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鄉諺“潮州福建祖”反映了潮汕人的移民史。 潮汕漢人,大多數是從中原經福建南遷而來的。漢人南遷,較有規模的始于公元前224年,即秦始皇三十年,屠睢帶兵進駐五嶺。此後,中原幾經兵亂,如漢末三國,吳越人因避戰亂而大量湧入閩地;晉室内讧,“八王之亂”長達十六年,接着就是長達百年之久的“五胡之亂”和“五代十六國”,漢人更是大量地從中原地區南下逃難。有不少移民在福建定居後,又輾轉遷入潮汕。我們不妨看一看潮屬各家族譜,其先祖由福建入潮汕的比比皆是。如潮汕前七賢之一的王大寶,其先世就是唐末五代初的閩王王審知。王審知的玄孫王坦由泉州遷往漳浦,再遷饒平,最後定居于海陽。汕頭市郊區浦翁氏的遠祖,根據記載,先祖翁承贊做了閩王王審知的相。翁承贊之孫翁俊、翁傑“來留于潮,俊居尖山,傑居浦”。明朝的潮籍學者薛侃,其先祖薛蘭,也是“閩之廉村人”,宋淳熙末年,“始遷于潮”,《翁尚書墓志銘》載:翁萬達之“先世居閩之莆田,有名雄者,徙潮江裡之舉登村。”潮州仙都林氏的族譜上也明載狀元林大欽的先世同樣遷自福建莆田。昔年潮州的移民和方言分布,還有一句話,說是“澄海無客(客家人),大埔無福(福佬人)”,這是因為在外地,人常把潮汕話稱為“福佬話”。“福佬”一詞是用來指稱由閩徙潮的中原漢族後裔,以别于潮汕原來的土著居民。後來,潮汕一帶的少數民族逐漸被漢化,“福佬”就被用來作為潮人的泛稱。客家人由江西和福建西南部山區向閩粵山地散布。當客家人南遷的時候,在各個定居點已被稱作“客戶”了。 客家人和潮汕人由于長期交錯轉徙,原來的潮汕地區九縣(包括豐順、大埔),隻有澄海沒有講客家話的客家人,大埔縣則沒有講福佬話的潮州人,其他各縣則潮、客兼具。舊時潮州府所屬九縣,每一個縣的潮州話都帶有不同的特點。府城話中有ie、ieng和ueng等韻母,如“關鍵”發音為gieng(一聲)gueng(六聲)、“專員”發音為zueng(一聲)ueng(五聲)等。在外地人聽起來,府城話很“軟”,類似于“吳侬軟語”。與潮州鄰近的澄海城話,則以沒有閉口韻尾為特點,“心”和“新”、“林”和“鄰”、“侵”和“秦”“婪”與“狼”,“錦”與“緊”同音,外地人喜歡用“鹹甜酸莶澀”來讓澄海人發音逗樂子,因為這“五味”中,除了“酸”之外,其他發音都要閉口。潮州西邊是揭陽,揭陽人的語音特點是沒有ing和eng的韻母,“荊”、“斤”不分,“真”“精”合一,“因”和“英”、“神”和“成”、“粟”和“七”、“逸”和“奕”同音,而且揭陽人講話先“下”一下再說。還把一次叫“一鈴”。當然,與潮州話差别最大的還要算潮陽話。這說明潮陽人的先祖可能與潮、澄、饒一帶的先民移民路線和來源,時間都有所不同,所以形成不同的語音特點。故此俗語說:“潮州九縣,縣縣有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