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在職人員來說,讀研通常會考慮兩種方式——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同等學力申碩。
非全日制研究生(以下簡稱“非全”)和同等學力申碩的區别,不僅在于入學方式、考試難度、學習費用,還在于證書含金量的差别(這也是大多數人最為看重的)。非全如果順利畢業和通過答辯,可以得到研究生學曆和碩士學位證書。而同等學力申碩通過考試和答辯,可以獲得院校頒發的結業證書和碩士學位證書。
如果兩個人在同一所學校分别就讀非全和同等學力,那麼 兩人獲得的學位證書是完全一樣的,在含金量上不會有任何差别。
那麼現在來看,差别就在于同等學力的結業證書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學曆證書哪個更有含金量,很多同學會想,這不很明顯嗎?肯定是研究生學曆了。
确實是。
那麼,我們是不是就可以根據非全的這個優勢報考了呢?
别急!
橫向上比較了,我們縱向上再來比較一下。小小編再問大家一個問題:
非全日制在職研究生學曆和全日制研究生學曆(非全和全日制研究生的學曆證書并不一樣,非全會注明“非全日制”的字樣),哪個證書的含金量更高?
想必不少同學會異口同聲回答“當然是全日制研究生學曆”。
那麼,我們是不是就可以根據全日制研究生的這個優勢報考了呢?
别急!
再想想。
各位應該看出問題了吧?
對于在職人員來說,選擇哪種方式報讀在職研究生并不隻是看證書的含金量(雖然這是大部分人重點考慮的因素),還要考慮很多因素,這是一個複雜的決策過程。
暢銷書《原則》裡面有一句話:
最好的選擇是好處多于壞處的選擇,不是毫無壞處的選擇。有些人一旦發現一點問題就反對某件事,而不合理權衡所有的優缺點,這樣的人通常不善于決策。
在職人員考慮非全還是同等學力,不能隻盯着證書含金量(但我們也不能否認它的重要性),還要綜合考慮所有優缺點,做到綜合決策。
那麼,需要考慮哪些因素呢?
因人而異雖然是句正确的廢話,但是不得不承認它在這種情況下很适用。每個人的狀況都不一樣, 在職人員要明白,所有盯着證書含金量的決策基礎都需要建立在個人要素之上。這就好比,你說有一百萬我要幹嘛要幹嘛,但是這都是“想”,如果你要真正決定用這一百萬來做什麼,你首先不是直接去做,而是問問自己——“我有那一百萬嗎?”
對于在職人員來說,那“一百萬”就是應試基礎、學習時間和必過不可的決心。
在職研究生是一個很特殊的人群,因為相對于全日制的同學,他們是“兼職”學習,報考非全,要想考赢這些“全職”學習的考生,困難程度并不是一般小,所以真的要充分考慮自己的真實情況。
韓寒曾在一篇文章裡面說:“菜”真的不是原罪,無知才是。這讓小研想起一句蹿紅網絡的話:不要用你的業餘愛好,去挑戰别人的飯碗。對于你來說在職讀研是一種“兼職”,而對于全日制的同學來說,考研就是他們的“全職”,那是他們的“飯碗”。
且不說考上後全日制和非全在學曆證書上因為不同遭受的“歧視”,就從這個角度來看,絕大部分非全考生在自以為努力地複習了一年後,無疑會淪為炮灰,白白浪費一年時間。
那,同學,我問一句,咱用這一年來讀同等學力,它不香嗎?
而相對于其他的同事,如果要在考研上發力,那工作上就會有所懈怠(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這是孟子老人家幾千年前悟出的真理,流傳至今)。這時候,無論是加薪還是升職,都會受到影響。所以這個層面上,要用 “機會成本”的角度去綜合考慮。也就是說,因為 考研放棄的一定比考研得到的好嗎?
根據個人情況的不同,需要考慮的東西絕對不止上面這幾點,比如學費能夠承受嗎?考研和結婚生娃帶娃如何平衡?自己能夠承受三番五次被拒絕的打擊嗎?等等問題。
對于成年人來說,如果一個決策決定了接下來一年或幾年的四分之一以上的時間需要做什麼,都需要綜合謹慎地 考慮很多因素。 因為篇幅有限,這裡僅分析上面幾項供各位參考。
看了上面的分析,你還是覺得自己應該報考非全,原因是你認為“學位”證有和沒差别不大,也就是說你覺得“學位”證并不重要。
還記得韓寒上面那句話嗎?
“菜”真的不是原罪,無知才是。你覺得“學位”不重要,那是因為你對“學位”并不了解,或者你想象中的了解并沒有你需要了解的了解。
什麼是學位?
學位是标志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學術水平達到規定标準的學術稱号。
我國學位分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博士後”不是學位,而是指獲準進入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博士學位獲得者。
什麼是學曆?
學曆是指人們在教育機構中接受科學文化教育和技能訓練的學習經曆。
根據教育法等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學曆教育包括以下形式:小學、初中、高中、專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
從上面定義可以清晰地看出,代表受教育程度和學術水平的是學位證書,而不是學曆,學曆隻是代表學習經曆,并不能代表學有所成。社會上很多人的理解都弄反了。
如果你明白上面兩者的區别,那麼你也能理解為什麼有些人研究生畢業了,但是沒拿到學位證,也就不能稱其為碩士研究生,他隻是研究生而非碩士。以及為什麼即便你已經研究生畢業,但是沒有碩士學位證書,還是不能考博士。因為學士、碩士和博士是一個系統的,研究生是和小學、初中、高中、專科、本科一個系統的。
一個系統的代表什麼?
也就是說,你要像爬樓梯一樣,一級一級爬。在小學初高中你可以跳級,但是在學位系統裡面,你隻有拿到碩士,才能考博士。
很多人會把研究生和博士搞混,它們是不同的兩個系統!要考博士,要且隻要碩士學位,和你是不是研究生畢業沒關系!也就是說,你隻要有碩士學位證書,就可以考博士!
從學曆來源看,學曆并非我國的發明,而是沿襲了前蘇聯的雙證制,為了政治需要,硬性拆分了學位和學曆。蘇聯解體後,全世界隻有中國和俄羅斯兩個國家的學生,畢業後需要拿學曆證書和學位證書,其他國家的本科以上學府頒發的隻有學位證,也就是單證制。無論是英國的牛津、劍橋大學還是美國的哈佛、斯坦福大學,畢業了都隻有學位證,也隻認學位證。
也就是, 在國外,除了俄羅斯,其他國家都隻認學位證書。考慮到和國際接軌的問題,以及糾正社會對“學位”的偏見,才逐漸發展在職研究生,專門鋪出通道給在職人員獲得碩士學位證書,這才發展出同等學力申碩。
可以說,同等學力申碩是專門為在職人員定制的學位晉升之路。首先免試入學,這點沒說的(這也和國外寬進嚴出有異曲同工的地方),然後考試難度适中(注意,對于在職人員來說并不算很簡單,因為考試是為在職人員專門定制的,所以難度一般會設定在在職人員隻要認真準備就基本能過的水平。)。
其次上課模式和學費水平也充分考慮到了各位同學的情況。至于學位證書的含金量,就像我們上面談過的一樣,和全日制的一模一樣。
無論是非全還是同等學力,小編祝你早日上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