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女性穿什麼牌子衣服?來源:環球時報英國《衛報》1月25日文章,原題:标簽背後:美國是如何掌控洪都拉斯服裝業的“我們就像一個小波多黎各,基本上由美國經營”艾倫說當時我和艾倫正在洪都拉斯的聖佩德羅蘇拉附近開車,聖佩德羅蘇拉是該國最大的制造業中心艾倫成年後大部分時間都在吉爾丹和恒适等服裝品牌的工廠擔任生産經理,為美國的便宜貨青睐者生産襪子和内衣,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英國女性穿什麼牌子衣服?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來源:環球時報
英國《衛報》1月25日文章,原題:标簽背後:美國是如何掌控洪都拉斯服裝業的“我們就像一個小波多黎各,基本上由美國經營。”艾倫說。當時我和艾倫正在洪都拉斯的聖佩德羅蘇拉附近開車,聖佩德羅蘇拉是該國最大的制造業中心。艾倫成年後大部分時間都在吉爾丹和恒适等服裝品牌的工廠擔任生産經理,為美國的便宜貨青睐者生産襪子和内衣。
在全球範圍内尋找廉價勞動力的過程中,美國服裝品牌不僅是在投機取巧,有時也會積極地進行“寄生”。洪都拉斯就是一個例子。洪都拉斯成為服裝出口國始于20世紀80年代,美國時任總統裡根采取措施,鞏固美國在加勒比地區的霸權,同時鼓勵出口加工。他發起“加勒比盆地倡議”,提供軍事援助,并對指定産品提供免稅進入美國市場的機會。
美國的服裝和紡織品利益集團嗅到了機會。1984年,美國紡織企業、服裝企業、進口商和零售商開始遊說,結果是1986年美國推出“特别準入計劃”。該計劃允許使用美國布料在加勒比盆地制作的服裝以低關稅或零關稅進入美國。依照這一計劃,加勒比地區對美服裝出口在4年内增長了一倍以上。
美國服裝品牌将加勒比地區作為廉價勞動力的來源,同時小心翼翼地減少任何可能有利于當地競争力的獨立生産。它們提供的工作技術含量低、技能要求低、工資低,而配額制使當地公司幾乎不可能開發自己的産品出口到美國市場。
牙買加是首批熱情接受裡根倡議的加勒比國家。結果,幾年裡該國服裝業的中小企業讓位給一批大企業,這些企業大多為外資所有,幾乎完全以出口為導向。1980年,牙買加人穿的85%服裝來自國内制造商。相比之下在1992年,隻有15%的國内服裝由當地企業提供。後來,薩爾瓦多、洪都拉斯和危地馬拉對美服裝出口量都超過了牙買加。但與此同時,工人的實際工資被大幅削減。1998年,出口加工區的一名服裝工人平均每小時賺56美分,相當于每天4.5美元,遠遠滿足不了家庭基本需求。
美國企業壟斷了服裝貿易中最賺錢的部分——設計和銷售,并依靠亞洲服裝公司協調實際生産,後者則将任務轉包給加勒比盆地。這樣一來,美國公司與當地一些最具剝削性的工作環境拉開了距離。用社會學家塞西莉亞·格林的話說:“資本中最成功和最‘高級’的部分似乎不會弄髒自己的手。”
西方品牌已經開始偏愛道德承諾的模式,這些模式通常被奉為企業責任準則或行為準則。這些準則的“有效性”如下:在孟加拉國,1990年至2012年期間,服裝業發生了256起工廠火災,造成1300名工人死亡,數以百計的人受傷。在一項針對孟加拉國那些年發生的六大火災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所有案例都有如下情況:出口被堵住,消防設備不足或壓根沒有,消防培訓缺位。從這些工廠采購的公司都是歐美大牌,這些品牌都有行為準則,具體提到了安全标準并希望承包商遵守。但顯然,這些準則對保護工人起不到什麼作用。
盡管美國零售商占孟加拉國服裝出口市場的22%,但美國大公司都拒絕加入孟加拉國的《消防和建築安全協議》。GAP、沃爾瑪和至少15家在孟加拉國采購産品的公司轉而成立了孟加拉國工人安全聯盟。這個美國“聯盟”的最大特色是,讓美國品牌永遠不會被追究法律責任。(作者索菲·森豪瑟,傳文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