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皮脂腺分泌比較旺盛,任何部位都可能長痤瘡,但中醫理論認為,面部長痘的位置與不同髒腑的功能失調有關。
1. 額頭長痘:心火偏旺
中醫理論認為額頭屬心,勞心傷神、思慮過度的人群往往容易心火旺盛,導緻血熱内蘊,常在額頭部位長痘痘。
應對建議:可在醫生指導下選用當歸苦參丸等中成藥來調治痤瘡。
日常生活中,除了保證充足睡眠和飲水量,還可以多吃蓮子、赤小豆、綠豆等清心養顔的食物。
2. 臉頰長痘:肝郁肺熱
如果情志不舒,容易着急,上火,肝氣郁結,或肺熱熏蒸肌膚,常緻臉頰部位長痘。
應對建議: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龍膽瀉肝湯、逍遙散等方藥調治痤瘡。
生活中可選取菊花、金銀花等藥物代茶飲用,并注意保持良好情緒,忌煙酒、辛辣香燥食物,有助清熱解毒。
此外,月經期容易煩躁的女性更應注意肝氣郁結的問題。
3. 鼻周長痘:胃火熾盛
平素飲食不節,嗜食辛辣油膩之品,可緻腸胃濕熱,上蒸頭面,在鼻子周圍發生痤瘡。
應對建議: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防風通聖丸等中成藥來調治。
工作生活中應合理飲食,定時定量,多吃清淡飲食,常喝栀子茶、苦荞茶等,清熱解毒,健脾養胃。
4. 口周長痘:脾胃不健
中醫理論認為,口周長痤瘡與脾胃功能失調有關,脾胃運化不良而生濕,日久化熱,發生痤
瘡。
應對建議:如果患者伴有大便溏稀等症狀,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參苓白術散等健脾類中成藥來調理。
也可多食用薏米、蓮子、山藥等補脾益氣類食物。
5. 下颌部長痘:沖任失調
下颌部痤瘡反複發作,可能與患者沖任失調有關,常可伴月經不調、情緒不舒等症狀。
應對建議:可通過左歸丸、丹栀逍遙丸等中成藥調治。
這類患者在生活中可以常吃紅豆、枸杞、黑芝麻、核桃仁、紫米等食物,有助調理沖任,改善痤瘡。
來源:健康時報
編輯:鏡子
審核:窦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