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的家長和同學請關注并私信我。
1.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光路是否可逆?
回答:透鏡的光路是可逆的。透鏡對光的作用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引起的,而在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故在透鏡中的光路也是可逆的。
2.怎麼畫透鏡的光路圖?
回答:利用特殊光線作圖,基本解答思路是:首先明确透鏡類型,然後明确已知光線,比對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按照要求畫出對應的光線。
3.凸透鏡的成像注意事項有哪些?
回答:1、當u=f時,不成像,可看到與凸透鏡等大的光斑。相當于物體(光源)放在焦點處後發出的光經凸透鏡折射後變成平行光。2、凸透鏡成像的兩個分界點:焦點原文作者齊思源老師是成實像和虛像的分界點,二倍焦距處是成放大像與縮小像的分界點;3、凸透鏡成實像時,随着物距的減小,所成的像變大,相距也變大;凸透鏡成虛像時,随着物距的減小,所成的像變小,像距也變小。
4.什麼是虛像?
回答:如果光束是發散的,那麼就是實際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其集合點叫作物體的“虛像”。虛像是實際光線所不能達到的,因此不能被光屏承接。虛像的特點是1、正立;2、由實際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3、不能用光屏承接;4、隻能通過光學元件觀察;5、在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中,虛像與物體同側。
5.眼睛是怎樣既能看清遠處物體又能看清近處物體的?
回答:眼睛通過睫狀體來改變晶狀體的狀态:當睫狀體放松時,晶狀體比較薄(此時焦距較長),遠處物體射來的光剛好會聚在視網膜上,眼睛可以看清遠處的物體;當睫狀體收縮時,晶狀體變厚(此時焦距較短),對光的偏折能力變大,近處物體射來的光會聚在視網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處的物體。
6.照相機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回答:照相機的鏡頭是由一組透鏡組成的,相當于一個凸透鏡,來自物體的光經過凸透鏡後會聚到膠片上,形成原文作者齊思源老師被照物體的像。照相時,物體離照相機鏡頭比較遠,大于照相機鏡頭的2倍焦距f,所以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7.投影儀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回答:投影儀上有一個相當于凸透鏡的鏡頭,來自投影片(物體)的光,通過凸透鏡後會聚在屏幕上,形成圖案的像,由于投影片離投影儀鏡頭比較近,在投影儀鏡頭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所以使用投影儀時,一般将投影片倒插入投影膠片架上。
8.放大鏡是怎麼工作的?
回答:放大鏡其實就是一個普通的凸透鏡。将放大鏡放在物體上方适當的位置,透過放大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正立、放大的像,适當增大放大鏡到物體的距離,可以看到物體所成的像也會變大。
9.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怎麼算?
回答: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
10.顯微鏡成什麼樣的像?
回答:通過顯微鏡觀察到的像與物相比,像為倒立、放大的虛像,像與物左右、上下颠倒。因此,要使被觀察物體的像成在視野中央,移動物體時,物體移動的方向與像移動的方向相反。
11.視角的大小和什麼有關?
回答:物體對眼睛所成視角的大小與物體自身的大小有關,還與物體到眼睛的距離有關。物體到觀察者眼睛的距離一定時,物體越大,視角越大;同一個物體,離眼睛的距離越近,視角越大,在視網膜上的像越大,離眼睛越遠,視角越小,在視網膜上的像越小。這就是物體看起來近大遠小的緣故。視角越大,看到的物體就越清晰、越大。
12.顯微鏡和望遠鏡的異同點是什麼?
回答:相同點是兩者都是由目鏡和物鏡組成。不同點是顯微鏡都是由凸透鏡組成,望遠鏡有一部分是由凸透鏡和凹透鏡的組合;顯微鏡原文作者齊思源老師物鏡是短焦距,目鏡是長焦距,望遠鏡正好相反;顯微鏡的物鏡,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成倒立放大的實像,作用是對物體進行一次放大,望遠鏡的物鏡,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縮小的實像,作用是把遠處的物體與眼睛的距離拉近。
天賦平平,成績中遊,普通孩子提高物理成績,與其熬夜刷題,不如嘗試1個方法:
每個班級中,除了極少數的學霸外,大多數的普通同學在學習物理的時候,要想提高成績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有些同學就通過多做題,甚至熬夜刷題來讓自己的成績提高一些。
齊思源老師認為,要想提高成績,一方面要把握正确适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另一方面,要穩準快速的提高成績,而不是無目的的刷題,效率低,事倍功半。老師推薦一套适合初中同學的書——《初中物理七百講》初二上(初三上、下)同步,同學們在做書中習題的時候,哪道題不會,就掃一下旁邊的二維碼,看北京名師王尚老師的視頻講解,這樣,同學們可以精準的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并且根據老師的講解,快速的提高自己的物理成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