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盛夏酷暑,高溫燥熱,常使人們食無味、睡不香,容易出現頭暈、頭痛、乏力等中暑的症狀。原因是盛夏之時,外界氣候炎熱,空氣濕度大,體内暑濕集聚,阻遏人體氣機運行,導緻感覺不适。
那麼怎麼祛濕呢?小編向大家推薦幾種食物,隻要常吃便能起到不錯的祛濕及防病的功效!
标準藥膳品種——清爽茶
清爽茶的配方:荷葉(幹者3克,鮮者10克)、生山楂5克、普洱茶2克。荷葉性寒,味苦、澀,推薦産于湖南、福建、江蘇、浙江等地區的道地藥材。中醫認為,荷葉能清暑利濕、升陽止血,主治暑熱煩渴、暑濕洩瀉、水氣浮腫及多種屬熱的出血症等病證。現代藥學研究認為,荷葉具有降壓、擴血管、降血脂、消腫、減肥等作用。
生山楂其性微溫,味酸、甘,功能為消食化積、行氣散瘀,主治飲食積滞(肉積)、痰飲、痞滿、瀉痢、疝氣痛,以及産後腹痛、惡露不盡或痛經、小兒乳食停滞等證。
普洱茶推薦用雲南普洱茶。其以公認普洱茶區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發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均可。外形色澤褐紅,内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褐紅。
制作方法:将荷葉洗淨,切成細絲;生山楂洗淨切絲備用。将荷葉絲、生山楂絲、普洱茶放入茶壺中,沖入少量沸水,搖晃數次,迅速倒掉沸水,以洗茶。将90℃~100℃沸水沖入壺中,蓋上蓋子,浸泡10分鐘後即可飲用。待茶水将盡,再沖入沸水浸泡續飲。最好用紫砂帶蓋容器沖泡。此茶可服用1個月以上。如果有效,可持續服用2~3個月。
适用人群:超重或肥胖人群。表現為肥胖、高血脂、脂肪肝等,證見肥胖、脘腹脹滿、便秘、輕度水腫等脾虛痰濕者。無病者,不定時飲用,能健身益壽。禁忌人群:脾胃虛而無積滞者、便溏者或胃酸分泌過多者不宜飲用。
清熱祛濕有一寶——南瓜花
資料圖。圖片來源網絡
南瓜花味甘,性涼,具有清利濕熱、消腫散瘀、防癌抗癌等多種功效,可治療黃疸、痢疾、咳嗽、癰疽、結膜炎、乳腺炎等諸多病症。現代研究發現,南瓜花中含有芸香苷,有保護血管、強心、促進血凝、預防出血的作用。其所含的花粉能消除疲勞、提高智力、增強體質,還能調節植物神經功能,改善失眠。
食用南瓜花可把南瓜花放入湯中,也可以涼拌食用。用苦瓜和南瓜花同拌食用,能化濕濁、解暑熱、消腫毒。取苦瓜150克,南瓜花5朵。苦瓜去籽、洗淨、切成片,拌上少量精鹽;南瓜花洗淨,放入沸水鍋中焯至斷生,撈起用冷開水透涼,瀝幹水,與苦瓜混合,加入味精、蔥花、香油拌均勻,入盤即可食用。
這幾種食物能祛濕防病
1.山藥
資料圖。圖片來源網絡
從中醫角度來看,山藥性平、味甘,能入脾、腎經,具有極好的祛濕、補腎等養生作用,所以對于濕氣重的人多吃點山藥是極好的祛濕選擇。
另外在山藥中還含有豐富的澱粉、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另外還含有大量的黏性蛋白。這些物質被人體攝取後能有效抑制脂肪進行堆積,從而對于維持血管的彈性是極好的,這也是防止心腦血管疾病産生的有利保障。
2.紅豆
紅豆是一種十分常見的養生滋補食材,同時對于祛濕來說也發揮重要的作用。紅豆能入心、小腸經,具有極好的健脾祛濕、消除水腫的保健功效,所以在飲食中就可以适量多吃一些紅豆,其中利用紅豆煲粥喝便是不錯的選擇。
此外,食用紅豆的時候最好用糖進行調料,而不要選擇食鹽,這樣能更好地利于濕氣的排出。
3.生姜
生姜中含有豐富的姜辣素,這種物質能對呼吸以及血管産生一定的興奮作用,并能促進血液循環,起到不錯的祛濕效果。另外,對于因為感染風寒而感冒的人也可通過吃生姜幫助自己驅寒發汗。
但是生姜屬于一種溫性的食物,在通過吃生姜來起到祛濕效果的時候,一定要認清自己的體質,以免加重身體的内火,反而得不償失。
小貼士
健脾祛濕分清寒熱
長夏時節脾虛濕困,相應的對策就是健脾祛濕,把多餘的水濕排出體外或者減少體内水濕産生。
如果你的脾胃功能不好,濕氣較重,那就需要對症下藥。據洪天助介紹,濕邪有寒熱之分,祛濕之前也應分清是寒濕還是濕熱。
寒濕寒濕的人舌苔白、膩、厚,口淡,甚至感到甜,在同樣的室溫下,比别人易感到冷,喝熱水感到更舒服。對于寒濕者,可以使用健脾益氣、溫陽利濕的方法,如參苓白術散、理中湯、苓桂術甘湯等都是臨床常用中成藥。可以常吃利水除濕或芳香化濕的食物或藥物,如鯉魚、茯苓、扁豆、薏米、白蔻、砂仁、橘皮等。吃少許辛辣、溫熱的食物也可以起到散寒祛濕的作用。
濕熱濕久困于體内,就會郁久化熱,變成了濕熱。濕熱者舌苔黃、厚、膩,口幹苦,大便黏滞不爽,小便黃。對于濕熱者,治療的重點則為清熱利濕,如六一散、三仁湯、平胃散、連樸飲、茵陳蒿湯、葛根芩連湯等。苦瓜有消暑解毒的功效;西瓜可以消暑利濕;番茄營養豐富,有清熱、解毒、止渴的功能;黃瓜可以清熱、利水、消暑;綠豆能夠清熱解毒;荷葉清暑利濕。
内濕外濕都要防治
中醫認為,長夏季節防病主要是提防“濕邪”入侵,養生則要注重除濕健脾。濕邪傷人有内外之分,外濕多由氣候潮濕,坐卧濕地而緻病;内濕多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所緻。
在中醫裡認為,脾髒能運化水濕。若脾陽振奮,脾髒健運,運滑水濕功能正常,濕邪則不易緻病。反之,濕氣太重緻人生病後,病人往往出現頭昏頭重、四肢酸懶、身重而痛等症狀。為預防、減輕濕邪傷人,必須重視護脾。隻有脾胃陽氣振奮,才能有效抵抗濕邪的侵襲。
在防治内濕上,飲食清淡适量,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飲食,忌肥甘厚膩及暴食。濕氣重的人不宜多吃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合理适當地運用芳香、發汗及苦溫藥材,也能作為祛濕法寶。比如,熱辣辣的姜汁,最适合在淋雨之後驅散身體濕氣,預防感冒。
在防治外濕上,漫漫長夏裡,針對老年人、嬰幼兒等特殊人群,應特别注意室内的通風,房間内的濕氣如果很重,應多保持空氣流通,讓空氣帶走濕氣。地闆濕了,立即拖幹,免得濕氣滞留。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可以打開風扇、空調,借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此外,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濕環境中,尤其對濕氣敏感的人,更應留心不要直接睡地闆,下雨天減少外出,不要穿潮濕未幹的衣服。
(據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等綜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