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家】系頭條問答簽約作者
(醫患家特約回答:消化内科張醫生)
糜爛性胃炎分為急性糜爛性胃炎和慢性糜爛性胃炎。急性糜爛性胃炎(acute erosive gastritis)是以胃黏膜多發性糜爛為特征的急性胃炎,又稱急性胃黏膜病變或急性糜爛出血性胃炎。
本病已成為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約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0%。臨床症狀多為上腹部的隐痛或劇痛,伴惡心等症狀。少數患者由于原發病症狀較重,表現為嘔血和(或)柏油樣便,出血常為間歇性,部分病人表現為急性大量出血,病情較重,可出現失血性休克。
慢性糜爛性胃炎,又稱疣狀胃炎或痘疹狀胃炎,一般僅見飯後飽脹、泛酸、嗳氣、無規律性腹痛及消化不良等症狀。
糜爛性胃炎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可小可大,如果不進行及時去除病因或進行相應的治療,可以發展為潰瘍會胃出血,嚴重的出血甚至可以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
糜爛性胃炎的發生與我們飲食密切相關,是一種典型的吃出來的毛病,吃進去的各種食物會含有損害胃粘膜的成分,繼而導緻急性胃炎發生。
1、飲食因素:濃茶、濃咖啡、烈酒、過冷、過熱、過于粗糙的食物、刺激性調味品,均可刺激胃粘膜,破壞粘膜屏障造成胃黏膜損傷和炎症。
2、生物因素:包括細菌及其毒素,主要是指吃進去了一些緻病菌及其毒素對胃粘膜造成的損傷,常表現為急性胃腸炎或者食物中毒。常見緻病菌為沙門氏菌、嗜鹽菌、緻病性大腸杆菌等,常見毒素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及肉毒杆菌毒素,尤其是前者較為常見。
進食污染細菌或毒素的不潔食物數小時後即可發生胃炎或同時合并腸炎,此即急性胃腸炎。
3、其他因素:包括藥物副作用(激素、非甾體類消炎藥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精神緊張、神經功能失調,各種急重症的危急狀态,以及機體的變态(過敏)反應均可引起胃粘膜的急性炎症損害。
胃粘膜再生能力強,因此急性糜爛性胃炎一般來得快去得快,常在數天内恢複;如緻病因素持續存在,可發展為慢性胃炎。治療以去除病因為主,輔以對症治療。
一般不需要抗感染治療,但由細菌引起尤其伴腹瀉者,可選抗菌藥物。如是腹疼劇烈,可用解痙藥。
如果伴有嘔血、黑便等胃出血表現需要及時就醫,以免出現危險。
由于糜爛性胃炎的發生和我們密切相關,常常一吃就發病,所以預防調理需要從飲食做起。
飲食方面,少食多餐,細嚼慢咽,多吃柔軟易消化的食物,禁食幹、硬、粗糙、刺激等不易消化的東西。
不食如生、冷、硬和對胃有刺激的食物,如酒、辣椒、濃茶、咖啡等,以及損傷胃粘膜,也不食未經洗淨、煮熟的食物,以防胃内感染。
另外在用藥方面,慎用對胃粘膜有刺激性的藥物,如水楊酸類藥(保泰松、阿司匹林等)、腎上腺皮質激素(如地塞米松、強的松等)、降壓藥(如利血平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