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報記者 陳雪 通訊員 劉柳江 圖/自治區婦幼保健院提供
好消息!近日,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婦幼保健院(自治區第八人民醫院)生殖醫學中心的努力下,又一例夫精人工授精成功受孕,有一對兒夫婦在這裡圓了“父母夢”。
“謝謝您們,為我們圓了夢”結婚3年多,家住烏魯木齊市的穆燕(化名)身體一直不是很好,各種疾病一直折磨着她。“來來回回光去内地做乳腺等手術,做的我都害怕了。我隻是想要個孩子,為什麼我要遭那麼多罪。”說起漫漫求子路,穆燕和丈夫也是一把辛酸淚。
在朋友的介紹下,2020年10月,小兩口來到自治區婦幼保健院生殖醫學中心找到副主任醫師李桂芬,經過詳細地各項檢查及倫理評估,穆燕符合夫精人工授精技術指征。
在輸卵管造影檢查中,李桂芬發現穆燕還有一些炎症存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穆燕恢複良好,可以進行夫精人工授精手術。
在生殖醫學中心全體醫護人員的密切配合及嚴謹操作下,促排、取精、授精一系列過程非常順利,術後半個月左右,穆燕收到了期盼已久的好消息。
穆燕和丈夫送給自治區婦幼保健院生殖醫學中心副主任醫師李桂芬的錦旗
“真的謝謝您們,為我們圓了夢。”穆燕和丈夫帶着錦旗來到生殖醫學中心。
“懷上就好,後期我們還要對咱們進行追蹤和随訪哦!”看着開心的小兩口,李桂芬囑咐道。
輾轉7年,夫妻倆終達心願2022年3月,31歲的張婉(化名)和丈夫在自治區婦幼保健院圓了“父母夢”。這也是醫院自2022年1月25日順利獲批“夫精人工授精技術”試運行以來的首例成功受孕。
張婉特意來感謝自治區婦幼保健院醫護人員
張婉和丈夫結婚7年,婚後兩人感情很好。但由于雙方的身體原因,小倆口一直都無法要上孩子。随着年紀越來越大,兩人生怕今後會與“媽媽”“爸爸”這個詞無緣。為了要個孩子,兩人前前後後跑了不少醫院。
期間,不少醫院建議小倆口做試管嬰兒,因為成功率會更高,但是考慮到自己還年輕,還是希望通過自然受孕生下寶寶。
“我們倆去醫院檢查,醫生也給了我們不少建議,但懷孕依然是可望而不可及。”談起這7年的求子經曆,張婉心中裝着滿滿的苦澀。
但在想要生個健康寶寶的路上,張婉和丈夫從未猶豫。夫婦倆開始查找各大醫院,經反複比對,選擇了自治區婦幼保健院生殖醫學中心。
經過一系列精确檢查後,常規的治療方法對張婉夫婦倆的效果微乎其微。最終,在倫理委員會的審核和研判下,自治區婦幼保健院生殖中心主任醫師卞泉建議二人進行夫精人工授精助孕治療。
最終,張婉和丈夫一緻決定嘗試夫精人工授精助孕治療。
在生殖醫學中心全體醫護人員的密切配合及嚴謹操作下,促排、取精、授精一系列過程都很順利,手術很快就結束了。
術後半個月左右,張婉成功懷孕。
“真的謝謝您們!”在拿到檢查單,看着自己成功懷孕的那一刻,百般滋味湧上心頭,張婉當即拉着丈夫去附近花店買了一大束花,奔向自治區婦幼保健院,一見到卞泉,張婉激動地說不話來,隻是反複說:“謝謝!謝謝!”
看着激動的張婉,卞泉和同事們給了她一個大大的擁抱,幫助她平複好心情,囑咐好接下來的注意事項。為了持續關注張婉的身體狀況,整個孕期生殖醫學科的護理人員也将對張婉進行全程随訪。
“一人一方案。這是自治區婦幼保健院生殖醫學中心的服務宗旨。今後我們團隊将更加團結努力,在自治區衛生健康委黨組和院黨委領導下,克服困難,創造更多的奇迹,為更多不孕不育姐妹們圓一個‘母親夢’。”生殖中心主任醫師卞泉說。
據悉,自治區婦幼保健院生殖醫學中心自2019年籌建以來,為确保夫精人工授精技術的規範實施,醫院成立了由11名不同專業的專家組成的生殖倫理委員會;為強化項目建設,醫院新建的生殖中心面積約960平方米,設有女性不孕門診、男性不育門診、門診化驗室、超聲影像室、病案室、實驗室及手術室,組建了一支有志于生殖醫學的臨床科研隊伍和以高級職稱為主的中青年醫療專業技術團隊,所有醫生和主要實驗技術人員均在國家規定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培訓基地接受過培訓,具有很強的敬業精神和協作精神。
同時,醫院還邀請了北京協和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南京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的3名援疆專家定期坐診并進行技術指導,主要針對男女不孕不育、婦科疑難疾病進行診斷和治療。
小知識人工授精和試管嬰兒的區别:
提到人工授精,很多人容易和試管嬰兒混淆起來,其實它倆完全不是一回事。
人工授精手術:人工幹預少,更接近自然妊娠,費用相對較低。
試管嬰兒手術:體外受精—胚胎移植,過程複雜,耗時較長,費用相對比較高。
據了解,人工授精一次成功率在20%左右,随着次數增多,妊娠率會随之增加,但并不是說可以無限制做下去,一般做3次以上人工授精仍未孕的患者,可以轉試管嬰兒助孕。
自治區婦幼保健院(自治區第八人民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咨詢電話:0991-7652262
(編輯/田疆 審核/夏莉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