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十五篇課外文言文閱讀

十五篇課外文言文閱讀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8 18:40:15

#教育聽我說# #閱讀# #以書之名#

《五柳先生傳》出自《陶淵明集》,是陶淵明托言為五柳先生寫的傳記,實為自傳。

“傳”是一種文體,即人物傳記,用來記載人物生平事迹的。

原文如下: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号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辄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箪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之俦乎?銜觞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這篇文章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傳文,第二部分是贊語

第一部分:傳文。主要寫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志趣愛好生活狀況

開篇第一句很有意思,“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号焉。”開篇點題,交代了五柳先生的籍貫、姓名和名号的由來,但卻交代得與衆不同。

人物傳記一般都在開篇交代人物的姓名、籍貫、名号、家世背景等,陶淵明雖然也采取了這種形式,在内容卻填寫得十分有趣。“先生不知何許人也”,是說先生不知道是哪裡人;“亦不詳其姓字”,也不知道他姓什麼叫什麼;因為宅邊有五棵柳樹,于是就用“五柳”做他的名号了。

哪有這樣作傳的呢?籍貫:不知。姓名:不詳。名号:五柳先生。這說明什麼呢?說明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姓埋名的隐士。既然是位隐士,你陶淵明怎麼知道有這樣一個人呢?怎麼連他宅邊有五棵柳樹都知道得這樣清楚呢?說明這位隐士就是陶淵明本人,名為五柳先生傳,其實就是陶淵明的自傳。

這句話還有一層深意。晉代是很講究門第的,而文章開篇第一句就把五柳先生排除在名門望族之外,說明五柳先生的所作所為與當時的世風是背道而馳的,表現出他卓爾不群,不随世俗的品性。

接下來從思想性格、志趣愛好和生活狀況三方面來表現五柳先生。

一、思想性格: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點明了五柳先生的隐士心境,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反映出他淡泊名利、安貧樂道的思想。

二、志趣愛好:讀書、飲酒、著文章。刻畫了一個雖然貧困卻悠閑自适的隐士形象。

1、讀書:展現了一個在讀書中獲得精神愉悅的五柳先生。

“不求甚解”現在指隻求懂個大概,不求深刻理解。在本文中則是指讀書隻求領會要旨,而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

五柳先生讀書“不求甚解”與他“不慕榮利”有關,他讀書的目的,是一種求知的滿足,精神上的享受,所以“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讀書隻是為了得到精神上的安慰,“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的性格的反映。

2、飲酒:展現了一個率真放達的五柳先生。

陶淵明通過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仕途失意,内心痛苦,寄情于酒,這是一種消極的反抗。

五柳先生在污濁的世俗社會裡特立獨行,内心一定有許多愁苦,寄情于酒,是他尋求解脫的一種方法,并非頹廢,而是一種消極的反抗。而“造飲辄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是他率真放達的性格的體現。

3、著文章:展現了一個自得其樂、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常著文章自娛”“忘懷得失”,說明他著文章并不是為了謀求仕途,隻是為了自娛自樂,不在乎名利得失。這都是他“不慕榮利”的性格的體現。

三、生活狀況:展現了一個安貧樂道的五柳先生。

作者寫了三個方面:住、穿、吃。

住:“環堵蕭然,不蔽風日。”家徒四壁,周圍都是土牆,冷冷清清,空空蕩蕩,不能遮風擋雨。

穿:“短褐穿結。”粗布短衣上打滿了補丁。短褐是指用粗麻布做成的短衣;穿,是指衣服上有洞;結,指服上有補丁。

吃:“箪瓢屢空。”盛飯的籃子和飲水的瓢裡經常是空的。形容吃不飽。

“晏如也。”是安然自若的樣子。安貧樂道的形象躍然紙上。

第二部分:贊語。主要體現五柳先生的精神風貌。

“贊”是傳記結尾的評論性文字。

黔婁:一代賢人黔婁先生死時,孔子的高足曾參前往吊祭,看到黔婁停屍在破窗之下,身着舊绨袍,墊着爛草席,蓋的短衾竟不能蔽體,不禁為之心酸,建議:“斜爾其被則斂矣!”意思是說把衾被斜過來蓋就可以蓋住黔婁先生的全身了。不料,黔婁夫人卻答道:“斜之有餘,不若正之不足,先生生而不斜,死而斜之,非其志也。”

曾參無言以對,深感慚愧,旋即又嗟歎道:“先生之終,何以為谥?”曾參的問話剛結束,黔婁夫人立即回答:“以康為谥。”曾參大惑不解,問道。”先生在時,食不充口,衣不蓋形,死則手足不斂,旁無酒肉,生不得其美,死不得其深,何樂于此而谥為康乎!”黔婁夫人正色道:“先生在日,魯君欲任為相,辭而不受;齊君欲聘為卿,亦辭而不受,是有餘貴也。魯君嘗賜粟三千鐘,齊君亦屢欲予以報酬,均辭而不受,是有餘富也。彼先生者,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貧困,不汲汲于富貴,求仁得仁,求義得義,以康為谥,誰曰不宜!”曾參聽罷,受到極大的感動,連呼:唯斯人也,而有斯婦!”

陶淵明引用了黔婁的妻子的話來評價五柳先生: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點明主旨。

無懷氏、葛天氏都是傳說中的上古帝王,據說那個時代,人民生活安樂,恬淡自足,社會風氣淳厚樸實。“無懷氏之民”“葛天氏之民”則是對五柳先生高潔人格的再度贊揚。

本文從思想性格、志趣愛好和生活狀況等方面塑造了一個獨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贊揚了他淡泊名利、安貧樂道的精神。

十五篇課外文言文閱讀(初中文言文閱讀)1

(圖片來自網絡,封面用途,與正文内容無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