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手工制作豆面燈

手工制作豆面燈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2 06:21:07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宋祖鋒

在即墨區東部沿海一帶,每年元宵節前家家戶戶都有捏制豆面燈的習俗。這不僅寄托着人們濃厚的鄉情,也蘊含着對美好生活的祈盼,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人壽年豐。

手工制作豆面燈(三百年傳承漁家文化)1

2月25日,在即墨區田橫島省級旅遊度假區潘家村,50多歲的王秀雲正在家中捏制豆面燈面塑。威風凜凜的騰龍、栩栩生威的老虎、金光熠熠的彩鳳……在王雲秀的身旁,擺放着各種各樣的豆面燈面塑。

手工制作豆面燈(三百年傳承漁家文化)2

“我從9歲就跟着父親學習做豆面燈,到現在已經40多年了。”王秀雲說,所謂豆面燈,就是用黃豆面捏成形态各異的面塑,面塑頂端或背上捏一小碗,内插一纏繞棉絮的山草棍做燈芯,倒入豆油,在正月十五元宵節晚上點燃面燈,放在屋内及院落不同位置,或送到祠堂供奉先人,祈求新一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比如龍鳳呈祥燈,祈求平安;小鳥代表五谷豐登、大吉大利;荷花聖人燈祈禱保佑家人小孩平平安安。

手工制作豆面燈(三百年傳承漁家文化)3

手工制作豆面燈(三百年傳承漁家文化)4

制作豆面燈最複雜的就是塑形,王雲秀拿起一塊的醒好的豆面,根據不同造型将豆面分成大小不一的面塊,然後雙手反複揉捏,直到面澤光潤後開始造型,方寸之間揉捏塑形,經過30多分鐘後,一個栩栩如生的老虎面塑呈現眼前。王秀雲制作豆面燈的手藝在十裡八疃也是小有名氣,每年從正月初三開始,她家開始制作面燈,每天能制作50個不同造型的豆面燈。她制作的豆面燈形體逼真、樣式繁多,深受消費者喜愛,許多顧客都是慕名前來購買。

手工制作豆面燈(三百年傳承漁家文化)5

據悉,即墨區沿海島裡漁家人在元宵節當天中午都會擺放好精心制作的豆面燈,等到正月十五傍晚點亮面燈,一直放到正月十六才會收起來,然後再等到二月二配着蔬菜一起炖炒,成為可口的佳肴。

手工制作豆面燈(三百年傳承漁家文化)6

在即墨沿海漁村,正月十五元宵節制作豆面燈的習俗已經傳承300多年,成為當地漁家文化的典型代表。近年來,随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美好生活的不斷追求,豆面燈的品種越來越豐富多樣,從最初的幾種逐漸發展到現在的上百種,螃蟹、大蝦、八帶、比管魚、扇貝、琵琶蝦等島裡特色海鮮也被制作成了豆面面塑。伴随着時代變遷,一盞盞豆面燈成了即墨島裡一帶漁家文化的獨特标識。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