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大學明明德經典解析

大學明明德經典解析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9-09 05:21:59

大學明明德經典解析(大學開篇大學之道)1

朱聖人給我們指明了閱讀《四書》的先後順序:先讀《大學》、再閱《論語》、次讀《孟子》,最後是《中庸》。

之所以要先讀《大學》,是因為它搭建了儒學大廈的地基和承重牆,名曰“三綱八目”。把這11項弄懂了,後面我們再品儒學大家們的思想,心裡就有了歸攏的地方。

《大學》中也說:“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我們就從《大學》開始。

知道你工作忙沒時間琢磨,我辛苦點,每天花幾個小時,争取把一個問題在3000字以内講清楚,這樣你就能在5分鐘左右讀完。

聖人提倡學習要下“日日不斷、滴水穿石”之功。

如果你也認可這樣的學習方法,那接下來,我們就相依為伴,共同精進。


儒家經典《大學》解讀:第一篇

(一)

開篇第一句: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這第一句話,就是儒學大廈的地基“三綱”——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八目指: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本篇我們就說前八個字:“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大學明明德經典解析(大學開篇大學之道)2

(二)

“大學”二字是什麼意思?

古代行政系統按大小可分為“府、州、縣”,府一級别的學校,就是大學,也可稱為“太學”,因為王宮貴胄的子弟和全國優秀的人才都在這裡學習,所以學的都是「高大上」,比如治國、平天下,因為這是精英們的責任。

“明明德”前面這個“明”字,是一個動作,朱熹說得很明白,就是“明之也”,就是擦亮、使之恢複原本明亮之意。

恢複誰的原本明亮呢?

恢複每個人心裡本來就有的“明德”。明德,就是每個人心裡與生俱來的道理。

所以“明明德”,就是擦亮、恢複每個人心裡原本就存在的天理。

我們每人心裡都裝有“明德”,就像計算機預裝了系統一樣,你一出生、電腦一開機,其實本來是知道是非善惡、是知道如何運行的。

既然每個人心裡都預存天理、預裝了系統,怎麼後來所有的事都不會了,就連最基本的是非善惡都分不清了呢?

比如吳亦凡、霍尊及維護他們的粉絲們。

大學明明德經典解析(大學開篇大學之道)3

(三)

儒家聖人說,這是因為兩點:

1、氣禀所拘

在中國語境裡,“氣”這個字實在太玄妙,武學裡有“氣”,叫氣功;儒學裡有“氣”,叫氣禀。

它就像煤氣洩漏一樣,你看不見摸不着,但警報器卻一直在提醒你,它就在你周圍,且無處不在。

在儒學語境裡,我理解的“氣禀”就是天賦、天分。

理學大佬程頤說:“才禀于氣,氣有清有濁,禀其清者為賢,禀其濁者為愚。”

朱聖人也說過同樣的話,大意和程頤差不多。

到此,「氣禀所拘」就很好理解了:

就是每個人生來天分不一樣,氣禀好的就聰慧一些、氣禀差的就愚笨一些。

2、人欲所蔽。

這句很好理解,就是利令智昏。

一件事,要是與己無關,都知道該怎麼處理最妥帖,但一旦與己有關了,”人欲“就來了,就蒙蔽了初心,就分不清善惡,接下來的動作就變形跑偏了,最後就是在旁人看來是非善惡非常明顯的事,你卻做錯了。

如吳亦凡和霍尊的粉絲。

這兩人的行為,隻要是個人一看,是非曲直一目了然。但為何這些粉絲還要極力維護?

就是因為站隊後就有了“私欲”,蒙蔽了與生俱來的“明德”,接下來的一切動作都是變形的就很好理解了。

這樣看來,西方育兒理念中有一點正好契合儒家“明德”思想,就是:

孩子,為你又提供了一次完善自我的機會

為何這麼說?

因為既然每個人心裡都預裝了“明德”,而孩子們心裡還沒有沾染灰塵,而我們已經被“人欲所蒙蔽”,一件簡單的事處理起來可能比我們更善于分清是非善惡。

比如過紅綠燈。

很多孩子堅持要等綠燈,而太多大人那急脾氣、拖着孩子就走,全然不顧孩子滿心滿眼的不願意,大人們的理由很充分:“等什麼等,一輛車都沒有!你是不是傻!”

而這等紅綠燈是孩子心裡與生俱來的原則。

什麼是原則?

就是沒有特殊情況,無一例外!

隻要是紅燈,就得燈,無論是有人沒人、有沒有車,即使是半夜,街道空無一人也要等。

原則不是利弊算計的結果,而是孩子們不這麼做,就會很不爽,和有沒有車完全無關!

這,就是原則!

再比如很多家長讓孩子在街邊撒尿。

無論男孩女孩,即使廁所就在百米之外,家長也強迫孩子就地解決,理由很充分:“孩子嘛,可以沖破一切規則。

有些孩子很害羞,即使尿在褲子裡也不願這麼做,但“強行闖燈”的家長再次出手,,為了自己方便強行讓孩子在大庭廣衆之下方便。

就這樣,孩子心裡與生俱來的“明德”,被你親手蒙上厚厚的灰塵,而隻是為了少走那100米。

很多次,我也看到很多孩子隻要想尿,就直接掏出小丁丁開射,一點不避人,還很開心地掃射!

原來的他,是這樣的嗎?

我覺得不是,是已經被父母心裡的灰塵同化了。

大學明明德經典解析(大學開篇大學之道)4

(四)

反觀我們的成人世界。

原則是有例外的,有車沒車,隻要想闖就是要去闖的,我們還經常說:“這事原則上可以(其實就是不可以),這事原則上不可以(其實就是有門兒)”。

既然原則是随着“利”可以随時破的,那還要原則幹什麼?

再擴展一下,你硬是要拉本來守原則的孩子闖紅燈,帶來的利益僅僅是搶那一分兩秒的,而給孩子的傷害,不僅是讓他處于巨大的交通風險之中,還有更大的傷害,那就是:

他的原則也被你慢慢地消解,心裡的“明德”開始蒙上灰塵,一次兩次百次千次萬次,終于,他和你一樣了!

在此,我就想問一個問題:

你圖的方便,卻是以孩子心裡的“明德”為代價的,你覺得虧了還是賺了?

教育,不隻是科舉考試那一點點面面上的東西,這隻是冰山上的一角,海水下還有很大很大的一部分,而這部分最終決定了:

這孩子,在這一生中是否真正成為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存活在這繁複的天地間。

大學明明德經典解析(大學開篇大學之道)5

(五)

好,總結一下:

“明明德”雖就三個字,且我們天生就帶着“明德”來的,但由于「天賦有限」 「人欲所蔽」,再加上大人們每天堅持不懈、不辭辛勞地親自将灰塵蒙到自己孩子的心裡。

所以,真正要做到“明明德”,要完成”緻良知“,又何其難矣!

但我們終究想看到自己的本心、想讓自己分得清是非善惡,怎麼辦?

那就隻有時時輕拂拭,一日三省地去擦拭,光亮的本心才有可能重放光彩,而這個動作,可能需要堅持一輩子。

此乃——明明德也。

這或許是人大西門把那棟巨大的建築稱為“明德樓”的原因。

(完)


【本文相關】

1、《傳習錄》:為什麼譯文的每個字你都認識,卻不知道它在說什麼?

2、不了解王陽明《傳習錄》的背景和前提,讀100遍都會雲裡霧裡。

【下篇主題】

本篇是儒家“三綱”中的第一綱,下篇說一說剩餘的兩綱: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