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甯元年冬,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來漢稱臣,請求兩國和親以結友好。身處漢宮多年的昭君,主動請求天子,願意替公主出嫁和親。後來,美人一襲嫁衣,不遠千裡來到塞外,為文明較為落後的遊牧民族,帶來了安甯和興旺。
在她後來的人生中,連續嫁給父子三人,為其生育兒女。然而自古以來,在儒家思想中,貞烈女子不得侍二夫。因此,她的經曆本不該被世俗所接受,但此後多年,她的故事不斷流傳着,她本人也備受世人敬重,這究竟是為何呢?
美人涕淚漢代及其以前,匈奴騷擾邊疆的事情時有發生。為了解決這一棘手的敵對勢力,到了漢武帝時期,朝廷一改之前的軟弱,采取了強硬的手段與匈奴征戰,打的他們是元氣大傷,不敢來犯。
自漢宣帝繼位時,匈奴早已分裂為南北兩個部分,南匈奴主張和平親漢,而北匈奴主張戰争反漢。南匈奴的首領呼韓邪單于,為了與漢宣帝建立友好關系,便俯首稱臣提出和親。
漢宣帝自然不願,将自己的女兒嫁過去受苦。于是,他聽從身邊人的意見,打算從宮女中挑選一位才貌雙全的女子,代替公主出嫁。宮女昭君得知以後,便主動參與這次“公主”的選拔。
她已經埋沒宮中很多年了,與其繼續默默無聞一輩子,不如放手一搏。塞外,向來是漢朝人口中的野蠻之地,根本沒有人願意去。所以,在這次選拔過程中,昭君并沒有多少競争對手,憑借着精湛的才藝,以及出衆的樣貌,她便從中脫穎而出。
時間很快,昭君出嫁的那天,送親的隊伍很長,一路敲鑼打鼓經過了昔日的長安街道,這是昭君入宮時曾走過的地方,她的心裡很是落寞。不過,這或許也是一種久違的自由,因此,她很快就平靜了下來。
無論此去經曆如何,她都坦蕩的接受,待到功成圓滿之時,便可以再次重新歸來。遠行千裡之後,昭君終于來到了塞外,這片土地雖不如大漢繁盛,但好在遼闊且自由。
很多匈奴百姓十分淳樸善良,他們很熱情地歡迎着,這位來自漢朝的美人。首領呼韓邪單于,雖為人粗犷但性格豪爽,在他見到昭君的第一眼,就深深喜歡上了她。或許因為她并非本族,外貌出奇的美好,也或許因為她大方得體,聰明伶俐。
昭君的身上并沒有一種身為首領妻子的威嚴感,而是一種親和感。在之後的日子裡,她親自帶領匈奴百姓播種、紡織,并将漢朝的一些文明和文化,在此地傳播開花。
塞外多年,昭君一直緻力于改造匈奴人的生活。她還肩負着維護着漢朝和南匈奴友好關系的責任,使得兩地子民免受戰亂之苦。因此,她很受當地人的敬仰和愛戴。
然而,即便塞外的生活過得比較安穩自由,但昭君的根并不在此,她也會時常想念大漢、想念家人。當呼韓邪單于去世後,她便沒有了任何牽挂,于是,她向漢朝皇帝提出,遠嫁的“公主”要歸朝。
那時的漢朝皇帝,見南匈奴在昭君的影響之下,變得和諧穩定,他自然不願意放她回來。畢竟若是她回來了,匈奴人會願意嗎,兩族還會繼續和平下去嗎?
于是,他直截了當地拒絕了昭君的請求。并且在信中要求她,要按照匈奴“夫死嫁子”的習俗,繼續在匈奴生活。無奈之下,昭君隻得接受這一命運的安排。她和呼韓邪單于雖生有一子,但她所嫁之人并非是她的親兒子,而是呼韓邪單于的其他兒子。因此,按照漢人觀念來講,這并不違背倫理道德。
昭君嫁給了新的單于後,幾年内就為他生了兩個孩子。好在新單于對她不錯,他們也算是一起和諧地度過了十幾年。隻可惜,新單于在幾年後也因病逝世。此時的她已經三十多歲,卻還要嫁給新單于的弟弟。不過這一次,她在成親不久後,就香消玉殒了。
兩族和平
昭君雖然連嫁父子三人,但她一直都是被強迫的一方,而且,這些人也和她沒有任何血緣關系。因此,曆來無人認為她的行為不符合倫理,也無人會批判她。
更何況昭君多年以來,一直遠離家鄉身處塞外,三次被迫改嫁他人,默默承擔着一切責任。她雖為女子,但她身上所體現的勇敢、堅強以及民族大義,并不比為國奮戰的男子有分毫之差。
因此,千百年來有無數文人志士,以詩詞歌賦贊譽她,民間百姓們通過各種藝術表演來紀念她。畢竟,是她不惜用一生的時間,推動着漢朝和匈奴五十年來的和平往來,使得很多無辜之人免受禍亂。
然而,即便如此,我們也真實地明白,兩族之間的和平是用一位普通女子的幸福和自由換來的。而且這位普通女子,終生都沒能回到自己的家鄉。或許,在塞外的生活裡她曾體會過幸福,也曾擁有着一些自由和快樂。
但直到漢朝皇帝堅決地拒絕她,并要求她為了大漢繼續留下來時,想必她就已經失去了所有。畢竟她從小生活在漢朝,學習且深受着漢族文化的影響,一直都堅守着漢族人的道德倫理。
當她一次次地被嫁給新單于時,想來她的内心應該幾近崩潰。她的一生雖随風飄揚,卻四處碰壁,最終隻能做一個政治維穩的工具。或許她也曾想開過,用自己的這一切,換來了兩族人民的安穩安甯,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情。
結語昭君出塞的故事,雖然充滿着一個女子的悲哀,但除了悲哀以外,更多地是一種高尚無比的精神。她以一己之力,換來漢朝與匈奴的安穩,并傳播漢文明文化,是華夏民族中可歌可泣的傳奇女子。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