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張明舟世界在童心裡相遇

張明舟世界在童心裡相遇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8 15:48:37

張明舟世界在童心裡相遇?“我希望人這一輩子盡可能地童心不泯”,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張明舟世界在童心裡相遇?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張明舟世界在童心裡相遇(世界在童心裡相遇)1

張明舟世界在童心裡相遇

“我希望人這一輩子盡可能地童心不泯。”

53歲的張明舟有着30歲年輕人般的輕盈和朝氣。

這位國際兒童讀物聯盟主席,并不從事兒童文學創作,起初也沒有涉足過圖書出版,為什麼會一頭紮進兒童閱讀領域?

他笑答,“陰差陽錯,又命中注定!”

國際兒童讀物聯盟簡稱IBBY,是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有正式咨商關系的國際非政府組織。它1953年創立,被國際出版界公認為世界兒童讀物出版的“小聯合國”,在全世界擁有80個國家分會。它推出的國際安徒生獎,是世界兒童文學的最高獎項,有“小諾貝爾獎”之稱。

他是如何一路走來?閱讀,如何改變了一個人的一生?在國際形勢複雜多變,誤解、隔閡、沖突不斷的大背景下,小小童書,有何作為?

“六一”國際兒童節前夕,國際兒童讀物聯盟主席張明舟接受了中國之聲《朝花夕拾》節目的專訪。

“童年的一次閱讀讓我重新認識了世界”

知乎上有一個帖子問:“有沒有哪本書,讀完後感覺整個人生都打開了?”

張明舟對這個問題,有自己确定的回答。

采訪那天,張明舟特意帶來了改變他一生的這本書——《小種子旅行記》。

張明舟出生在黑龍江省依蘭縣。“那是很小的一個小村子,一共也沒有多少戶人家。冬天冰天雪地,春天、夏天、秋天都很美。有山有水,野雞、野鴨、刺猬、狐狸……偶爾還有狼。”很多年後,張明舟發現,“我挺運氣,原來我從小生活的地方,就是個童話的世界”。

張明舟是9歲那年在村裡的供銷社遇到那本《小種子旅行記》的。對家境貧寒、時常感到饑餓的孩子來說,供銷社是最吸引人的地方,“都是好吃的,哪怕隻能解解眼饞,隻能聞聞味兒”。他至今還記得供銷社那讓他勾起無數饞蟲的氣味,“醋啊,醬油啊,還混雜着點兒酒,你就覺得,那種氣味兒特别好聞!”

張明舟原本是拾破爛換了幾毛錢,到供銷社買他一直惦記的糖。沒想到,興沖沖進了供銷社,卻被櫃台玻璃下靜靜躺着的這本書吸引住了。

看着封面上那個會飛的小孩兒,張明舟做了一生中可能特别重要的第一個決定。他說,“我把這本書買下來,糖沒吃着”。

張明舟當年花兩毛八分錢“巨資”買下的這本書,講述的是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故事:春天來了,一粒小種子想到地角天邊去旅行;經過種種挑戰、困難,最後,它終于到達了它夢想的地角天邊。

雖然還不能完全明白“地角天邊”的含義,但這本書給幼小的張明舟帶來“震撼”:“看的時候我特别興奮,腿一直在抖,總有種不真實的感覺。”

張明舟後來經常想起這本書,“因為是它讓我知道,除了我們這個屯子以外,這世界上還有别的很多地方”。在那以前,“世界”對張明舟來說,就是他們那個屯子,模模糊糊知道還有個依蘭縣城,和神話一般的北京。

對“地角天邊”的向往,也如同一顆小種子,在少年的心裡萌芽。正是從這本書開始,張明舟對閱讀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隻有從那些文字裡,他才能隐隐約約感受到一個外面的世界。

在書籍匮乏的年代,《成語詞典》《成語典故詞典》《唐詩三百首》,是張明舟僅有的也是最好的課外書;家裡牆上糊的報紙,再拗口的外國人名、地名,即使連蒙帶猜、懵懵懂懂,他也興緻勃勃地默默記下。

“在成年人眼裡看到童真,是一件特别美妙的事”

有限的課外閱讀,讓張明舟不知不覺中有了較強的自學能力。但這個生活在東北農村的男孩當時并不自信。

高考時,他的成績超過了北京大學錄取分數線,可他以為自己考砸了,沒敢報,最後選擇了上海外國語學院外事管理專業。他說,正是讀成語故事、學成語典故時發現,“我對跨民族、跨文化、跨國界的事特别感興趣,就想,要是能當外交官,挺好啊!”可這個念頭他沒敢跟任何人提起,直到高中畢業,機遇真的來臨。

1991年,張明舟從上海外國語學院外事管理專業畢業,被分配到外交部亞洲司柬埔寨組工作。柬埔寨當時是世界六個熱點地區之一,頻繁的國際磋商,讓張明舟獲得了難能可貴的外交經驗。

可很快,因家庭原因,張明舟不得不忍痛選擇離開外交部。

“三天三夜失眠,太難抉擇了!一邊是我的理想,一邊是我的母親;一邊是忠,一邊是孝,我怎麼辦?到最後,我還是……先盡孝吧,我不知道我媽還能活多久,我不想後悔。”

從外交部辭職後,張明舟先是去了中青旅海外部工作。

每次帶團員到世界各地旅行,他總會想起那本《小種子旅行記》。

“我越來越能領悟到這本書的意義,活着還有很豐富的内容,它促使你思考很多問題。”

人生新的際遇出現在2002年。

那年,國際兒童讀物聯盟中國分會組團去瑞士巴塞爾參加國際兒童讀物聯盟成立50周年慶典暨第28屆世界大會,需要一位領隊兼翻譯。陰差陽錯,這事落到了張明舟的身上。

這次經曆,給張明舟巨大的震撼。

在這場大會上,他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大家膚色不一樣,眼睛顔色不一樣,穿着打扮不一樣,“連說的英語都不一樣”,但是,“大家眼神裡面的那些東西是一樣的”——“在那麼多成年人眼裡看到童真,是一件特别美妙的事”!

張明舟小時候就不想長大,“我一直渴望人可以永遠保持童心,但我原來很少能碰到這樣的人”,在IBBY,“我有找到精神家園的感覺,太開心了!”

張明舟認真地聽每一位嘉賓的大會發言,其中印象至深的,是日本皇後美智子的演講。

“每一段開始她都是‘when I was a little girl’,當她還是個小女孩的時候……”

張明舟回憶,美智子當時提到了她幼時的一段經曆。當時二戰進入尾聲,盟軍轟炸東京,她跟媽媽到鄉下逃難,手裡帶了幾本“從敵國來的書”——

“她語氣很輕柔,但對我來說,那就像一聲驚雷。她說,‘books from enemy countries’,她講,當她看了這些所謂來自敵國的書,她非常吃驚地發現,所謂的敵人是跟她們一樣的人,也有愛、親情、友情、苦惱、悲傷、勇氣……什麼都一樣的啊!”

這件事,在幼小的美智子心裡紮了根。張明舟記得美智子當時說了這樣一句話:“你要了解其他國家民族文化的話,你就要去看它的神話故事、民間傳說,這是一個捷徑。”

19年後,張明舟依然十分清楚地記得美智子當年那次演講的許多細節。

“你知道我是東北人,可以說,美智子皇後的發言,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對日本人的印象。”

張明舟被IBBY所持有的信念深深打動,即通過兒童讀物,促進國際理解,維護世界和平。

當時的國際兒童讀物聯盟中國分會主席海飛,是一位資深的兒童文學編輯家。他敏銳地發現張明舟出色的外交能力、出衆的外語水平,尤其是他對國際兒童讀物聯盟的理念高度認同和對兒童閱讀事業發自内心的熱愛。

在他的邀請下,張明舟進入國際兒童讀物聯盟中國分會負責國際聯絡;2008年,他被選入IBBY最高權力機構國際執行委員會出任執委;2018年,又全票當選國際兒童讀物聯盟主席,成為該組織首位中國掌門人;2020年,他再次當選,成為在這個崗位上連任的首位中國人。

值得一提的是,這份工作沒有一分錢工資,張明舟和他的同事們都是志願者。

盡管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背景,政治背景,但是國際兒童讀物聯盟的成員們卻有一個共同的信念:高品質童書可以促進國際理解,維護世界和平。他們堅持為孩子們創作、編輯、出版、推廣真正好的讀物。

張明舟感歎:“也許其中就有某一本書點燃了某一個人,就像當年的《小種子旅行記》點燃了我一樣。點燃一個人就可能會影響一個家庭,影響族群,影響社會,影響國家,直至影響全人類。”

從2008年首次擔任IBBY國際執委至今,張明舟參與了IBBY包括選定國際安徒生獎評委會委員在内的所有重大事項的決策。不僅如此,他還策劃推動國際兒童讀物聯盟與國際出版商協會兩大國際組織建立合作關系,策劃推動國際兒童讀物聯盟設立IBBY-iREAD愛閱人物獎這一全球閱讀推廣人獎項,廣受世界同行贊譽。

作為一位中國人,正是在他的努力下,促成了中國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與巴西著名插畫家羅傑·米羅的合作,完成了圖畫書《羽毛》,并推動巴西和中國的兩位共同創作者先後獲得了國際安徒生獎,創造了世界童書界的一個傳奇和童話,為中國文化走出去作出了特殊貢獻。

回望在國際兒童讀物聯盟工作的這些年,張明舟坦言:“其實一開始,沒有想到會走這麼遠,最初,我很少發表意見,因為要學習,多聽多看多了解。後來發現,正因為我不是做少兒出版和兒童文學的,他們更需要聽我的看法。而且,這些年中國的發展,全世界有目共睹,中國人口這麼多,如果中國能夠做好,就可以帶動世界。”

曾經的外交工作經曆,讓張明舟更深刻地認識到,國際意識應該從小培養。

“如果大家在童心裡相遇,就沒有那麼多解決不了的事兒。”

“創意住在童心裡,呵護童心就是呵護創造力”

2020年初,全球遭遇新冠疫情突襲,張明舟倡議發起全球抗疫童書互譯共讀項目,創立生命樹童書網。

談到創建網站的初衷,張明舟提到疫情期間給他很大觸動的兩段視頻:

一個小男孩邊哭邊往外跑,哭喊,“我不要老悶在家裡,我要出去和病毒玩兒。”

還有個小姑娘,看到媽媽要去抗疫前線,緊緊抱着不撒手,“你要是出去染上病毒,我們就都完蛋了。”

張明舟開始也和大多數網友一樣,當好玩的段子笑。可笑完之後,不是滋味。

他難過極了。“無論是過于害怕還是不當回事,都是因為不了解。”

怎麼了解?“童書可以!”

此時,中國的一些出版社已開始創作繪本,并在這特殊時期,将電子版發在社交媒體上。

張明舟萌發了一個想法:征集并選擇抗疫題材的繪本,翻譯成各種語言,放在網上,陪伴各國兒童,度過這段艱難的戰“疫”歲月。

“給誰打電話都特幫忙,都特事特辦”。張明舟很感慨,短短一個月,就收到了五十餘家出版社和作者繪者捐贈版權,十幾個語種三百多位譯者報名,一起為全球抗疫童書作品進行免費的公益翻譯和上線推廣。

張明舟說,最終直接參與“生命樹”項目的志願者有五百人,其中包括2014年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巴西插畫家羅傑·米羅,這位世界著名的插畫家免費為生命樹童書網繪制了精美的海報。

而“生命樹童書網”這個名字,則來自斯裡蘭卡國家分會主席提供的一個小圖案:這是斯裡蘭卡傳統的108個吉祥圖案之一,取名“生命樹”,寓意着奇迹、希望、繁榮。

從小因一本《小種子旅行記》與閱讀結緣,之後兜兜轉轉,進入世界兒童閱讀領域的權威組織,終于成就一株“生命樹”。張明舟與童書的結緣,令人稱奇,更讓人感慨。

而他投身兒童閱讀領域的這些年,恰好見證了中國童書市場的爆發式發展,當然,對其中存在的差距他也有自己獨特的觀察和思考。

就中國童書市場,我們與他有了這樣一段對話。

記者:中國未成年人口是3億多,每年出版童書約4萬種,總量已居世界第一。但總體來說,我們目前引進書的數量遠遠大于輸出的數量。您作為國際兒童讀物聯盟主席,怎麼看目前中國童書市場?

張明舟:這些年我們的确從海外引進了非常多優秀的童書作品,這豐富了中國兒童閱讀的内容,推動了中國原創的發展,應該肯定。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推動中國原創童書的發展。閱讀有兩個作用,一個是窗口,借閱讀可以了解外面的世界、了解他人;但同時,閱讀也是一面鏡子,通過閱讀可以照見自己,了解個人所處的環境、文化、曆史、情感、價值觀等。如果隻把閱讀當成一扇窗口,文化是沒有根基的。沒有哪一個地方的文化高于另一個地方,文化是平等的,沒有高低,隻有差異。要了解自己的文化,就要先閱讀自己原創的作品。如果沒有原創作品,就去創造出來;如果質量不好,就去提升質量,不是可有可無。

記者:中國的原創童書在創作上和國際童書有沒有差距?從世界的眼光看,中國童書想走出去,您認為應該在哪些方面做出改變?

張明舟:我曾經在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州的圖書館裡看到過《小馬過河》,意大利也有。這說明,我們曾經是有原創輸出的,後來斷了,最近這些年又開始有。如曹文軒,因為獲得國際安徒生獎的緣故,他的書在世界各國都很受追捧。但是不能自滿,畢竟我們真正拿得出手的東西還不夠多,還要努力。所以引進和共同創作出版都很重要。在共同創作的過程裡,學習别人的長處,看看人家怎樣構思,怎麼編輯,怎麼用圖來叙事,怎樣用文來講故事。

記者:您曾經說過,“假裝是個孩子”和“心裡的孩子醒過來”是不一樣的,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句話,您指的是什麼?

張明舟:我是說過這樣的話,我也确實是這麼認為的。我是希望人這一輩子應該盡可能地童心不泯。對我一生來說,保持童心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當我看到童心未泯的朋友,無論是老朋友、新朋友,心裡面都特别高興。說到寫作,我發現有些作者在創作的時候,明顯他是大人,習慣俯瞰孩子,下意識想去說教。沒有一個小孩是願意聽人說教的。你如果用成人的生命狀态去跟孩子對話,那很容易露出馬腳來。我有時也參與評獎,很多作品一看就是成年人假裝小孩。但我也看過另外一種狀态,就是作家的心裡經常住着一個小孩;或者我們可以說,每個人心裡都住着一個小孩,隻不過有些住得時間特别特别長,有些住得特别特别短。創意住在童心裡,呵護童心就是呵護創造力。

記者:在童書這個領域,您覺得好書的标準是什麼?我們應該怎樣給孩子選擇童書?

張明舟:這個問題其實挺難回答的,因為一百個人的心裡有一百個哈姆雷特。我隻能說我認為好的童書,第一要有意思,有趣,形象生動,能吸引孩子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想象力,這是第一位的;同時要有意義,但這個意義有多大、多深、多廣,不同的書有不同的内涵,多少很難界定,但是它的價值觀一定得是正确的。

來源:新華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