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王晶邀請周星馳拍一部電影,以客串的身份出演。
起初,周星馳不是願意,後來礙于情面才肯來,卻開出了一天200多萬片酬的天價。
雖說當時的星爺值這個價,而且王晶也願意給,但是兩人這次合作非常不愉快,最終不歡而散,從此再也沒有合作過。
據“向太”陳岚對媒體透露,周星馳隻客串6天,卻收了1500多萬。
至于兩人為何鬧翻,至今依舊是個謎。
但是,從兩人合作的軌迹中,不難看出一些端倪。
粗略估計,王晶和周星馳總共合作了12次。
兩人配合親密無間,創造了不少驚人的票房成績。
首次合作是是1990年上映的《賭俠》,最後一部是1999年上映的《千王之王2000》。
從合作無間,到形同陌路,剛好是兩部賭片。
然而随着時間的推移,兩人的創作理念出現了很大的分歧。
王晶拍電影毫無克制,隻要能夠賺錢,其他的都不看重。
而周星馳對電影有着更深的熱愛,也有更大的野心。
所以,從90年代中期開始,兩人的風格相去甚遠。
王晶一直不斷重複着自己的作品,就像是流水線作業一般。
而周星馳表演風格越來越收斂,試圖通過喜劇的方式,表達更深層次的内涵。
所以,最後兩人難免會漸行漸遠。
而《千王之王2000》這部電影,就是周星馳和王晶分道揚镳的開始。
很顯然,王晶拍這部電影的意圖很明顯,就是想捧張家輝,甚至想讓他成為第二個周星馳。
于是請來周星馳,就是為了給他撐場面。
起初,王晶告訴周星馳,自己有個電影要拍,想請他過來客串一下。
美其名曰請星爺過來客串,實際上是讓他給張家輝當配角。
雖說周星馳不太情願,但還是答應了下來。
隻可惜,王晶的别有用心,最終卻功虧一篑。
電影的前半段,張家輝淪為了一個工具人,為周星馳的出場做好鋪墊。
而後半段,即使周星馳刻意收斂的鋒芒,但依然是全片最大的焦點。
在我看來,王晶失算的地方,是對兩個角色設計出了問題。
周星馳飾演的“黃獅虎”,技藝高超、運籌帷幄,是個典型的主角人設。
反觀張家輝飾演的“梁寬”,都像是個“小醜”式嘩衆取寵的角色。
而且不同于周星馳飾演的那些“小人物”,無法引起觀衆情感上的共鳴。
正因為如此,令周星馳沒想到的是,自己客串了6天的戲份,硬是被王晶剪成了主角。
而張家輝也被星爺掩蓋了光芒,在這部電影中更像是一個配角。
于是《千王之王2000》也被影迷戲稱為:不是周星馳主演的周星馳電影。
另一方面,與周星馳同時期的電影《喜劇之王》相比,《千王之王2000》的思想性幾乎為零,娛樂性還算合格。
在開拍前,王晶試圖想讓《千王之王2000》達到無厘頭的喜劇效果,事實上也做到了。
而《喜劇之王》電影,最大的感受就是時而輕松、時而沉重。
所以,從娛樂性和思想性兩個方面看,《喜劇之王》同時兼具兩者。
而《千王之王2000》隻有後者,但也不夠出彩。
說實話,其實不得不承認,王晶的眼光的确夠準。
張家輝确實是一個可塑之才,但他并不是能夠成為第二個周星馳的合适人選。
說到底,張家輝不太适合演喜劇。
所以,綜上所述,理念的不同,才是周星馳和王晶分道揚镳的重要原因。
從周星馳後期的電影中,也能看出他的用心。
《大話西遊》、《喜劇之王》、《少林足球》、《功夫》這些經典電影的誕生,才真正奠定了他“喜劇之王”的地位。
在我看來,盡管《千王之王2000》當年獲得了1900多萬的票房,但是這樣的成績,也難掩背後的尴尬。
而張家輝曆經多年的不溫不火,在沉浸許久後決定轉型。
從此,香港影壇失去了一個喜劇演員,但是卻出現了一個影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