杜甫自小“讀書破萬卷”,受其爺爺杜審言律詩的影響,因此在對仗方面極為用心,故而寫出對仗工穩的句子。

杜甫的詩在何時出名(少年杜甫的豪情壯志)2

△ 王和尚讀詩:杜甫《望嶽》詩雄視百代

魏晉南朝的“齊梁體”詩,是唐朝近體詩發展的前身,這種詩雖然不符合律詩的聲律要求,在對仗和用字上卻極為講究。這為杜甫以後五律和七律大放異彩,開拓詩域深度和廣度,奠定了基礎。

二、如何描寫泰山?杜甫詩給出絕佳範例

下面逐字逐句分析,這首詩的妙處。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杜甫對巍峨的泰山,提出疑問:泰山是怎樣的呢?你看它青蒼高峻綿延在齊魯大地。起句就扣準“望”字,寫出泰山的兩個特點,其一是高峻綿延,其二是青蒼之色,這兩點是對泰山一個總體輪廓性的描繪,這一聯大處着筆,筆力雄渾,勾畫出泰山莽蒼蒼的氣勢。

要注意,“岱宗夫如何”,筆勢平緩,好像作者在尋找詞彙來形容泰山,但是沉吟良久之後,突然發出感慨“齊魯青未了”,由于上句的蓄勢,這句就如長江大河噴湧而出,從而寫出泰山聳峙齊魯大地的壯闊之感。

“未了”,可見泰山之蒼翠綿延,足有千萬裡之勢,一眼看不到邊。這樣的視角,特别适合遠觀之景,泰山遠遠綿延,橫亘在齊魯大地,勢如長龍,讓人贊歎不已。

杜甫的詩在何時出名(少年杜甫的豪情壯志)3

△ 王和尚讀詩:杜甫《望嶽》詩雄視百代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第一聯寫泰山之綿延廣闊,而這一聯則是寫泰山的雄奇高峻。天地造化把所有的精華與瑰麗都集中在泰山之上,泰山聳峙入雲,将天地都分為明暗兩塊,向陽的一方明媚光亮,而背陽的一方則昏暗不明。

“造化鐘神秀”,是一句感歎之語,是杜甫對泰山瑰麗之景的由衷贊賞。天地如此慷慨和多情,把天地精華都傾注在泰山之上,雖然是虛寫,卻給讀者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特别是“鐘”字,将泰山寫成天地鐘愛的“寵兒”,拟人化的表達更讓泰山占盡天下風光。

“陰陽割昏曉”則屬于帶有誇張性的實寫,極力寫出泰山之高峻,高到能将天空割為兩半。“割”這個字,寫出泰山犀利如刀,更突出泰山的氣勢的挺拔雄峻,這個字形象生動,并且新奇而富有力度。可見杜甫“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詩風,在早期已露端倪。

杜甫的詩在何時出名(少年杜甫的豪情壯志)4

△ 王和尚讀詩:杜甫《望嶽》詩雄視百代

而從“望”字來看,這一聯則是近望之景,其視角是作者站在山腳下,仰望泰山,故而才發出“造化鐘神秀”的感歎,也能看到“陰陽割昏曉”的奇景。所謂的“高山仰止”,就是此意。

三、借泰山抒發豪情,寫出杜甫雄視天下的昂揚自信

前兩聯都是作者“望”泰山,其主角乃是“泰山”,在下兩聯,作者的行蹤開始出現,詩的主角也轉化為作者,主要寫作者對泰山的主觀感受。

“蕩胸生層雲,決眦入歸鳥”,從視角來看,這時作者已經登上泰山山腰,看到飛鳥高飛,雲海蒼茫。這一聯的刻畫更為細緻。站在山腰,看到雲氣翻湧,激蕩着作者的胸懷,而飛翔的鳥兒迅捷淩厲,好像要沖到作者的眼眶之上。

值得注意的是,“生”字,寫出雲海翻騰的動感,并且有雲氣彌漫,連綿不絕之意。看到如此奇景,作者的心胸豁然開朗,襟懷一暢,有一種飄飄欲仙,禦風而行之感。雲海翻湧的動卻是緩慢的,而“決眦入歸鳥”,卻顯得迅捷有力。這既是“動靜相宜”的映襯筆法,也是“大小相對”的細節刻畫。雲大而鳥小,雲靜而鳥動,搭配得相得益彰。

杜甫的詩在何時出名(少年杜甫的豪情壯志)5

△ 王和尚讀詩:杜甫《望嶽》詩雄視百代

并且“決”字很有力度,鳥飛得很快,好像要撞裂作者的眼角。這種誇張的手法,正寫出作者神色飛動,啧啧稱奇的内心感受。并且要注意,“蕩胸生層雲”,乃是由内而外來寫,雲好像從胸中傾瀉而出;而“決眦入歸鳥”,則是由外而内來寫,鳥兒從外撞入作者的眼中,這樣更使得全詩結構緊湊,層次豐富。

“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是全詩的結尾,乃是虛摹想象之詞。第三聯筆力生動,氣象萬千,俗筆于此,或許會繼續刻畫下去,但是杜甫卻不這樣。他陡然結束上文的細緻描繪,而從虛處着筆,可謂奇峰突起,将詩情宕開一筆,更顯得搖曳多姿。

作者站在山腰,看到如此奇景,怎麼能不繼續登上山頂,觀看更加壯麗的山河呢?作者由此發出感歎:一定要努力登上山頂,去看一看群山在泰山面前俯首稱臣的奇景。其中“會當”是一定要之意,寫出作者的雄心壯志,而“一覽”則有飽覽之意,想象出登上山頂睥睨天下的自信之情。

杜甫的詩在何時出名(少年杜甫的豪情壯志)6

△ 王和尚讀詩:杜甫《望嶽》詩雄視百代

要注意“一覽衆山小”,也是“望”,但是這種“望”乃是想象之“望”。想象得如此具體和超拔,自然就給讀者留下無盡的想象空間。而作者的少年英氣,滿腔豪情,也就自在其中了。

四、《望嶽》隐含杜甫什麼情懷,值得後人敬仰與膜拜?

這首詩看似寫景寫山,但其中蘊含着作者年少輕狂,自信豁達的豪情。這時的杜甫剛過弱冠之年,對前途未來充滿信心,對山河大地都保持着浪漫的欣賞之情,故而他的詩也如泰山一般蒼勁超拔,充滿着雄視天下的豪情氣概。

少年的杜甫充滿壯志豪情,比如他寫馬則“骁騰有如此,萬裡可橫行”,他對詩,則“氣劘屈賈壘,目短曹劉牆”,他寫自己的志向則是“緻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這時的他就像一隻展翅高飛的鳳凰鳥,胸懷天下,神遊四海,昂揚奮發,目空一切。

杜甫的詩在何時出名(少年杜甫的豪情壯志)7

△ 王和尚讀詩:杜甫《望嶽》詩雄視百代

此時時的杜甫飽含自信與豪情,才能寫出“望嶽”這種磅礴萬鈞,雄視百代的好詩!

聲明:本文系由滄浪讀詩會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轉載請告知,不告而轉,維權到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