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有着廣泛的市場,為了提高雞的産蛋量,人類利用了雞的bug,讓雞在一年365天之内都在下蛋,而且這些蛋還未受精,其中有着什麼原理?
人類:我有的是手段讓雞下蛋
未受精也能有蛋?母雞不受精也能生出蛋來。其原因在于,雞蛋是母雞排出的卵,有的卵與精細胞結合之後,成為受精蛋,這種雞蛋主要用于孵化小雞。
而未受精的蛋是大家平時見的最多的蛋,這些蛋無法孵化,主要用于食用。
正常情況下的成年人一天吃兩個雞蛋就夠
所以,想要雞生蛋,隻需要讓母雞處于發情狀态,一直排卵就好了,對此,聰明的養殖場場主想到了一招妙計。
雞的bug從本質上來講,雞生蛋的目的是延續物種,在下蛋的過程當中,雞會在自己的巢穴湊齊足夠多的蛋一同孵化。
當數量足夠的時候,雞的發情也就停止了,進入到孵化模式。
小雞的孵化過程
這個狀态下的母雞會在巢穴當中專心孵化小雞,不吃不喝,直到小雞破殼而出。
當然,進入到孵化模式的母雞也不再具有下蛋的價值,這給養殖場帶來了困擾。
于是,養殖場的場主就派人将雞巢當中的雞蛋拿走一部分,讓雞蛋數量永遠也無法達到母雞的孵化标準,這樣,雞就沒辦法進入到孵化模式。
母雞們眼中的“偷蛋賊”
這個行為顯然是超出了母雞的認知,雞可不會算數,隻要感覺自己巢穴中的雞蛋數量不夠,母雞就會一直下,而母雞本身也具備一直排卵的能力,所以才有了365天都在下蛋的情況。。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雞都這麼能生,在養殖過程當中,會有人挑選那些下蛋能力弱的雞,讓它們成為桌上的美食。
在人工篩選下,養殖場的生蛋雞,都是排卵能力很強的品種。
母雞的卵巢
通常來講,自然養殖的母雞一周可以産下5顆雞蛋,但是養殖場的母雞一周可以産下7顆雞蛋。
除了對雞品種的挑選之外,養殖場還會在雞的食物當中增加一些激素,刺激母雞進行排卵。
這些激素對母雞的肉質也會産生一定影響,平時大家吃的低價雞肉很有可能就是這種打過激素的母雞。
雞被催熟的過程
母雞畢竟不是機器,不可能每天都能産下一枚雞蛋,總有下蛋的疲倦期,導緻産蛋量下降。
比如在陰雨連綿的天氣,母雞的産蛋欲望很低,養殖場的工人就會加大房内光照與幹燥度,迫使母雞繼續産蛋。
這也彌補了母雞下蛋的空白時期,可見365天都能下蛋并不誇張,這種“壓榨”可真是讓資本家落淚,周扒皮慚愧。
古代的科技沒有如此發達,為了能夠刺激母雞下蛋,人們會把雞扔水裡泡上一段時間,刺激母雞的洩殖腔。
雞的身體結構
當所有的辦法用盡,并且雞的産蛋能力無法達到養殖場标準的時候,這些母雞的結局就是被送往屠宰場,結束自己勞累的一生。
這個時候,人們不免會有疑惑,為什麼養殖場明明有公雞,市面上的雞蛋卻大多是未受精的呢?而且明明這些蛋沒有孵化的價值,為什麼母雞會将它們排出來?
左邊是受精蛋 右邊是未受精蛋
這就要說到母雞的繁殖生育了。
未受精的蛋與母雞雞的繁殖過程 與哺乳動物有很大的差别,由于雞的生殖器官屬于洩殖腔,母雞在與公雞的交配過程當中,在接收到公雞傳遞的精細胞之後,并不是立刻就安排精細胞與卵細胞約會,而是将其儲存在洩殖腔内。
因為公雞一次排出的精細胞量很大,而母雞排出的卵細胞量少,母雞一次隻能下一個蛋。
雞蛋的形成過程
為了避免浪費的情況,母雞隻好将精細胞儲存在自己體内,慢慢進行結合。
洩殖腔的特殊結構使得母雞能夠讓精細胞,在自己體内儲存10天以上,在此過程當中,隻要母雞不間斷地進行排卵,就能增加受精細胞出現的概率。
10多天下來,母雞産下的受精蛋少說也有7個左右,扣除過程當中的損耗,小雞孵化後,雞繁衍後代的使命就完成了。
受精蛋的内部構造
長此以往,母雞便形成了排卵的習慣,這是出于繁衍後代的本能。
而在養殖場當中,母雞和公雞是分開養殖的,兩者的活動範圍有限,除非養殖場的工人讓公雞和母雞進行交配,否則雌性可能一輩子都得不到雄性的精細胞。
對于主營業務是食用雞蛋的養殖場來說,母雞産下受精蛋的行為并不受歡迎。
它們相對于未受精雞蛋來說,更加容易變質。
在母雞産下雞蛋的時候,如果回收不及時,很容易被母雞孵化成“不三不四的毛蛋”。
毛蛋其實就是雞的死胎
“毛蛋”相對于普通雞蛋來說市場更小,價值更低,畢竟不是所有人面對毛蛋都下得了口,算是一種小衆美味吧。
最關鍵的是,如果讓母雞與精細胞接觸,一些母雞會在使用完體内的精細胞之後,轉變為孵化模式。
因為這些的母雞孵化标準從雞蛋的數量,轉變為了體内的精細胞數量。
雞類繁殖
值得一提的是,未受精的雞蛋通常蛋黃都比較大,這是因為母雞的卵細胞在未能與精細胞接觸的情況下,隻停留在了二次分裂的中期,細胞更大。
種種原因下,養殖場的雞蛋大多是未受精的蛋。
凡事都有例外,有的養殖場就專門運用小雞孵化業務,工人們更需要受精的雞蛋來維持産業運轉。
但對于絕大部分養殖場的母雞來說,命運都是非常悲慘的,勤勤懇懇下了一輩子的蛋,最後卻淪為低價雞肉。
雞肉的各部位劃分與熱量
從小雞到産蛋隻需要16周的成長時間,16周之後雞就開始了自己忙碌的産蛋生活。
産蛋母雞的巅峰時期基本隻有1年左右的時間,在高強度的産蛋壓力下,有的母雞甚至連半年都挺不過。
不過,一年能夠創造的價值已經很高了,按照養殖場的母雞年均産蛋量300顆來算,1萬隻母雞就能産下300萬顆雞蛋,減去過程當中的損耗,也有290萬顆。
批發價按照每顆3毛錢計算,1萬隻母雞就創造了87萬人民币的價值。
雞蛋的價格一直都比較平穩
如果再算上雞肉本身的價格,即使是扣除了人工費,也有一筆不小的收入。
一切的前提都是有足夠成熟的養殖技術,因為群體養殖會帶來諸多問題,尤其是動物的流行性疾病,一旦感染,将會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風險與利益并存,在看到價值的背後也要看到養殖場老闆所承擔的風險。
随着人類技術的進步,現代化的養殖方式則是朝着規模化、機械化的方向發展。
一般而言,這些雞一輩子都見不到陽光
1萬隻雞隻能算是一個小數目,如今不少養殖場的規模都是十萬甚至是幾十萬,這樣形成的規模效應産生的價值更高,這也意味着更多的母雞遭到壓榨。
我們能做的,就是不要浪費雞蛋,把母雞辛勞的結晶全部吃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