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高校輿情工作的問題與對策?來源:【華聲在線】鄭茜,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淺析高校輿情工作的問題與對策?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來源:【華聲在線】
鄭茜
全媒體時代,網絡成為高校師生了解信息、參與交流最主要的途徑。在全媒體視阈下,網絡輿情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形式多樣、影響範圍廣,“四全效應”愈發凸顯。從時間與空間角度上來看,“全程媒體”實現了信息傳播的無縫銜接;從傳播載體上看,“全息媒體”實現了傳播渠道的立體化、多樣化;從傳播主體和受衆來看,“全員媒體”真正實現了人人手持麥克風,人人都有話語權;從傳播效果而言,“全效媒體”深化了傳播矩陣效用,傳播效力發揮明顯。全媒體時代的到來,一方面給高校網絡輿情輿情引領工作帶來新的機遇,另一方面,也對高校網絡意識形态工作帶來新的危機。
一、全媒體視阈下高校網絡輿情管理之“機”
全媒體突破了傳統輿論傳播模式的限制,在傳播内容、傳播時效、傳播方式、傳播技術等方面有顯著變化,為高校網絡輿情管理提供了更有效地技術支撐,為更好地引導高校網絡輿情提供了現實條件。
首先,全程媒體提供了高校網絡輿情管理的即時性保障。在全程媒體的作用下,每一個校園事件的産生、發展、結果都有可能被全程記錄,超越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事件進展與信息發布進程高度重合,這為解讀事件真實性和做好及時輿情引導提供了助力。高校管理者可以關注輿情實時發展階段,結合不同階段的傳播特點開展輿情引導,做到及時監測、及時預警、及時研判、及時應對。
其次,全息媒體拓寬了高校網絡輿情管理方式。上級文件通知、廣播、電視、會議等高校常用的傳統輿情引導形式枯燥乏味,實際接收效果較差。全息媒體融合了文字、圖片、音視頻,結合互聯網最新技術,給受衆帶來了更直觀的體驗,也為高校網絡輿情管理拓寬了形式和渠道,通過多元表現方式,在生動且有趣的氛圍中,達到工作成效。
再者,全員媒體創造了高校網絡輿情管理的互動環境。傳統的高校輿論環境下,通常表現為管理者單向輸出内容,缺乏有效反饋機制。全媒體環境徹底改變了這個局面,師生甚至社會其他人士都可以參與到校園事件輿論讨論中來,形成了信息的互動。作為與輿情事件密切相關的師生能以最快的速度反映訴求,引發社會關注;作為高校管理者而言,能夠通過互動形式,第一時間發布官方消息,回應師生疑惑;而作為其他關心輿情事件的人來說,也能夠根據自己理解和判斷,發表看法、給出建議。全員媒體為高校網絡輿情管理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高校管理者能夠借助網絡上的積極聲音和理性表達發揮正面導向作用。
最後,全效媒體優化了高校網絡輿情管理效果。傳統媒體傳播形式單一,效果欠佳。在全媒體語境下,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園媒體矩陣合力,整合輿論引導效果,全面發力。在重大關鍵時間節點,做好主題宣傳教育,建設好網絡輿論引導陣地,将校園輿論工作與學生日常管理、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心理健康等方面有機結合起來,全面提升校園網絡輿情引導效果。
二、全媒體視阈下高校網絡輿情管理之“危”
全媒體是一把“雙刃劍”,互聯網的“去中心化”和隐匿性,使得高校網絡輿情管理難度增加,傳統引導方式失去效力,網絡輿情危機随之出現。
第一,全程媒體助推校園網絡輿情發酵,輿情應對處置難度加大。由于信息全鍊條式傳播,每當有網絡輿情點産生時,就會引起大量圍觀。高校師生擅長并習慣使用各種網絡平台,往往較官方渠道更早介入輿情事件讨論,網絡自由發聲的環境,夾雜着斷章取義或一知半解的分析,常會使師生真假難辨,往往在官方信息發布前形成輿情讨論旋渦,使事件處理呈現焦灼狀态,難以還原事實真相,加大了後續高校輿情應對處置難度。
第二,全息媒體促使校園輿情發散式傳播,威脅輿情方向把控。在“去中心化”的傳播形态下,高校網絡輿情呈現發散式傳播特點。在信息傳播過程中,文字、圖片、音視頻等各種信息呈現形式和微博、微信公衆号、B站、短視頻平台等多元傳播載體實現了高度耦合,一個熱點問題同時以不同形式出現并廣泛傳播,加深了傳播效力。信息傳播渠道的多元化,更大程度上增添了網絡輿情的不可控性,給高校做好網絡輿情管理帶來更大困擾。
第三,全員媒體導緻參與網絡輿情門檻變低,真假信息難辨。高校師生人人都有參與網絡生活的權利,有的甚至成為“網絡紅人”“意見領袖”,在某些特定領域影響甚至主導網絡輿論走向。網絡空間的隐匿性,使得師生更為大膽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在表述時不一定經過了理性而負責地思考,可能産生信息傳播過程中的扭曲、誤解,滋生網絡謠言,影響校園網絡輿情整體态度走向,出現主流思想空間被侵占的風險。
第四,全效媒體引發校園網絡輿情此生危機,影響校園聲譽。全媒體時代,媒體與師生關注的學習、生活方方面面事務緊密相連,觸角在不斷延伸。校園信息通過多元傳播介質時刻在師生中傳播,并可能在傳播過程中産生信息失真,從而引發新的輿情風險點。在全效媒體的作用下,師生訴求通過互聯網平台被放大,群體性情緒不斷累加,更易形成強大的輿論壓力,稍有不慎則可能引發更大程度上的次生危機,進一步加劇師生對學校的不滿,産生破壞性較大的負面效應。
(作者系湖南勞動人事職業學院宣傳統戰部副部長。本文為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資助項目“全媒體時代高職院校網絡輿情管理與引導的長效機制研究”階段成果,項目編号:21C71)
本文來自【華聲在線】,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